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半生孤独🚶

人生若只如初见(⛳🚓☔)

<p class="ql-block"> 《“数”半生孤独》</p><p class="ql-block"> 我已走过半生,当我最近在看《百年孤独》这本书时,突然想到了我这半生孤独。回想起来,我的半生不正是在孤独中走过来的吗?难道不是吗?</p><p class="ql-block"> 从我八岁时在山上住过的记忆中,不知道自己住在地球🌐 上的孤独。当我在下麻田村小学上学时,不知道八年级九年级是什么概念时的孤独。到我去上麻田中学读了初中时,盼望有个亲戚在“外面”的那种孤独。这一系列未能走出大山深处的孤独。对我来说,这不正是我的孤独所在吗?还有当别的同学都考上高中后,我还在为了赶上他们而复读时的孤独,为了靠近他们的那份孤独。</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的下半年,我又返回了另一个乡镇中学及桐峪中学复读后的孤独与落寞。那个让我哭了两个月,让我做了两个月梦的每一天早晨时我的孤独。这时让我又想起了同窗好友,一个叫陆翠仙的女孩来。我每天在梦醒时分,孤独无助的我起床后,就萎靡不振的靠在那,曾经与同学们一起睡过的那种,大通铺床边的地下时,唯一给与我安慰的她。如今让我也想到了她。搞不清那时我的孤独及我更不知道我为什么而孤独的情景等等。</p><p class="ql-block"> 在桐峪中学时的那两个月的孤独,是我准备走出大山后的勇气中,给我力量最大也是对我伤害最深的一处孤独。那时在我孤独的心境中,好像有一股看不见的动力在我心中燃烧着。从而让我产生出一种思想,一种让我不相信自己比别人差的思想,在我内心深处如同仇恨一个人时,那种咬牙切齿又意志坚定的感觉一样。也许正是那种孤独,才迫使我又重返桐峪中学复读后,到了1993年下学期开学,我真正在榆次纺校上了学,直至1997年毕业。</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刚开始在太原做地形沙盘到做玻璃雕刻等,然后又返回榆次打工时,一个无家可归之人,在每当夜幕来临之时,决定住宿的那一种孤独,以及成家后又在经纬厂工作了七年中,那些每天为了看《百家讲坛》,一日不落,一天三次,早上六点多,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开始,晚上忘了几点,又继续听讲,做笔记等。</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那时的孤独,任然是一种没有什么长远打算的孤独,只是觉得每天听的津津有味,感到知足和满足,却对未来也是一无所知的孤独。虽然也曾回想起童年的那些经历和现实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但是,时过境迁,凡事总在不断的变化着。</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中,我又在榆次和平遥之间往来于经纬家中。为了生活,不觉又在两地间已走过半生孤独。</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们都是时间里的孤独者。不管你是凡人或者名人。无形的孤独永远都在哪里存在着。但是,唯有读书永远是我们的心灵港湾。</p><p class="ql-block"> 最后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里的一段话结束吧!</p><p class="ql-block"> 人的精神寄托: 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唯独不可以是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4.18于经纬</p> <p class="ql-block">桐峪镇</p><p class="ql-block">一个让我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激动与委屈并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一个让我有过</p><p class="ql-block">轻生念头的学生时代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眺望眼前</p> <p class="ql-block">平遥佳味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