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7日,跟随驴窝户外<b> [福来福往,自由自在]</b> 福建行,第一天泉州。</p><p class="ql-block"> 蔡氏古民居:踏入南安官桥镇漳里村的蔡氏古民居,仿佛翻开一本泛黄的线装书。<span style="font-size:18px;">蔡氏古民居是由蔡启昌、蔡资深父子于清同治六年(1867)始建,宣统三年(1911)竣工,历时四十多年。</span>座红砖大厝依中轴线对称排列,燕尾脊如飞鸟展翅,屋檐下的“水车堵”彩绘泥塑讲述着八仙过海、渔樵耕读的故事 。穿行于雕花石门与镂空木窗间,指尖抚过“凤毛趾,鹤寿龟龄”的砖雕,恍惚听见百年前凿石声声,那是蔡氏先祖将南洋的鱼尾狮、伊斯兰的葱头山花与闽南传统交融的回响 。</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驻足的是蔡浅厝的天井。阳光透过雕花木格栅洒落,光影中浮动着“兄弟同居忍便安”的训诫。一砖一瓦间,家规家训如藤蔓缠绕:或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或叹“忠孝廉节”的坚守。站在二楼观景台远眺,红砖厝群如琵琶横卧,石板缝隙恰似琴弦,传说中“凿石声声引财源”的故事,让这片建筑群成了凝固的南洋商旅史诗 。</p><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沉时,炊烟袅袅升起,与燕尾脊上的琉璃瓦辉映。这座“闽南建筑大观园”,不仅是华侨落叶归根的执念,更是海丝路上文明碰撞的活态见证。当指尖轻触斑驳的砖墙,忽然懂得:所谓乡愁,原是这般具象——在雕梁画栋的纹样里,在子孙诵读家训的琅琅声中,生生不息 。</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为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的建桥技术。站在宋代石桥上,远眺桥墩如巨鲸沉睡,近看牡蛎壳与石块凝结的"生物固基"奇观,俯身触摸潮汐刻画的浪痕。当导游讲述蔡襄"种蛎固基"的智慧时,桥畔突然传来悠扬南音,恍惚间分不清是千年前的治桥号子,还是当代匠人修复古桥的叮当声。</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经历代修复扩建,于宋朝初期形成基本格局,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开元寺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坐北朝南,由中轴沿线上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甘露戒坛和藏经阁等主要建筑群,东西两侧石塔及附属群组成,建筑规模宏大,呈现出官式建筑、“皇宫起”建筑和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在东西双塔下,晨钟暮鼓的余韵中,弘一法师纪念馆的斑驳碑刻正与飞天乐伎的木雕低语。最震撼的是甘露戒坛的穹顶,三百六十五块星象石刻拼成浩瀚银河,阳光斜射时,每道光芒都似在讲述《送别》词牌背后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香火缭绕中,闽南剪瓷雕屋脊上的游龙戏珠,与清净寺的阿拉伯拱券形成奇妙对话。当老阿嬷用闽南语念叨"忠义千秋"时,隔壁清真餐馆飘来羊肉泡馍的香气,两种信仰在舌尖完成无声的和解。对联:公平正直入门不拜,诡诈奸刁到庙倾诚,指引人们积德行善。</p><p class="ql-block"> 古城里还有很多古迹遗址,不能一一描写,总之,用白岩松的话说:“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游悟,泉州之美恰如一碗面线糊——半碗米浆沉淀千年文化,半碗海鲜涌动海洋基因。当现代民宿的霓虹映照着东西塔的轮廓,这座城用"活态传承"的智慧,让历史与当代在烟火气中完成最诗意的和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