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王府井大街" 一瞥

远东

<p class="ql-block">"王府井大街"是北京市东城区境内道路</p><p class="ql-block">在故宫博物院东侧连接长安街与五四大街</p><p class="ql-block">全长1818米宽40米</p> <p class="ql-block">王府井大街始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年) </p><p class="ql-block">时名"丁字街"</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十王府在丁字街东侧修建</p><p class="ql-block">称"十王府街"</p> <p class="ql-block">清宣统年间王府大街改称"王府井大街"</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王府井大街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称“王府井”。</p> <p class="ql-block">"东堂 St Joseph's Church"</p><p class="ql-block">全称"天主教圣若瑟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 "八面槽教堂"原属"葡萄牙耶稣教会"</p> <p class="ql-block">教堂位于王府井大街74号</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p> <p class="ql-block">正门石柱楹联“庇民大德包中外,尚父宏勋冠古今”</p><p class="ql-block">横额“惠我东方”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嘉庆、光绪年间三毁三建,最后一次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东堂是耶稣会在北京城区继南堂(宣武门教堂)之后兴建的第二所教堂,也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东堂占地面积约1.18公顷,主体建筑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立面外观三层,局部四层,砖石结构,灰砖清水墙体,青石基础。</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p><p class="ql-block">柱直径0.65米 柱础为方形</p><p class="ql-block">堂内两侧挂着耶酥受难等多幅油画</p><p class="ql-block">是中西建筑风格共融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1990年2月23日"东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3年3月5日"东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葡萄牙耶稣会士利类思和安文思开始建造东堂</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地震,东堂损毁后重建,嘉庆年间被朝廷拆除,最后一次教堂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现存建筑为1904年用庚子赔款重建。</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人都曾在此教堂居住</p> <p class="ql-block">教堂彩色玻璃窗</p><p class="ql-block">窗下挂"耶稣苦路14处"像</p> <p class="ql-block">祭坛设在教堂东部</p> <p class="ql-block">祭坛两旁有耶稣和圣母塑像</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年间禁教</p><p class="ql-block">教堂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东堂宅地才重新归还给教会,但仅修数间平房作为祈祷公所。</p> <p class="ql-block">光绪十年(1884年)经由田类思主教向国外教会募捐巨款,再次重建东堂。</p><p class="ql-block">然而教堂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13日)再次被毁,并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三次重建并屹立至今。</p> <p class="ql-block">"东堂"在1966年8月21日被迫关闭</p><p class="ql-block">直到1980年12月24日的圣诞平安夜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堂顶三座十字架 中间最大</p> <p class="ql-block">新世纪的曙光给这座古老的教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东堂"在王府井大街二期改造工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并在2000年9月11日开始,教堂文化广场以其特有的元素点缀着金街的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在你说话之前 必须先安静下来倾听</p><p class="ql-block">因为上帝正在我们的心中默默说话</p><p class="ql-block"> - 印度修女·德肋撤</p> <p class="ql-block">珍爱生命 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唯有献出生命 才能得到生命</p><p class="ql-block"> - 泰戈尔</p> <p class="ql-block">敬畏上主是智慧的开端</p><p class="ql-block">认识至圣者就是睿智</p><p class="ql-block"> - 箴9:10</p> <p class="ql-block">"耶稣我信赖你"</p> <p class="ql-block">"圣若瑟"</p><p class="ql-block">是《新约圣经》中记载的耶稣的养父</p><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的丈夫</p> <p class="ql-block">圣若瑟在《新约圣经》中被描述为一位公正、勤劳、有责任感的人,他蒙天主召叫承担起照顾圣家的责任,参与天主救世爱人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此外"圣.诺瑟"在天主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圣家之长,天主教有许多关于圣.诺瑟的节日和纪念活动,"圣.诺瑟节"是天主教法定的庆节之一‌。</p> <p class="ql-block">王府井大街东侧的东堂院门</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下的"天主堂"</p> <p class="ql-block">院门内是庄严肃穆的"王府井天主堂"</p> <p class="ql-block">‌"东堂"不仅是北京天主教信仰的重要地标,更是中西建筑艺术与历史碰撞的缩影,其“三建三毁”的传奇经历与独特的文化融合价值,成为王府井繁华商圈中的静谧圣地。</p> <p class="ql-block">教堂院门外是王府井大街熙熙攘攘的商圈</p> <p class="ql-block">"王府井天主教堂"以她独有的魅力与内涵</p><p class="ql-block">继续祝福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及其子民</p> <p class="ql-block">"吉祥大戏院"</p><p class="ql-block">这个现代化的“空中戏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06年的吉祥戏院,始称“吉祥园”。</p> <p class="ql-block">"吉祥大戏院"是北京内城第一家戏院</p><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中轴线核心位置-王府井大街金鱼胡同14号</p> <p class="ql-block">1993年被拆除后 梅葆玖先生和多位著名戏曲 戏剧艺术家联名提案呼吁保护吉祥戏院</p> <p class="ql-block">历经28年新的"吉祥大戏院"</p><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9日正式重张开业</p> <p class="ql-block">"涵芬楼书店"-启功写</p><p class="ql-block">‌涵芬楼最初是商务印书馆的藏书楼,由清末维新人物张元济于1904年在上海创立,旨在解决编辑工作中善本古籍匮乏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1909年正式命名为“涵芬楼”取“含善本书香、知识芬芳”之意。早期以收藏善本古籍为主,后扩展至中外图书、地方志及外文期刊,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藏书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1924年"涵芬楼"藏书达46万余卷</p><p class="ql-block">商务印书馆在此基础上兴建五层大楼成立"东方图书馆"</p><p class="ql-block">1926年对外开放誉为“东方第一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图书馆毁于日军炮火,珍贵藏书如《永乐大典》等部分幸存,后多数捐献国家。</p> <p class="ql-block">1954年商务印书馆迁至北京</p><p class="ql-block">书店重生逐步恢复出版业务</p> <p class="ql-block">2003年至今书店兼具文化空间功能,设有艺术馆、讲座区,举办学术活动并陈列镇馆之宝《四库全书》复刻版。</p><p class="ql-block">2023年二层增设商务印书馆历史陈列馆</p><p class="ql-block">系统展示企业126年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2003年‌为纪念创办106周年,商务印书馆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开设现代书店“涵芬楼”,延续历史名称,店名牌匾由启功题写,定位为工具书及人文社科类图书专营店。</p> <p class="ql-block">"涵芬楼"从藏书楼转型为现代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体现了商务印书馆“积德传文”的百年使命</p> <p class="ql-block">"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p><p class="ql-block">商务印书馆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逐渐形成了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p> <p class="ql-block">👇🏻北京王府井大街24号《斗笑剧场》</p> <p class="ql-block">《斗笑剧场》为观众朋友推出非遗项目演出遗失的技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彩戏法,瞬间变化的变脸,惟妙惟肖的口技,具有男人阳刚之气的硬气功。</p> <p class="ql-block">👇🏻广告"二人不分梨"</p><p class="ql-block">互动喜剧 笑中带泪</p><p class="ql-block">生活需要这样的调味剂</p> <p class="ql-block">"首都剧场"</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55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场,是每一位热爱话剧艺术的人心目中最神圣的殿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由中央大厅、宴会厅、观众厅及排练厅组成。</p> <p class="ql-block">"首都剧场"由中国剧院设计师林乐义主持设计,建筑整体外观借鉴了欧洲与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总占地面积0.75公顷,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首都剧场"获得中国建筑协会颁发的50年代优秀建筑创作奖,并被选入权威的英国《世界建筑通史》。</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29日首都剧场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永定门里》是北京人艺年度原创京味话剧</p><p class="ql-block">该剧围绕两个男主人公展开,描写不同道路的两个人,长达三十余年的较量与竞逐,坚守与改变,守护与转变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首都剧场上演剧目橱窗广告"</p><p class="ql-block">《远方的拉萨河》剧中歌曲</p><p class="ql-block">拉萨河啊你流向何方</p><p class="ql-block">带着我的思念碧波荡漾</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的钟声悠扬</p><p class="ql-block">伴着我心中的牵挂 温暖而又悠长</p><p class="ql-block">拉萨河啊静静地流淌</p><p class="ql-block">带着我的心念去向远方</p><p class="ql-block">宛若一条洁白的哈达</p><p class="ql-block">连接着北京与西藏 雪域之巅的霞光</p> <p class="ql-block">一群北京和拉萨人民跨越近四千公里的相遇</p><p class="ql-block">一段京华大地和雪域高原心手相牵的岁月</p><p class="ql-block">一条见证京藏一家亲的“拉萨河”</p><p class="ql-block">一代代守护奉献的援建者们</p><p class="ql-block">话剧《远方的拉萨河》</p><p class="ql-block">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即将震撼首演</p> <p class="ql-block">👇🏻《过海》该剧以上世纪50年代为背景,通过船老大吴天桂、台湾青年林阿伟两个家庭跨越三十年的悲欢离合,展现了两岸人民“维系血脉、呼唤交流、走向融合”的殷切期盼。</p> <p class="ql-block">👇🏻《我可怜的马拉特》‌</p><p class="ql-block">是前苏联剧作家阿尔布卓夫创作的经典话剧,由北京人艺导演林丛搬上舞台。故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宁格勒围城战(1941-1944年)为背景,聚焦三名青年:建筑师马拉特、医生丽卡和诗人列昂尼吉克在战争废墟中相遇、分离与重逢的命运纠葛,时间跨度长达17年。</p> <p class="ql-block">剧中关键台词‌:“在临死前一天,重新开始生活也不晚”</p><p class="ql-block">概括了全剧对生命与勇气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话剧《长椅》</p><p class="ql-block">是由前苏联剧作家盖利曼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常被各大艺术院校用于表演课的教学片段,该剧以简洁的舞台设置和深刻的情感冲突著称。</p> <p class="ql-block">讲述了一男一女在一张公园长椅上相遇,通过语言碰撞和情感拉锯,揭示出两性困境和生活真相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赵氏孤儿”</p><p class="ql-block">出生即背负了父辈们的“原罪”复仇还是放弃?是成就宏大叙事,消解自我意识,还是温柔地走入那个良夜,不去怒斥光明的消逝,这是一个需要追问的人生哲学命题。</p> <p class="ql-block">一场公仇私愤祸及全城的惨烈屠戮,一次恩仇交织激荡心灵的命运抉择,一部事与愿违困惑迷惘的人生戏剧,一个关于远古复仇的现代诠释。</p> <p class="ql-block">👇🏻《风雪夜归人》出自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该剧由戏剧家吴祖光先生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剧作,经国家大剧院重新制作后推出。</p> <p class="ql-block">👆🏻吴祖光先生运用唐诗苍茫、悠远的意境,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围绕在名伶魏莲生周围数个人物的的悲欢离合。魏莲生经历过早年走红烈火烹油的繁华,也经历过最终酒阑人散的落幕时分,而他和官僚苏弘基的姨太太玉春之间的爱情故事,更是二人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一阕悲歌。</p> <p class="ql-block">摄影 :远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