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送教、同课异构”县域地理学科教学联研活动

白雨

<p class="ql-block">  2025 年 4 月 18 日,“名师送教、同课异构”县域地理学科教学联研活动在费县第二中学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加强县域教研合作交流,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自郯城县、沂河新区、市直、兰山、兰陵、河东、沂南、费县等县区的 300 余名地理教师参加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8:30 - 8:50 开展了素养立意的课堂教学设计交流研讨。三位教师分别介绍了自己课堂设计的思路。他们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关注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以及核心素养落实的整体性、情境性和反思性,设计了准确的学习目标。教学设计采用情境贯穿的结构化方式,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会做事、能解决问题、能完成任务”。他们选取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还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环节亮点纷呈。</p><p class="ql-block"> 费县探沂镇初级中学的邓斌老师执教《欧洲西部》,本堂课以“福尔摩斯探案”为主线。通过“大英博物馆失窃案”为背景串联本节课的知识点,设置“位置探秘”“财富密码”“气候侦探”和“文明互鉴”四个模块。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分析经济发展与旅游业繁荣的原因,树立人地协调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郯城县实验中学的高玉蕊老师执教《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发现、破解货币上的地理密码”为主线,设置“自然密码”“矛盾密码”“发展密码”三大板块,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征,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资源丰富与经济落后的矛盾,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探讨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结合中非合作实例,感受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课堂评价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临沂白沙埠中学的李晶晶老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本堂课以“非洲本土企业家丹格特的成长”为主线,设置“自然地理篇”“粮食贸易篇”“民族工业篇”和“战略合作篇”四大板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非洲的地理特征、经济困境与合作发展路径。通过读图分析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描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粮食短缺问题,分析人口、粮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通过模拟经营,探讨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展示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成果,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交流研讨与课堂观摩活动,为教师们带来了很好的教学范例。他们的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凸显了“以学为中心、育人文本”的教学理念。本次县域间的教学联研活动,促进了县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继续推动县区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