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花展”花开新天地

东方君

昨天(4月18日)上午,2025上海国际花展如期开幕。黄浦区新天地与上海植物园是本次花展的双主会场,许多市民兴致勃勃地来到太平桥公园观赏花展。 <b>新天地展区分布图(点击小图看大图)</b> <b>2025上海国际花展吉祥物“花宝宝”</b> <b>“世界花园”板块</b><br>“世界花园”位于黄浦新天地主会场太平桥绿地区域,分别邀请了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5个国际设计团队参展。五组世界花园围绕“花开新天地”主题,通过对自然回归城市、生态与生活相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话题的审视和思考,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深邃隽永的景观意向,以独特生态、艺术、科技视角,打造了富有吸引力、可阅读、沉浸式的绿色低碳可持续花园。<br> <b>“感知城市”花园</b><br>设计单位:美国AECOM公司Lee Parks团队<br>花园巧妙地借助太平桥绿地天然的蝴蝶造型,在蝴蝶眼睛、触角和口器等关键位置精心设置展示花园。景观设计元素的灵感源自蝴蝶的感官,在这里,你可以感知气味、风和阳光,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开启一段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奇妙旅程。<br>以蝴蝶等传粉昆虫为切入点,通过栽植色彩丰富的乡土蜜源植物,吸引授粉动物,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br> <b>“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花园</b><br>设计单位:法国TER(岱禾)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br>花园灵感源于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文学作品《A ROOM WITH A VIEW》,将对风景的感悟融入设计;同时借鉴梵高等画家作品的艺术氛围以及中西方传统造园经典特色,打造法国印象派花园。整个花园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诠释了法国印象派花园的独特魅力。通过三重绘画作品,打造三进景观空间,让人沉浸式体验法式印象派花园的优雅与惬意。<br> <b>“间庭”花园</b><br>设计单位: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公司(NIKKEN SEKKEI LTD)金香昌治团队<br>日本“间庭”花园则借“市松模样”图案,探讨人与自然的联系。借鉴日本传统缘侧空间的生活方式,通过精心规划植物景观,让游客运用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感受植物与自然。<br>“市松模样”是日本传统的图案,常出现在和服、建筑装饰中。设计师运用鸢尾、茉莉、知风草等植物,结合“市松模样”的布局,营造出宁静、简洁且富有禅意的空间,展现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理念。<br> <b>斐波那契立体花园</b><br>设计单位:新加坡雅诗柏设计事务所<br>新加坡展园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斐波那契数列(0,1,1,2,3,5,8,13…)在自然界展现的美感,是数学与美学的完美交融。展园中的“风动雕塑”,以新加坡国花“胡姬花”与鼠尾草的形态为灵感,通过轻盈的动态结构,捕捉风的律动,仿佛让花朵在永恒中盛开。通过具有黄金比例的立体花园与艺术装置的交相辉映,让自然与艺术在动态与静态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为观者带来一场沉浸式的感官体验。<br> <b>主题花园板块</b><br>分布在黄浦新天地主会场太平桥绿地区域、思南公馆和外滩。其中,太平桥绿地区域有:<br><b>“Brain Garden/脑迷宫”花园</b><br>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br>花园灵感来源于影响人类情绪生成的大脑杏仁核,旨在建造一个多感官交互的疗愈空间,表达对情绪焦虑群体的关注。<br>在环绕大树设立的高低起伏的花台中,种植了薰衣草、迷迭香、薄荷等各类缓解抑郁、焦虑情绪的芳香植物,大树上悬挂着由上海交通大学学生涂鸦创作的情绪灯泡和香薰片,进一步强化空间芳香氛围,呈现了学生对于不同情绪的表达。引导游客在杏仁核状的弯曲路径中穿梭,抚摸枝叶,嗅吸香气,在视觉的斑斓、嗅觉的芬芳与触觉的生动间,开启一场唤醒五感的沉浸式疗愈体验。<br> <b>“见天地 愈身心”花园</b><br>设计单位:同济大学×香山医院<br>花园以“负阴抱阳,天地之间”为灵感,围绕中医药文化传播、身心疗愈体验和公众互动参与展开,旨在打造特色疗愈空间。以花园营建和展览为依托,通过前端共建、中端疗愈、后端纪念的系列活动,扩大中医药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实现中医药文化破圈。<br>对药用植物进行解构,通过树脂封存、布料印染等形式,将其不同状态融入空间塑造,以药染、药方、药渣等构成疗愈空间,配合不锈钢镜面反射,营造独特景象。结合色彩、季相和多觉感知,依据十二经络对应脏器的疗愈植物形成种植片区,让游客能通过视觉、嗅觉、触觉感受药用植物的自然之美与疗愈效用。<br> <b>“茁茁相伴”花园</b><br>设计单位:上海大学<br>花园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绿色疗愈、互动体验和红色文化内涵,旨在打造一个富有意义的公共艺术作品。<br>通过鲜花给人带来快乐,体现自然元素对人们心灵的慰藉。以抽象的婴儿推车与鲜花的构成吸引游人手扶留影,创造人与鲜花的互动关系,增加装置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婴儿车中生命的茁壮成长象征着红色力量在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场地孕育,赋予装置特定的文化内涵,使其与场地历史相融合。<br> <b>“爱不忘”花园</b><br>设计单位: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张淞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br>该方案聚焦阿尔茨海默病群体,以艺术、景观和互动为手段,唤起公众对这一群体的关注。<br>从患者记忆与感知出发,借“记忆的门”展现其时间感和记忆变化,引发公众对患者内心世界的关注。运用艺术装置,结合互动环节,让参与者获得艺术疗愈,搭建与患者的沟通桥梁。<br>渐变色花境搭配特定植物,营造温暖氛围,象征记忆变化,慰藉患者心灵。设置互动问题和留言区,鼓励分享感受,引导公众思考,增强对患者的关怀意识。<br> <b>“鸢尾咖啡”花园</b><br>设计单位:Lab D+H李中伟×瑞金医院卢湾分院<br>花园将瞳孔(Iris)与鸢尾花(Iris)的意象巧妙融合,寓意对视觉健康的关注与守护。整体设计以鸢尾花为主体,通过蓝紫色系花卉的层次铺陈与动态光影变化,营造独特的视觉体验。<br>花园周围布置以鸢尾花为主的花境,利用蓝紫色系花卉的搭配,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感。<br>花园内设有一座由镜面不锈钢打造的大型旋转装置,名为“瞳”。装置表面映射周围的鸢尾花境,旋转时形成流动的动态视觉效果。<br>通过将创意装置与花境相结合,以景观形式传递护眼理念,呼吁人们关注眼睛健康。同时,花园旁将设立咖啡空间,共同营造一个独特且富有艺术感的鸢尾咖啡花园场景,让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视觉与心灵的双重愉悦。<br> <b>“与光同尘”花园</b><br>设计单位: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一设计研究院 陈伟团队<br>花园以女性为主题,围绕“光而不耀,与光同尘”的理念展开。设计灵感源自《道德经》“和其光,同其尘”,意在倡导人像柔和晨光,蕴藏光彩并与万物共生,体现女性蓬勃坚韧、自由绽放的精神。<br>花园在不同时段,呈现了不同视觉氛围。清晨,明亮白色冷光唤醒生机;晌午,红黄色暖光营造热烈氛围;傍晚,橘粉色暖光烘托温馨浪漫之感;夜晚,蓝紫色冷光和轻柔的呼吸光呈现宁静放松氛围。<br> <b>“猫之秀场”花园</b><br>设计单位: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第四设计研究院 王丹宁团队<br>花园将猫咪的特性与公园景观相结合,营造了一处展示猫咪个性、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空间,积极传递和谐共生的理念。<br>设计师依据猫咪好动、擅攀爬的特点,运用参数化随机生成动态体块的方式,构建高低错落的花园秀场,以此展现猫咪的多样动态,满足猫咪的活动需求。从生成的体块中提炼出“线”作为花园的骨架结构,同时布置各种猫咪形态的雕塑或剪影,将艺术元素巧妙融入自然景观,打造独特的视觉效果。<br> <b>“昆虫酒店”花园</b><br>设计单位:彩色星球×上海黄浦区艺直当代艺术中心×传粉昆虫守护者联盟<br>鉴于传粉昆虫对植物繁衍、农作物生长及人类食物供应的关键作用,且其面临诸多生存威胁,项目旨在通过设计,为传粉昆虫构建适宜的栖息环境,如打造多样的植物群落,为其提供食物与繁殖场所,保障传粉昆虫种群的稳定,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设计美学与公众教育相结合,以“昆虫酒店”作为展示窗口,通过直观的展示和标识标牌科普,让公众了解传粉昆虫的重要性,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行动中。<br> <b>“蜜蜂——地球卫士”花园</b><br>设计单位:上海百酿蜂业有限公司<br>上海天工园林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br>随着春风的轻拂,大地万物复苏,勤劳的蜜蜂在花海间穿梭,带着对春天无限的热爱。景点以“春日蜜语”为设计理念,体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中,蜜蜂每一次采蜜仿佛是对大自然馈赠的回应。这不仅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让我们共同感受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魅力,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美好。<br> <b>飞羽轻舟可持续花园</b><br>设计单位:小红书设计周×裸筑更新×谢<br>小红书设计周联合裸筑更新与园林设计师谢为上海国际花展打造了一片可持续可移动的生态花园。花园由裸筑为提升城市基建而开发设计的 “nexus kit开发者工具包”系列,以及谢设计的可食用植物共同组成。在以江鸥翅膀为原型的“户外遮阳nexus kit-wings”周围,生机盎然的植物演绎着申城浦江轻舟往来,鱼米交通的历史与未来,呼唤对城市文化与资源的传承与珍视。<br>江鸥羽翼下的可食容器花园,在呈现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探索着城市农业、家庭园艺的更多可能性。花园与建筑容器共同呼应,在花展的舞台上倡导面向未来的更健康、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br> <b>“伊贝尔泰迪的城市漫游”</b><br>设计单位:Fabrice Hyber<br>以法布里斯·伊贝尔的人形熊雕塑Ted Hyber为媒介,链接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人文叙事与花展的自然生态,探索人·城市·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激发市民对环境的珍视与保护,制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流动的艺术事件。围绕人形熊Ted Hyber雕塑打造“会呼吸的装置”,雕塑脚下铺设苔藓与野花地毯,模拟山谷生态。Ted Hyber从山谷中来到城市空间的漫游,在花展的不同区域短暂巡游,形成“从山谷中来的熊探索城市与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叙事线索。<br> <p class="ql-block"><b>神奇的“针垫花”</b></p><p class="ql-block">针垫花,是山龙眼科针垫花属的常绿蔓生灌木,原产于南非。花期为夏季,花色有红、黄、橙等颜色。因其花朵盛开时像大头针插在球形的针垫上,故而得名“针垫花”。 </p> <b>翩翩起舞的音乐喷泉</b> <b>在“相框”前留影的人们</b> 2025上海国际花展于4月18日至5月11日举行,为期24天花展展览总面积达到390公顷,为历届之最。本届花展首推全城布展模式,由2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15个城市主题节点联办。花展面积成倍增长的同时,可及性、丰富性也大幅提升。还首次取消“主题花”,用“百花齐放”取代“一枝独秀”,让上海全城都洋溢浓浓的赏花氛围。 (展项介绍文字转自上海植物园公众号《花开新天地:2025上海国际花展双主会场27组花园景点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