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昵称:秋月入怀</p><p class="ql-block"> 美 篇 号:58382814</p> <p class="ql-block"> “雨过绿逾静,新荷扑鼻香”。 4月14日,我和太太到访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的复兴公园,仿佛看到一朵绽放在历史长河中的绚丽浪花。</p> <p class="ql-block"> 公园始建于1909年,最初是法国殖民者为满足其休闲娱乐而建造的私家花园。这座中国唯一的法式园林早已不只是绿树掩映的休憩地,而是镌刻着时代风云的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草坪上霞飞将军手植的“自由树”早已被新苗替换。1922年,这位一战元帅在树下俯瞰的,是租界当局用铁丝网隔离的"华人禁区"。如今,孩童在树影间追逐嬉戏,而我却分明听见百年前抗议的潮声。树根旁的长椅上,两位老人正用沪语争论着"霞飞路"改名"淮海路"的掌故,历史的温度在市井俚语中流淌。</p> <p class="ql-block"> 复兴公园的历史底蕴深厚,它见证了上海从近代到现代的变迁与发展。公园内的复兴广场,是公园的核心区域,也是最具历史感的地方。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精美的喷泉,喷泉的造型典雅,水流从各个方向喷涌而出,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 广场周围一些法国梧桐掩映下的百年老洋房,外墙爬满了青藤,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却又别有一番韵味。1911年,法国飞行员环龙在此迫降身亡,当时曾经立有一块纪念碑,那曾是殖民者的英雄叙事。岁月流淌,它更像是一块警示牌,深刻提醒着人们:技术进步与生命代价的永恒博弈。</p> <p class="ql-block"> 漫步其中,那些有着100多年树龄的高大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仿佛撑起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过往行人遮挡着烈日的炙烤。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图案,随着微风的吹拂而轻轻摇曳,美得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 转入牡丹园,仿佛走进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梦境。阳光透过疏桐,洒在蜿蜒的小径上,而那片牡丹花海,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铺展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牡丹竞相绽放,一朵朵、一簇簇,姿态万千。它们的花瓣层层叠叠,厚实而柔软,仿佛是用最上等的绸缎精心裁剪而成。有的花瓣是娇艳的粉红色,像是少女羞涩的脸庞;有的则是浓烈的紫红色,带着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还有的洁白如玉,宛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纯净而耀眼。</p> <p class="ql-block"> 微风拂过,牡丹花轻轻摇曳,花香四溢。那香气浓郁而不腻,带着一种淡淡的甜,仿佛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蜜蜂和蝴蝶在花间穿梭,忙碌地采着花蜜,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p> <p class="ql-block"> 人们穿梭在花丛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时驻足拍照,留下这美好的瞬间。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刘禹锡的诗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复兴公园盛开的牡丹花,不仅装点了春天,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p> <p class="ql-block"> 赏完牡丹,我们带着牡丹花香和信仰的虔诚,转至公园西北角,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巨大石雕在梧桐树荫下静静矗立。当年,复兴公园被选为马克思、恩格斯雕像的所在地,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 复兴公园周边一平方公里内,密集分布着10多处革命旧址和遗迹,包括中共一大会址、渔阳里、周公馆、孙中山故居等。这些红色地标构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和早期活动的重要历史脉络。</p> <p class="ql-block"> 19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中宣部决定在上海塑建马克思、恩格斯雕像。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意见,最终选定在复兴公园塑建。</p> <p class="ql-block"> 雕像由雕塑家章永浩设计,采用了上实下虚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两位革命导师的全身像,展现了他们思想、力量的结合和深厚的革命友谊。雕像高6.4米,重70多吨,由花岗岩雕成。</p> <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成这件重要的雕塑作品,上海油雕创作室专程请来了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的11位石刻工人,他们曾参与过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刻工程。这些工人在简陋的草棚中夜以继日地工作,最终在198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90周年纪念日,雕像正式揭幕。</p> <p class="ql-block"> 雕像中的马克思神态端庄,右手抚着石柱,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恩格斯则显得庄重,目视远方,仿佛在展望未来。雕像周围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常青树环抱,既庄严又活泼,充满了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雕像落成后,成为了上海的一个新地标。它不仅为复兴公园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记忆。许多重要的活动,如青年入团、新兵宣誓、党员过组织生活等,都在雕像前举行。甚至还吸引了众多外国政要前来献花。</p> <p class="ql-block"> 著名诗人彭鹤濂先生在这座法国公园改名复兴公园时写过一首诗。诗云:“花光招客醉,水气逼衣凉。 风细泉声瘦,池深柳影长。 ”诗中的意境与眼前景致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 我学着诗人的样子闭目深吸,已然陶醉。这时,一阵萨克斯风从紫藤架后飘来,演奏者竟是位银发阿婆。音符与诗行在空气中缠绕,恍若时光倒流至1930年代的左岸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 复兴公园不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空间。这里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摄影比赛等。在音乐会上,你可以欣赏到中外经典名曲的精彩演绎,感受音乐的魅力;在艺术展览中,你可以领略到不同艺术家的创意与才华,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在摄影比赛中,你可以看到众多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下的复兴公园的美景,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公园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这些文化活动为复兴公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成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吸引着众多游客。这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的优美句子:“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复兴公园的文化活动就像这月光,静静地洒在每个人的心田,带来无尽的温暖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 临别时,我俯身细看园中的井盖。井盖上都清晰地印着“上海复兴公园1909”的标记。我想象着雨水在井盖下汇成细小的溪流,恰似这座城市百年来的文化脉络——既承袭了法兰西的优雅,又熔铸了东方的坚韧。</p> <p class="ql-block"> 我心里默念着“复兴”二字,原本应该是时光写给未来的信笺,当历史的伤口长出新芽,当殖民的遗迹化作公共空间,这片绿洲终于成为了所有人共同的花园。正如阿婆的萨克斯风与彭鹤濂的诗行汇流在这里,让每片落叶都如未完待续的叙事。</p> <p class="ql-block"> 复兴公园,这座城市的绿洲,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自然的宁静,生活的烟火气和文化的活力。无论你是本地的居民,还是外地的游客,只要你一踏入这片土地,就能被它的魅力所吸引,流连忘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