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尾鹟 - 2025年4月拍摄于云南西双版纳么等新寨

张振宇 Alfred Zhang

方尾鹟(读wēng),因为其尾巴形状呈方形而得名; 灰色的头部,长着明亮的眼睛,两只肉色的小脚丫支撑着小小的身体; 张着一口小嘴,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声,身上还披着金色的羽衣,翅膀上带着些黑色的纹路,甚是好看。 方尾鹟(学名:Culicicapa ceylonensis):体重6-11克,体长102-130毫米。是一种体型小而独具特色的鹟。头偏灰,略具羽冠,嘴扁平,嘴基宽阔几成等边三角形,嘴须发达长而多,几达嘴端口;头顶至后颈黑灰色,背橄榄绿色,两翅和尾黑灰色,翅上覆羽和飞羽羽缘橄榄黄绿色。喉、胸灰色,其余下体黄色。虹膜褐色,嘴上嘴黑色,下嘴角质色,脚黄褐色。 方尾鹟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枕、后颈暗灰色或黑灰色,有的头顶沾褐呈暗褐灰色,头侧、颈侧灰色。背、肩、腰、尾上覆羽亮黄绿色或橄榄绿色,腰部鲜亮色,月时几纯黄色。翅上覆羽橄榄绿黄色,飞羽暗褐色,外翈羽缘黄色,头两枚初级飞羽黄色羽缘较窄,其余飞羽黄色羽缘较宽,尤以次级飞羽外翈羽缘较宽阔。尾褐色,尾羽羽缘绿黄色。颏、喉、胸和颊灰色,其余下体黄色。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色,下嘴角褐色,脚本肉黄色或肉色。 主要栖息于海拔2600米以下的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林混交林和山边林缘灌丛与竹林中,尤其喜欢山边、溪流与河谷沿岸的树林和灌丛,也出入于农田、地边和村寨附近的次生林和人工林以及果园。 方尾鹟在中国多数地方为夏候鸟,在云南为留鸟,广东和香港为冬候鸟。通常3月末4月初即已迁来贵州、四川等繁殖地,10月开始回迁。<br>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3-5只的小群。树栖性,多在树上和枝叶间活动和觅食,也常到林下和林缘灌丛中活动觅食,有时甚至下到地上追捕昆虫,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通过飞行捕食。鸣声为清晰甜美的哨音chic… chiree-chilee,重音在两音节的第一音,最后音上升;也发churrru的嘟叫声及轻柔的pit pit声。<br>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也吃蝗虫、甲虫、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性食物。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 在中国分布于西藏、四川、甘肃、陕西、湖北、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云南亚种繁殖于中国中南、西南及西藏东南部。迷鸟见于河北的北戴河。 方尾鹟短视频1 - 发出清脆的鸣叫声 方尾鹟短视频2 - 整理羽毛<div><br></div><div>《完》</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