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非洲邮轮游3

老树叶多感夫妇

<p class="ql-block">非洲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遥远、贫穷落后又神秘的地方。我们很想踏上那片土地,多了解它,但又怕那里不安全、脏乱和疾病。思来想去,坐邮轮游非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能身临其境,还能天天享受4星级的住宿和美食佳肴。</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底我们与一对朋友夫妇从旧金山飞往毛里求斯的首都路易港(Port Louis),在那里住了3夜,然后登上挪威黎明号邮轮(Norwegian Dawn),开始了30天的非洲游。</p><p class="ql-block">2025非洲邮轮游1分享了我们在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的经历。2025非洲邮轮游2介绍了南非4个港口城市的情况。本篇是关于纳米比亚、安哥拉和圣多美/普林西比的三个港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纳米比亚鲸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纳米比亚的正式名称是纳米比亚共和国(Republic of Namibia),是位于非洲西南部的一个国家。它的面积</span>约825,000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34大的国家。人口约260万(人口密度非常低)。纳米比亚曾是德国殖民地,一战后被南非托管,1990年3月21日独立。它是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纳米比亚是非洲撒哈拉以南最干旱的国家。它的夏季白天温度可达45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至零度以下,是地球上最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邮轮停靠的鲸湾(Walvis Bay)是该国第二大城市,它以南非荷兰语“Walvis”命名,意为鲸鱼(Whale),象征着海湾历史上鲸鱼数量之多。鲸湾最初是一个捕鲸站,建于18世纪,拥有庞大的捕鲸船,后逐步转型成为繁华的港口城镇,这种转变是由其战略位置和宝贵资源而决定的</p> <p class="ql-block">鲸湾三面被标志性的纳米布沙漠(Namib Desert)环绕。纳米布沙漠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地质证据显示,它已经干旱了至少 5,000 万年,有些资料甚至认为其形成可追溯到8,000 万年前</p> <p class="ql-block">鲸湾是纳米比亚最重要的湿地生态保护区之一,拥有惊人数量的火烈鸟🦩,湾中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火烈鸟</p> <p class="ql-block">鲸湾盐湖的水质、藻类和丰富的微生物,是火烈鸟重要的食源地。除此之外,鲸湾泻湖的水浅而广,适合火烈鸟站立、筑巢、觅食</p> <p class="ql-block">导游教我们的表示火烈鸟的手势</p> <p class="ql-block">鲸湾是纳米比亚最重要的产盐区之一,而且是非洲最大的海盐生产地之一。每年生产约 100 万吨以上的海盐,不仅供国内使用,还大量出口至南非、欧洲和亚洲</p> <p class="ql-block">鲸湾拥有面积超过 4,500 公顷的海水盐田</p> <p class="ql-block">鲸湾湿地中的红绿相间的盐沼植物群落,这种景观也常被称为“生命植物”或“盐地植物”(halophytes),它们适应了鲸湾高盐度的环境,颜色会随着季节而变化:绿色、紫红、褐红交错,非常好看。盐地植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提供微生物栖息地,也是火烈鸟、昆虫的食源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名为第七号沙丘(Dune 7)的区域。它是纳米布沙漠中最高的沙丘之一,高达 383 米,比埃菲尔铁塔还高。沙丘呈金黄色,细腻柔软,风蚀成流线型。第七号沙丘是鲸湾一带极受欢迎的登沙和滑沙景点,很多游客专门来挑战它</p> <p class="ql-block">登沙丘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风雕刻出的沙丘脊,清晰如线,锋利如刀</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火车</p> <p class="ql-block">看过纳米比亚的最古老的沙丘,我们来到鲸湾附近的风格独特的小城——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它是沙漠边的大西洋德式小镇,纳米比亚最具异国情调的地方之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纳米比亚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属西南非),斯瓦科普蒙德曾是德国人在西南非的重要港口和行政中心。它保存着大量的德国巴伐利亚式建筑、木构房屋、教堂、钟楼。这里有人会说德语,街道干净整洁,充满欧洲海滨度假小镇的气质。</p><p class="ql-block">小镇的斯瓦科普蒙德灯塔(Swakopmund Lighthouse),始建于1902年,红白相间,非常典型的欧洲式灯塔外观,仍在运行</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德国战争纪念碑(Kriegdenkmal),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中阵亡的德国士兵。它常见于有德国殖民背景的非洲城镇,斯瓦科普蒙德作为曾经的德属西南非重要城市之一,也建有这样一座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海景绝对是纳米比亚最特别的一种海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沙滩中应该是含有氧化铁矿物,它们受潮后或退潮时会呈红褐色或深红色</p> <p class="ql-block">经典海滨步道(Jetty Pier)有一条延伸入海的木栈桥,是拍摄日出、晚霞和海鸟的最佳点</p> <p class="ql-block">回看小镇</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黄色的沙丘与蓝色的大西洋海水“零距离”接壤,世界罕见的景观之一,形成一幅唯美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安哥拉罗安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哥拉(Angola),</span>非洲西南部的一个神秘国度,自石器时代即有人居住。它和纳米比亚是邻国,两国在地理、文化和历史上都有很多交集。它曾是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获得独立,作为一党制共和国,安哥拉从独立到2002年为止,经历了长达27年的内战,直到本世纪初才真正恢复和平。</p><p class="ql-block">安哥拉的面积在非洲排名第七,世界第22名左右。它比法国 + 西班牙 + 葡萄牙加起来还大,人口约3,500多万,平均年龄只有 16~17岁左右,超过 60% 的人口在25岁以下,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安哥拉地广人相对少,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和钻石储量惊人。虽然内战曾限制了它的发展,但近年来正逐步重建,许多城市(尤其是罗安达)已变得现代化。安哥拉的人均年收入在非洲属于中等偏上水平</p> <p class="ql-block">邮轮6点多钟就抵达罗安达(Luanda)港口。</p><p class="ql-block">罗安达是安哥拉的首都,也是西非最具活力、对比最强烈的城市之一。它一边是现代化的高楼海港,一边保留着殖民时期的历史遗迹和非洲风情街巷</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船后要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月亮谷,它因其荒凉、灰褐色、坑坑洼洼的丘陵地貌,看起来像外星或月球表面。它是约2亿年前由地壳运动与风蚀水蚀共同形成的岩层侵蚀地貌。</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15个人包了一辆面包车,有司机和导游,陪同我们玩一天</p> <p class="ql-block">月亮谷由红色、橘色、黄色的岩石层组成。长年累月被风、水侵蚀出波浪状褶皱和尖峰锯齿,酷似月球表面</p> <p class="ql-block">这种挂着长长的绿色豆荚的树,应该是凤凰木(Delonix Regia),据说在它开花的季节时,整个树冠像在燃烧,非常鲜艳,呈火红色或橙红色,如火焰一般,很震撼</p> <p class="ql-block">在去下一个景点的路上,司机停下来,让我们看“面包树”(Baobab tree),它的昵称有“猴面包树、猴子面包树、非洲面包树”。昵称来源于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它的果实像一个大面包,里面的果粉状果肉蒸煮后口感像土豆或面包,晒干后可以直接食用或泡水。</p><p class="ql-block">猴面包树一共有九个物种,非洲大陆只有我们在安哥拉看到的这一种,马达加斯加才是猴面包树的王国,拥有7种,形态各异;澳洲也有一种,长得比较小巧,有点像迷你版</p> <p class="ql-block">看到第一棵猴面包树时,大家争相拍照</p> <p class="ql-block">后来在安哥拉,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猴面包树😂</p> <p class="ql-block">猴面包树的共同特征是:巨大的瓶状树干,像一个超大的水缸或酒坛子;树干可以储水,直径达数米甚至十几米;树枝短而粗;树皮光滑、呈灰色或红褐色,不像很多树皮那样粗糙裂纹;果实坚硬,椭圆形,含丰富维生素C和矿物质,是人和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寿命极长,普遍能活几百年,有的超过2000-3000年;树干中空的老树常被用作庇护所、储藏室甚至小酒馆!</p> <p class="ql-block">安东尼奥·阿戈什蒂纽·内托纪念馆/纪念碑公园,安哥拉重要的地标之一。内托博士(António Agostinho Neto)是安哥拉共和国的首任总统, 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医生和民族独立运动领袖。他被誉为“安哥拉之父”,主导了安哥拉从葡萄牙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是国家的英雄和传奇人物</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主体是一座高耸的尖塔状纪念碑,高度约120米,塔尖直插云霄;纪念碑旁有广场、雕塑、内托雕像及纪念馆;纪念馆内收藏了内托的个人物品、著作、历史文献等</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公园里的这座升国旗雕像,并不是安哥拉首任总统内托本人的雕像,而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用来表现1975年安哥拉独立时升起国旗的历史时刻</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公园中轴线是整个纪念空间的“灵魂通道”,代表的是国家历史的主线。中轴线上的这座大象雕塑是有很深的含义的。大象是非洲大草原上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它在非洲文化中被视为力量、尊严、智慧与坚定不移的象征。雕塑传递出民族自豪感与对非洲自然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罗安达奴隶博物馆(Museu Nacional da Escravatura)是安哥拉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段令人深思的记忆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博物馆建于18世纪末,原本是葡萄牙奴隶贩子Álvaro de Carvalho Matoso的宅邸和奴隶交易中心。在葡萄牙殖民时期,成千上万的非洲人从这里被贩卖到巴西、美洲和加勒比地区</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陈列着奴隶交易历史的图文资料、照片、雕塑、链铐、手铐、脚镣等实物</p> <p class="ql-block">奴隶博物馆外的“老炮”应该不是偶然摆设,表达的是当年欧洲殖民者是依靠武力来支撑奴隶贸易和殖民统治的</p> <p class="ql-block">非洲人善于用头顶东西,这是他们特有的一种生活艺术</p> <p class="ql-block">圣米格尔堡(Fortaleza de São Miguel)是罗安达最重要、最古老的历史遗迹之一,1576年,由葡萄牙殖民者建造,形状是标准的“星形堡垒结构”,类似一颗五角星或八角星。星形堡垒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一种军事建筑风格,它的角度设计可以防止死角,守军可以从多个方向交叉射击,抵御火炮攻击比传统圆形或方形堡垒更强。</p> <p class="ql-block">圣米格尔堡位于罗安达湾制高点,俯瞰整个港口,是当年葡萄牙控制奴隶贸易、保护殖民据点的核心军事基地,也是奴隶被“登记”、“囚禁”和“运送”的重要地点之一。如今它已成为一座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圣米格尔堡的人不少,收费太亲民了,我们一车15人,门票共$5</p> <p class="ql-block">大门入口处有一排雕像,站在最前面向前挥手的是迪奥戈·卡奥(Diogo Cao),葡萄牙航海家、探险家。他是第一个进入刚果河口并“发现”安哥拉海岸线的欧洲人,被认为是葡萄牙“发现安哥拉”的先驱者。在殖民叙事中,他的地位是“开路者”,所以他常被放在雕像队列最前,作为整个葡萄牙-安哥拉殖民关系的象征起点</p> <p class="ql-block">第二位是安哥拉首任总督保罗·迪亚士·德·诺瓦伊斯(Paulo Dias de Novais。他是著名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Bartolomeu Dias)的孙子,1575年抵达安哥拉。1576年,他在罗安达建立了圣米格尔堡。他的到来标志着葡萄牙殖民安哥拉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Salvador Correia de Sá的雕像,他是葡萄牙殖民历史中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17世纪被称为葡萄牙帝国在非洲与南美的“双重英雄”,1648年亲率舰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安哥拉和罗安达</p> <p class="ql-block">这位是Pedro Alexandrino da Cunha,葡萄牙殖民时期的重要将军 / 总督级官员,19世纪中期曾在葡属非洲(尤其是安哥拉)担任高级军政职务,是葡萄牙强化对非洲西岸殖民控制的重要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Henrique de Carvalho的半身雕像,他是葡萄牙探险家、军官和地理学者,19世纪后期葡萄牙对安哥拉内陆深入探索的关键人物。他曾率探险队深入安哥拉内陆,与多个非洲部族(尤其是楚奥克韦人)进行外交谈判与“条约”签署,他的行动为葡萄牙争夺“非洲心脏地带”的殖民地盘打下地理和政治基础</p> <p class="ql-block">圣米格尔堡博物馆的兵器与殖民展厅是堡垒内最具“历史冲击力”的部分之一,它浓缩了几个世纪葡萄牙在安哥拉的军事统治、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遗产。展厅内容丰富而密集,非常适合历史爱好者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的葡式蓝白瓷砖画(Azulejos),是圣米格尔堡最具文化与艺术象征性的展品之一,它们不仅装饰了堡垒内部的墙面,也以视觉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葡萄牙在安哥拉的殖民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幅瓷砖画是“葡萄牙女王与非洲酋长会面”。据导游介绍说,本来酋长是让女王坐地在他面前的毯上,以此羞辱女王,结果女王让一名奴隶身体伏地,她坐在奴隶的的背上</p> <p class="ql-block">各时期的兵器展示</p> <p class="ql-block">在圣米格尔堡俯瞰安哥拉首都</p> <p class="ql-block">罗安达确实是一座很“出乎意料”的非洲城市——一边是摩天大楼、时尚购物中心和现代城市天际线,另一边却又能走进保存完好的葡萄牙殖民建筑、鹅卵石街道和历史悠久的教堂。那种对比非常强烈,常常让人忘记了这里是非洲,也难怪它曾被称为“非洲的巴黎”</p> <p class="ql-block">罗安达议会大厦(Assembleia Nacional de Angola)是安哥拉国家议会的所在地,位于首都罗安达。这座建筑于2015年启用,是安哥拉自1974年独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占地面积达30,000平方米,其高达57米的圆顶使其成为非洲南部沿海地区的地标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罗安达的“独立纪念碑”(Monumento da Independência),是独立纪念广场(Praça da Independência)的一部分。照片中最显眼的是那个由一组交叉白色柱体构成的雕塑,象征着团结与力量,后方高高飘扬的是安哥拉国旗。</p><p class="ql-block">这个广场是为了纪念安哥拉于1975年从葡萄牙殖民统治中独立而设立的,地处罗安达市中心,是城市的重要地标和政治象征之一</p> <p class="ql-block">费罗宫(Palácio de Ferro)是一座位于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历史建筑,建于19世纪末,被认为是由著名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设计的,埃菲尔以设计并建造了埃菲尔铁塔闻名。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金属结构和精美的铁艺装饰而闻名,被誉为安哥拉最杰出的铁艺建筑典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座钟楼建筑带有浓厚的殖民时代建筑风格,尤其是钟楼设计非常具有标志性,它是罗安达港客运总站,港区最醒目的地标之一。它不仅是客运码头,也是罗安达的重要交通与历史枢纽之一</p> <p class="ql-block">又是疲惫但充实的一天,手机里多了几十张照片,心里多了好些回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圣多美和普林西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式名称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l Tome and Principle)。</span>这是一个位于非洲几内亚湾赤道附近的岛国,由两个主要岛屿——圣多美岛和普林西比岛组成,是非洲第二小的国家,仅次于塞舌尔。人口约23万,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p><p class="ql-block">该国四周是深蓝的大西洋,岛上多山,丛林茂密,有“非洲的绿色宝石”之称。由于没有太多的开发,保留了原始自然与安静氛围,它是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邮轮停靠在圣多美岛的圣多美港(Porto de São Tomé),该国的主要海港,也是首都圣多美市的一部分,大多数国民都居住在圣多美</p> <p class="ql-block">在港口边的一个小公园内,看到一位园丁在用镰刀割草,这里还没有推草机吗?</p><p class="ql-block">圣多美和普林西是非洲的穷国,它的穷也有些特别,不是那种战乱、极端贫困的穷,而是那种资源少、发展慢、但社会比较稳定的穷。可可种植是它的传统支柱产业。它对外依赖性强,许多食品、能源和日用品都依赖进口,国家预算一部分来自国际援助</p> <p class="ql-block">“大犬山”(Pico Cão Grande,也译作“巨犬峰”)是圣多美岛最令人震撼、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奇观之一。海拔约 663 米,但因为它是从周围几乎平坦的雨林中突然拔地而起,看起来非常高耸、陡峭,视觉冲击力极强。这是一个火山颈(volcanic plug)也叫“岩柱”,是古代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冷却岩浆核心</p> <p class="ql-block">大犬山距离港口约65公里,因有些路段坑洼颠簸,开车需要2个小时。我们15人包了两辆车,告诉司机我们要去大犬山观景台,但不知道是司机不知道有观景台,还是本来就没有观景台,司机在距离大犬山相当远的地方停下来了,说这里就是看大犬山的地方,让我们相当无奈😮‍💨</p> <p class="ql-block">这是将大犬山拉近拍的</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牛群</p> <p class="ql-block">不知为什么路边散放着一些衣服</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小溪边,很多游客在拍照</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拍溪边洗衣服的当地人</p> <p class="ql-block">洗完就放在地上晾晒</p> <p class="ql-block">圣多美岛最壮观、最特别的海景之一,佩德拉斯·尼赫拉斯海岸(Praia das Pedras Negras)</p> <p class="ql-block">海边的“六边形玄武岩海岸”,全是黑色玄武岩石块组成,很多呈规则的六边形形状,像是蜂窝拼图,非常罕见。这是古代火山活动留下的痕迹,类似爱尔兰的“巨人之路”或冰岛的Svartifoss。冲刷出的岩缝与海浪相互撞击,声音与画面都非常震撼。附近有椰林和海龟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七道海浪海滩”(Praia das Sete Ondas),它是一处离圣多美市不远的自然海滩,以其连续拍打海岸的七道浪潮得名。这里没有商业开发,非常安静、天然,被椰子树和绿色山坡环绕,海浪节奏分明,适合欣赏、拍照,但因浪大不太适合游泳</p> <p class="ql-block">路人</p> <p class="ql-block">朝回城的方向开去,路过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Rei Amador(阿马多王)的雕像。他是16世纪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反抗奴隶制度的重要领袖之一。他于1595年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并短暂建立了一个自主的黑人民族政权。他在当地被视为民族英雄,他的精神象征着自由与反抗压迫的意志</p> <p class="ql-block">来到Praça da UCCLA,它是圣多美市中心的一个小型城市广场</p> <p class="ql-block">这些人在看什么?</p> <p class="ql-block">当地人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广场边有一位妈妈带着三个小女孩卖小袋装的干面饼,一袋一美元</p> <p class="ql-block">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缩写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束了非洲又一个国家的游览,这里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 ,期待着下一个停靠港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