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音乐是人类文明的有声历史。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文明进程同步。八千年前的贾湖骨笛,吹响了华夏先明感通天地的序曲:金声玉振,钟磬喤喤,奏彻了中华礼乐和鸣的华章:箜篌琵琶,乐汇十部,编织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长歌;琴瑟乐舞,剧曲争胜,演绎出风雅与烟火交织变幻的人间悲欢。中国音乐艺术久远悠扬、历久弥新的华章,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文明赓续千年而不辍的重要文化纽带之一。</p><p class="ql-block">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古蜀文明的璀璨之光,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舞娱神"的友蜀音乐亦与中原音乐文化交相辉映。秦汉之后,成都成为中央政府经略西南的政治文化枢纽,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亦是民族文化交融之地,乐舞百戏繁荣,音乐文化更加多元。唐末五代,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成都成为诗人杜甫笔下“吹箫间笙簧"的国际音乐之都。宋元以降,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发展,成都城内勾栏瓦舍遍布,市井音乐达到崭新的发展高度,随着明清时期的移民浪潮,各区域文化奔涌交汇,呈百川归海之势,塑造了近代以来成都平原气象万千的音乐情态。</p><p class="ql-block">数千年来成都音乐艺术起承转合的发展图景,穿过历史的浩荡激流,至今仍述说着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婉转悠扬的文化气质,亦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合共鸣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的蜀地音乐《神礼之乐》《歌舞颂神》《礼乐相和》……</p> <p class="ql-block">石排箫</p> <p class="ql-block">兔形陶埙</p> <p class="ql-block">编磬</p> <p class="ql-block">钟与镈</p><p class="ql-block">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青铜钟在殷商时就已出现。成组的乐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木槌敲打发音,称编钟。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演奏时以镈调节、指挥乐队的节奏,镈形似钟而口缘平,器形巨大,有钮可悬挂,以槌叩之而鸣。</p> <p class="ql-block">特镈(bo)读音/二声</p> <p class="ql-block">《铿锵之音》《虎钮铜錞于》</p><p class="ql-block">古代的一种军中打击乐器,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的指挥进退。</p> <p class="ql-block">铜甬钟</p> <p class="ql-block">和乐天下《绿釉陶戏楼》</p><p class="ql-block">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流变</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蜀文化融入到中华文明大一统的洪流之中。汉承秦制,在制度统一的基础上,御边安邦,发展社会经济,真正从文化、思想上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随着中央王朝以成都为根据地不断对西南地区进行开发建设,大量移民入蜀,最终形成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融汇新格局。汉乐府兼收南北、并蓄东西,尽收天下曲乐,以观民风民俗。受此影在汉文化基础上融合了西南各民族文化元素的蜀地音乐舞蹈,其技巧、风格更为绚丽多彩。张赛凿空西域后,丝路沿线各民族音乐文化奔涌交汇,来自西域的乐器、乐舞传至巴蜀,进一步丰富了成都地区的音乐种类。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融合的加强,南北乐府在并行发展中相互影响、交相辉映,为唐五代音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乐观风俗》陶吹奏伎乐俑</p> <p class="ql-block">彩绘杂技舞乐俑群</p> <p class="ql-block">胡人舞蹈画像砖共三幅图</p> <p class="ql-block">蜀地胡风</p> <p class="ql-block">六骑史画像砖共四幅图</p> <p class="ql-block">陶立舞俑</p> <p class="ql-block">石雕柱础</p> <p class="ql-block">陶吹哨俑</p> <p class="ql-block">《多元融汇》自李雄和刘渊分别于304年在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起,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百三十余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朝代更迭频繁,音乐文化在各族群贸频繁交流中朝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p> <p class="ql-block">乐观风俗</p> <p class="ql-block">人物纹八棱金杯</p> <p class="ql-block">“丑奴儿"瓷枕、白釉黑彩“大石调"瓷枕</p> <p class="ql-block">三彩听琴图枕</p> <p class="ql-block">川剧</p> <p class="ql-block">钢钹</p> <p class="ql-block">泸县采莲队舞石刻共两图</p> <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成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参观拍摄时间:2025年4月8日</p><p class="ql-block">参观地点:成都市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