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 - 汉诺威王朝 威廉四世 2 国王

弘洋历史

<h1><b>Hanover - William IV</b></h1> 1830年一生干饭的大哥 乔治四世 撑死了,他没有合法的儿女在世。之前去世的二哥也没有子嗣,于是 威廉 继承了王位 成为 威廉四世。登基时他己经64岁了,成为了英国年龄最大的王位继承者。直到现在的国王 查尔斯三世 在2022年登基,以74岁高龄打破了这个纪录。与大哥相比,威廉四世 花费了极少的钱举办了登基大典。他把王宫里之前哥哥御用的法国厨子和德国军乐队全都轰回了家,换上了清一色的英国人。他还把 乔治四世 用大笔金钱收购的昂贵的艺术品一股脑地全都捐给了博物馆。首相 威灵顿公爵 Duke of Wellington 感慨道:"现在与 威廉国王 花几分钟就可以把事情办好,同样的事情之前要与 乔治国王 花上几天的时间。"<br><br>然后,很快 威灵顿 就笑不岀来了,国家要变天了。1815年,英国建造了第一条铁路,从此以后,全国掀起了铺建铁路运动,火车普及到了全国,增加了人口流动速度。史料上记载了第一起铁路事故,1830年,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路线通车,威灵顿公爵 参加了通车仪式。仪式上,一位当地的议员横穿铁轨过来向公爵致敬,正巧此时火车启动,司机拉响汽笛发出警告。而这名议员躲也没躲,仍旧前行,没有见过火车的他,误以为火车可以像马车一样绕过行人。结果,可怜的议员被撞了个正着。当民众从报纸上阅读这起事故的来龙去脉后,对这种可怕的死法大为震惊。而更加引起轰动的是这辆肇事火车赶紧把奄奄一息的议员装上车,20分钟内就送到了医院,但是结果还是不治身亡。不过这种速度让彼时的人们感到吃惊。1816年,第一艘蒸汽轮船横渡了英吉利海峡。蒸汽动力的技术发展的速度让人无法想象。与此同时,英国的政治体制就像蒸汽上的盖子,顶不住了。议会已经存在了500年了,席位是按照各地人口的多少划分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很多农村人口搬到了新兴的城市。然而议会的席位分配却一直没变过,有的地区只剩下七位选民却有两个议会席位,有的上万人的城市连一席都没有。政客们遵循着传统的规矩,只要贿赂了当地的关键人物,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一任下议员,十万雪花银。从18世纪末,民众暴动持续发生。到了1830年,又一件意外事情引发了所有英国人对政治改革的讨论,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经过了荣耀三日之后,资产阶级兵不血刃地把波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查理十世,赶到了英国。波旁王朝结束了,法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波旁家族的远支,奥尔良公爵 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 I 成为国王,这就是七月王朝或称奥尔良王朝。资产阶级打破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强硬的 威灵顿公爵 在议会上发言,表示无意改革,然而这一次他失算了。第二天英国股市大跌,作为对 威灵顿 的回复。议会对首相和内阁发起了猛烈批评,威灵顿 失去了很多托利党人的支持,于是辞去了首相之职。<br><br>威灵顿 领导的托利党是保守派,辉格党是改革的推动者。辉格党领导人 格雷伯爵查尔斯·格雷 Charles Grey, 2nd Earl Grey 组建了新内阁。1831年初,新首相马上就提出了一个议会席位的重新划归方案,托利党占多数的下议院自然拒绝了这个法案。于是,格雷 向国王提请解散议会,议员重新选举,这一次辉格党控制了下议院,改革法案在下议院顺利通过。然后,贵族们控制的上议院又否定了这个法案。于是,格雷 向国王建议再改选上议院。威廉四世 这就不能答应了,上议院老爷们的祖上都是跟太祖爷从龙入关的,祖宗的章程哪能随便就改啊?格雷 见国王不同意,撂挑子不干了。威廉四世 想请 威灵顿 再次组阁,可是全国上下知道法案受阻,又闹起暴动来。这下,强势的 威灵顿 也不敢接这活儿了。国王只得拉下脸来再把 格雷 请了回来,并且表示上议院里有的人必要时可以清理一下。不过 威廉四世 提前向上议院递了话:"如果你们不通过改革法案,朕的江山就坐不稳,到时候你们可别怪朕无情了。"结果,上议院很快就通过了《1832年改革法令》Reform Act 1832。从此以后,资产阶级进入了议会,中产阶级的势力参与了政治事务。不过,格雷 并不是一个革命者,甚至在法令通过后,他反而有些消极怠工,迟迟没有提出实际的改革方案。所谓的改革仍旧维护上层贵族们的主要利益和合法世袭地位,只是让出一部分下议院的席位给新近富起来的资产阶级。不是所有人都有投票的资格,只有在交纳一定数额的税金后,才能成为选民。无产阶级的平民穷人仍旧被排除在政治之外。<br> 无论如何,格雷 至少减弱了矛盾,政府可以正常运转了。首相,内阁,议会消停后,英国开始对外输出影响力。1832年,英国支持比利时从荷兰独立出来,英国和法国,俄国联手让希腊脱离了土耳其,成功独立。还有我们之前提到的,1833年,英国正式废除了奴隶制度。国会通过了《新济贫法》,各地建立了济贫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打脸,济贫院只给了少数贫困的老人和残疾人一些救助,大多数穷人都得不到福利。济贫院严苛地审查求助者,细分到了每个家庭成员,而且得到救助后,就被限制了工作挣钱的行为。必须要保证永远地贫穷下去,贫穷的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贫穷。因此,穷人们把济贫院比作监狱,宁可挨饿,也不进去。不过好在这个法案为后世的社会保障制度打开了大门。政府还制定了《工厂法案》:不得雇用9岁以下的儿童,9-13岁儿童每周最多工作48个小时,14-18岁年轻人每天最多工作12小时。这是一个国家第一次对未成年人提供法律保障。《工厂法案》得到了辉格党和托利党两党共同支持,特别是具体提案是由托利党的领袖 罗伯特·皮尔爵士 Robert Peel 倡议的。皮尔 的父亲是一位工厂老板,皮尔 从小就看到工人们辛勤工作日夜忙碌的生活,由此他要改善工人的处境。<br><br>这一时期两党不再你死我活地政治斗争了,因为政府需要面对新的社会环境。之前,国家层面的管理只停留在宗教,外交,和战争上,进入了近代时期,国家要对公共教育,卫生,就业,住房等方面给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政府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种种危机,激进派和保守派很难达成一致共识。其中最敏感的议题还是爱尔兰天主教的问题,之前己经有许多任首相栽在这件事上了。爱尔兰的新教,确切说是长老会,占人口的少数。多数的天主教徒需要交收入的十分之一给教会(什一奉献),可是英国政府却把大量奉献金分配给了长老会的主教们。因此,英国的激进派觉得即使不鼓励天主教,但是把天主教徒的捐献给新教也不公平,至少捐献可以用于爱尔兰国民生活中,比如建造学校,改善医院等等。推动这项议案的是辉格党激进派领导人 罗素伯爵 John Russell, 1st Earl Russell。然而保守派,威灵顿 和 皮尔 是新教圣公会的,坚决不同意,国王更加厌恶。首相格雷 已经被压的喘不过气啦。1834年,格雷 提出了辞职,告老还乡,以养天年。然而,皮尔 并不希望接任,辉格党还占据了多数的议会席位。国王威廉四世 想组建一个联合政府,让 威灵顿 和 皮尔 带着一些托利党员加入现任的政府。但是,威灵顿 礼貌地回绝了:"鉴于现在复杂形势,两个党在一起只会增加过多的争吵,一个党快刀斩乱麻,效果会更好。"威廉四世 觉得有道理,于是找到了辉格党的 墨尔本子爵 威廉·兰姆 William Lamb, 2nd Viscount Melbourne。<br><br>墨尔本子爵 确实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他知识渊博,但是显露不出任何进取心。说话只说无关痛痒的话,做事总是能找到中间地带,表现出人畜无害的形象。他己经在下议院当了25年的议员,但是现在开会他还是坐在后排。在 格雷 的内阁中,他出任内务大臣。即使民众暴动,他也不派军队镇压。威灵顿 和 皮尔 都接受 墨尔本 出任首相。然而,墨尔本 对秘书说:“首相这个职位太无聊了,我不想作。"秘书回答:“这个职位可以载入史册,哪怕任期三个月呢,也值了。"墨尔本 想想有道理,要青史留名,就接任了首相。 墨尔本 上任后,罗素伯爵 仍旧"推"爱尔兰的改革方案,新首相采用了"拖"的态度。就这样耗了三个月,正好赶上下议院长 阿尔索普爵士 John Charles Spencer, 3rd Earl Spencer, Viscount Althorp,继承了贵族爵位。抬了旗的 阿尔索普爵士 高高兴兴地去上议院报到了,下议院长的位置空了出来。墨尔本 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设了个套:他建议让令国王厌恶的 罗素 去当下议院长。如果建议得到同意的话,罗素 可以继续推动改革。如果有人反对,那就把自己给摘出来了。果然,威廉四世 像吃了苍蝇一样,不仅不同意 罗素,而且还把 墨尔本 给辞了。反正己经上过了历史舞台了,墨尔本 心满意足地打包回家了。 威廉四世 当然更倾向于托利党的 威灵顿 和 皮尔,但是这两只老狐狸哪可能这么容易上套? 威灵顿 再次恭敬地拒绝了国王,还委婉地承诺:如果 皮尔 出任首相的话,自己愿意代替 皮尔 先执政一个月。到时候 皮尔 回来,首相的位子再交给他。是的,这个时候,皮尔 正好高高兴兴地在意大利渡假。皮尔 得知自己被卖了,心里万匹羊驼跑过。兄弟为你两肋插刀,你他妈插兄弟两刀。但是他无可奈何,拒绝国王,也得要当面表示,而且还要严谨地措辞,不能伤到国王的面子。皮尔 心急火燎地赶回了伦敦,然而木己成舟,首相就是你了。威灵顿 当了三个星期代理首相,然后把锅甩给了他。可是能在英国政府里混的,都不是凡人。皮尔 这老油条也早为自己想好了脱身之计。他上台之后,马上组织了国会大选。如果托利党获得下议院多数,自己还可以执政,如果托利党输了,他就有理由向国王辞职了。不是我不想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是他们不让我。1834年底的大选结果是:托利党获得的选票增多了,但是没有多过半数。1835年春,皮尔内阁提出了数个法案,都折戟在下议院。皮尔 成功地向国王证明了自己无法担任首相,四个月后辞职了。<br><br>威廉四世 只得再次请求 墨尔本 回来组阁,罗素 成为了下议院长。这对是打了国王的脸了。实际上,墨尔本 做事会为了国王和国家考虑,只是性情直率的国王很不喜欢他拐弯抹角的作法。墨尔本 内阁制定了《市议会法案》从基层层面终止了地方寡头统治,制止了一个城市或一个乡镇里,市长和市议员的贪污腐败行为,这也是打破了地方门阀的体制。之前 格雷 的《改革法案》主要还在勉强维持贵族家族势力和地位,而《市议会法案》则授与了平民百姓参政的权利。这就使得中下层民众积极起来,国家新面对的教育,卫生,工作,住房等民生建设下放到了郡和市一级,地区就能解决了。另一个法案是《婚姻法案》:承认世俗婚姻,结婚和离婚不需要通过宗教仪式。这个法案可以让 乔治四世 高兴地从坟中诈尸出来,可惜 墨尔本 在 乔治四世 执政时一直在坐冷板凳。威廉四世 看到 墨尔本 的改革成效,在关键时刻还是力挺了新首相。<br><br>1836年,墨尔本 自己陷入了一场危机。当时有一位著名的社交名媛 卡洛琳·诺顿 Caroline Norton,她的 丈夫 乔治·查普尔·诺顿 George Chapple Norton 勒索 墨尔本。让他交出1400 英镑,否则就到法院去告 墨尔本 与他妻子通奸。墨尔本 拒绝了这个仙人跳的要求。不过在当时,这种事足以毁掉一个政治家的前途。关键时刻 威廉四世,威灵顿,和 皮尔 都力挺 墨尔本,支持他继续担任首相。结果 诺顿 败诉,墨尔本 挺了过来。 首相面对着更加复杂的社会形势,各阶层为了自己的利益提出了激进的改革要求。比如说,放宽对选民的纳税要求,这样没有钱的穷人也可以投票。给议员发薪水,这样普通人不需要工作,可以进入议会。这些在现代听起来合情合理的事情,在19世纪30年代却如童话般美好。而且,各类人群都有自己的诉求,社会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墨尔本 内阁广受指责:他们用民主作伪装,行动上迟缓不动。面对各界的批评,墨尔本 表示出一如往常的平静。他胸有成竹,因为他知道国王时日无多了。1837年6月20日凌晨,威廉四世 与逝长辞。天亮后,他刚满18岁的侄女,维多利亚 Victoria,接过了王位。这位年轻的女王为充满变革的英国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