丹的美篇

<p class="ql-block">以文化自信之力,铸强国之基</p><p class="ql-block">东堀村 陈爱丹</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从战略高度强调了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并从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这不仅是对文化工作的顶层设计,更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章指出,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传播格局的重构到对外文化交流的拓展,从文化产品的输出到文化理念的传播,文化强国建设不仅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需要,更是增强国际话语权、塑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从国内来看,文化强国建设更是与人民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文章强调,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化活动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无论是社区的文化节、乡村的读书角,还是城市的艺术展览,文化的力量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人们的素养,凝聚着社会的共识。</p><p class="ql-block">在文化创新创造方面,文章提出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让我联想到近年来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故宫文创的“出圈”到各地博物馆的数字化展览,从网络文学的全球传播到数字音乐的多元创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p><p class="ql-block"> 在工作中,我们应深刻领会文章精神,积极落实各项部署。一方面,要立足本职工作,推动文化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无论是教育工作者通过课程思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科技工作者利用新技术传播科学文化,都应以文化强国为己任,为文化繁荣贡献力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与推广。无论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还是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都应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为目标,让文化的力量在基层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 总之,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文化根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