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繁华喧嚣的魔都市中心,隐藏着一片静谧而神圣的地方-徐家汇天主教堂。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教堂,如同一颗璀燦的明珠,镶嵌在徐家汇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与信徒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天主教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第一座按西方建筑方式建造的天主教教堂,是上海唯一的仿法国中世纪双钟塔式哥特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为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堂,曾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教堂坐西朝东,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五廊型巴西利卡,两侧各有两个侧堂,后堂呈八边形。平面仿法国亚眠大教堂,只是后堂细短。教堂长83.3米,宽28米,十字形两翼处宽达34米,堂脊高266米,大堂可容30000余人做弥撒,红色的清水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东向正立面设两座钟塔,钟塔高56.6米,钟塔尖顶有十字架。其中青石板瓦覆盖的塔尖高31米。</p> <p class="ql-block">立面中间有叠涩形成的多层拱券大门。玫瑰窗及山墙,正门上面有4座福音圣人雕像,正中设耶稣抱十字架大石像。</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天主教堂广场已来过好几次,今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4.3 )</span>还是第一次遇到开放。走,进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耶稣会决定建造一座新的大教堂,得到徐光启后裔和另一陆姓教徒的支持,捐献出一部分土地用于建造新教堂。</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法国上海汇广公司(Shanghai BuildingCo.)承建,耗时四年,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10月22日,教堂落成。</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天主堂内共有64根用金山石精刻叠成的楹柱,每根立柱用10根小圆柱拼合而成束柱。</p> <p class="ql-block">中堂和侧堂的顶棚均为泥墁,用木筋加灰泥粉饰而成的四分尖券肋骨拱顶。尖券肋骨拱的外观与欧洲哥特教堂的顶棚相似。拱顶下有木质束柱支撑。中堂两侧墙面由3层构成。一层是由束柱和尖券构成的连续券廊,二层是连续尖券构成的廊栏。三层为尖券高侧窗。</p> <p class="ql-block">侧堂内还设有19座小祭坛。大堂室内为大方砖铺地。中间走道用花党砖铺筑,花瓷砖也从法国运来。外墙为清水红砖砌筑,分间处有石扶壁。四周有铅条玻璃尖拱窗。两侧窗户采用简化的火焰式双叶窗,窗内镶嵌以圣经人物故事为主题的彩色玻璃。</p> <p class="ql-block">祭坛于民国八年(1919年)复活节前从法国巴黎运来。安装在正中,有耶稣、圣母像,雕刻精美,色彩鲜明。费用由一位法国富孀捐献。</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彩色玻璃窗是2015~2017年修缮时精心制作的,原有的图案已经无法考证。装饰重点部位如玫瑰花窗,塑像及其华盖和基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入口等处局部的石材,</span>两侧女儿墙的滴水兽、堂顶周围的天沟,天沟的水从四周所设的滴水善嘴里喷出,滴水兽共有79个,分三排布置在屋顶女儿墙外侧和二层瓦屋面檐口。</p> <p class="ql-block">徐家汇与天主教的渊源久远,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重来上海,教徒迅速发展,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选择上海徐家汇兴建天主教教堂。耶稣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徐家汇不仅有教堂,而且还有修道院,学校、博物院,藏书楼、天文台、圣母院、有婴堂等,成为徐家汇天主堂教区、江南传教区的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