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油菜结籽</p><p class="ql-block">作者 倪作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风和又日丽,</p><p class="ql-block">花谢籽壮挤。</p><p class="ql-block">多子多榨油,</p><p class="ql-block">纯香满街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轮回与能量的转化——读倪作林《油菜结籽》</p><p class="ql-block"> 这首五言绝句以油菜的生命轨迹为经线,以自然与人文的互动为纬线,在二十字的方寸间编织出完整的生命图景。诗人用显微镜式的观察捕捉油菜生命周期的关键节点,又像广角镜头般将自然馈赠与人类劳作收束其中,形成独特的时空折叠之美。</p><p class="ql-block"> "风和又日丽"以极简笔触勾勒出万物生长的理想场域。</p><p class="ql-block"> 这五个字暗合中国传统农耕智慧中对"天时"的重视 ,"和"与"丽"的叠用既是对自然条件的精准描述,更暗含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照。阳光与空气的完美配比,在诗人笔下化作无形的催化剂,催动着生命循环的齿轮悄然转动。当"花谢籽壮挤"跃然纸上时,我们仿佛听见植物体内汁液奔涌的声响。"挤"字如一枚棱镜,折射出生命繁衍的三种维度:物理空间的逼仄,生物竞争的残酷,以及生命意志的蓬勃。那些在花萼残骸间鼓胀的籽实,既是旧生命的终结者,又是新生命的缔造者。</p><p class="ql-block"> 诗人笔锋陡转,"多子多榨油"将自然叙事引向人文维度。这个递进句式暗含农耕文明的朴素辩证法:丰产不是终点,转化方显价值。数量词"多"的复沓使用,既是对油菜生殖能力的礼赞,也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肯定,当"纯香满街溢"的感官描写最终登场时,整个生命循环完成了从视觉到嗅觉、从自然到人文的完美嬗变。香气"溢"的动态呈现,恰似无数微小油分子在空气中跳动的轨迹,将田野的丰收延展为市井的生活图景。</p><p class="ql-block"> 这首小诗的结构暗合中国书画的"留白"艺术。诗人刻意隐去了播种、耕耘、收割等传统农事场景,却在"花谢"与"榨油"之间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这种跳跃性叙事恰似中国园林的"漏窗"设计,让读者透过词语的间隙,窥见整个农业文明的生产链条。当现代诗歌愈发追求繁复意象时,这种返璞归真的创作姿态,反而成就了独特的审美价值。(艾爱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