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蓝色清真寺及圣索菲亚清真寺(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2025-4-18,上海小猪

小猪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下午参观了伊斯坦布尔的方尖碑,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清真寺。由于历史原因,圣索菲亚清真寺等一楼是供当地人做祷告的,二楼是博物馆,就是我们参观的一大圈。</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省(土耳其语:İstanbul ili;英语:Istanbul Province)是土耳其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位于土耳其西北部、黑海以南。</p><p class="ql-block">人口1400万,下辖13个市、县和20个区,首府伊斯坦布尔市。</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p><p class="ql-block">但西方国家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p><p class="ql-block">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初建时,是首都(独立战争期间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参观的方尖碑(obelisk),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是一种尖顶方柱状的纪念碑,主要用于崇拜太阳神和纪念法老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土耳其驻华大使馆供稿的伊斯坦布尔广场的方尖碑。</p><p class="ql-block">方尖碑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通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阳光照射到碑尖时,它会像太阳一样闪闪发光。方尖碑一般以整块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四面刻有象形文字。</p><p class="ql-block">公元4世纪晚期,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将方尖碑运到了君士坦丁堡。狄奥多西方尖碑(Obelisk of Theodosius)是世界上最高的方尖碑之一,在土耳其语中被称为“Dikilitaş”。它由粉色花岗岩建造,高20.48米。在方尖碑的底部,除了象形文字外,还有狄奥多西一世统治时期一些场景的浮雕。作为深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狄奥多西方尖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也是伊斯坦布尔重要的文化标志,充分反映了其丰富多彩的历史进程。<br></p><p class="ql-block">从埃及到伊斯坦布尔航行了60年之后,放着了很久,但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块方尖碑就被送到了苏丹阿赫迈特广场。由于方尖碑在运往伊斯坦布尔的过程中某些地方发生断裂,如今只能看到三分之一的柱体<br></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在我们下午要参观的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的一墙之隔,竖立在苏丹阿赫迈特广场。</p><p class="ql-block">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ObeliskofTheodosius)、</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方尖碑竖立在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外文名Sultanahmet Square,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广场。</p><p class="ql-block">装饰苏丹阿赫迈特广场的纪念碑,如今仅存三个: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ObeliskofTheodosius)、青铜制的蛇柱及君士坦丁“奥拜里斯克”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在三个纪念碑的西南侧可以看到大竞技场的弯月型墙壁遗迹。苏丹阿赫迈特广场如今成了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文化、旅游中心。周围的木造房子</p> <p class="ql-block">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 狄奥多西大帝在公元390年从埃及购买了一块粉红色花岗岩雕刻的方尖碑,竖立在赛道内侧。这块方尖碑原本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公元前1479—1425年)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建造的,原来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狄奥多西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并加装大理石底座,现在所见的碑体是其中顶端的一段。这块方尖碑已存在近3500年(包括在埃及的时间段),仍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青铜蛇柱:蛇柱原来是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普拉提亚三脚祭坛,这座祭坛兴建于公元前5世纪,是为了庆祝希腊人在波斯战争的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了波斯人。其顶端是由三个蛇头支持的金碗。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将其从德尔斐移到君士坦丁堡赛马场中间。在第四次十字军期间,金碗被破坏或被盗。至于蛇头,迟至17世纪末才被破坏。在土耳其征服后的最初的几个世纪中,它们仍然存在,因为许多奥斯曼绘画都描绘了这些蛇头。部分蛇头已被复原,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展出。今天,德尔斐三脚祭坛仅剩的就是它的下部,称为“蛇柱”</p> <p class="ql-block">青铜制的蛇柱</p><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的蛇柱(Serpent Column)是一座耐人寻味的历史纪念碑,它经受住了2500多年的历史的考验。</p><p class="ql-block">蛇柱是古希腊的遗迹,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它位于君士坦丁堡的竞技场,也就是今天的苏丹阿赫迈特广场。</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79年,为了纪念希腊人在普拉提亚战役中战胜波斯人,人们在君士坦丁堡的竞技场建造了这根柱子。蛇柱由三条环绕在中央柱上的青铜蛇组成,最初发现于希腊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它也被用于宗教仪式,柱体上的蛇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br></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的方尖碑、古希腊的青铜蛇柱、东罗马帝国时代的大教堂,再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的蓝色清真寺。四大物件和古迹,分别代表不同的文明与历史时代,前后跨越3000余年。</p> 埃及的方尖碑很多,这是我在2008年在卢克索拍摄的阿布神庙的方尖碑。<div>全世界现有源自古埃及的方尖碑大约有29座‌‌。<br>这些方尖碑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埃及本土,现保存有9块方尖碑‌,而‌意大利拥有最多,共有13座‌,包括8座从古埃及运来的和5座古罗马时期建造的‌。<br>此外,‌法国巴黎协和广场,有一座高23米的方尖碑‌,这是从埃及卢克索神庙运来的,碑身上的古埃及文字记载了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br>方尖碑是一种高大的四面柱型结构,顶端呈三角形,最初由古埃及人建造,象征着太阳神拉神的光线射线。它们通常成对放置在神庙的入口处,象征着胜利或大赦‌。<br>方尖碑的运输和竖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没有现代机械设备的古代‌。<br></div><div>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古埃及人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来竖立方尖碑。他们首先在预定位置建造一座双面坡道,一面是上坡,另一面是下坡。然后将方尖碑沿着坡道向上拉,利用人力在两侧拉动以控制方向,最后让方尖碑滑下到预定位置‌。<br>‌固定‌:为了确保方尖碑的稳定,古埃及人在竖立方尖碑后,会修建一个底座,并在底座旁修筑高墙。在墙中间灌入沙子,当方尖碑通过斜坡被拉到沙上时,墙底两边开洞,利用方尖碑自身的重量将沙子排出,最终使其立起来并固定‌。<br></div> 这是在卢克索拍摄的埃及人没有完成的方尖碑。凿到一大半,花岗岩断裂了,现在成了埃及的旅游景点。<div>导游告诉游客,方尖碑是怎么加工的。</div><div>不是用青铜器直接凿出来。花岗岩的硬度,比青铜度高很多,青铜器凿不动的(青铜的硬度取决于铜和锡的配比,一般在5到6.6度之间,摩氏硬度计。铁的硬度一般在5到10之间,埃及人没有发明铁器),是用草绳与高硬度的石球以及高硬度的沙子绞(搅)在一块,当着锯子,逐渐锯出来两侧的槽。</div><div>在底部,也是用草绳,加上石球和沙子,给逐渐掏空了,然后将木楔子插入孔中。通过浸湿木楔子使其膨胀,从而使岩石破裂,将方尖碑半成品,从基岩中分离出来‌,方尖碑的雏形就与基底分离了,但花岗石,很容易顺着纹路断裂,就白费劲了。然后再用石球来磨和抛光,最后,也是用高硬度的沙子来磨光滑了。</div><div>花岗石的硬度,根据摩氏硬度计测量,通常位于6-7之间。<br></div><div>石英砂‌(纯度较高的二氧化硅)硬度为7。<br>‌某些矿物质的硬度可达9。物质相克?<br></div> 阿斯旺(苏联援建 的阿斯旺水库附近)的未完成的方尖碑。<div>阿斯旺开采花岗岩的地区之一,是北部采石场,距离现在的城市阿斯旺不远。</div><div>正是在这里,未完成的方尖碑被发现。这座方尖碑是由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公元前15世纪在位)委托建造的,她是古埃及最重要、最强大的法老之一。</div><div>为什么巨大的方尖碑并没有完工呢?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们发现巨大的石头上有裂缝,于是决定放弃这块碑。从那时起,未完成的方尖碑就一直保留在原处。<br>如果阿斯旺方尖碑能完工,高度将达到42米,重量约为1,323吨,将使其成为古埃及人,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方尖碑。<br><div>“方尖碑”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一根用来串食物做饭的长杆。古埃及人将这些巨石称为“tekhenu”,翻译过来就是“刺穿天空”。<br>古埃及方尖碑是锥形的四边矩形柱,顶部有一个金字塔。它们被放在底座上,通常是为了纪念人或事,或纪念众神而建造的。<br></div></div> <p class="ql-block">方尖碑的金属底座,据说能够防雷击</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奥拜里斯克”方尖碑。是用石块垒起来的也是一种方尖碑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奥拜里斯克”方尖碑的正面</p><p class="ql-block">君士坦丁方尖碑又称墙柱: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格尼图斯为了纪念他的祖父巴西尔一世贝斯雷奥斯,于公元10世纪建造的,也是唯一一个由本地人自己建造的石碑。碑高32米,碑身外原来镶满了镀金青铜浮雕,上面描绘君士坦丁七世的祖父巴西尔一世的胜利。在这个方尖碑的顶端,还有一个球。</p><p class="ql-block">公元13世纪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侵入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被拉丁军队洗劫并将其熔化。这个纪念碑的石质核心幸存了下来,被称为墙柱。由于年轻的土耳其新军喜欢攀爬这个方尖碑,以显示他们的实力,致使这个方尖碑的表面遭到了进一步的损坏。在1894年的地震中,君士坦丁石碑受到较大损坏,此后土耳其政府对其进行了重建。</p><p class="ql-block">这些雕刻板上的石头,都是从这个国家不同的地区运来的,而参与这一工作的罗马军官和士兵的名字也都被刻在了这些石头上。<br></p> <p class="ql-block">看完方尖碑,向蓝色清真寺走去</p> <p class="ql-block">搭乘有轨电车1号线至Sultanahmet站下,向南步行约5分钟可到蓝色清真寺,不需要购买门票。</p><p class="ql-block">据说是全年全部时间都开放?半夜也开放?但需要躲过做祷告的时间段。</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原名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纪初由伊斯兰世界著名古典建筑师锡南的得意门生Mehmet Aga设计建造,因清真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瓷砖装饰故名,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1609年,14岁即位的阿赫迈特苏丹命令建筑师迈赫迈特·阿加(Mehmet Aga)在原来的阿伊舍苏丹的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希腊文:Ἁγία Σοφία,英文:Hagia Sophia,意为上帝智慧,圣智教堂,1453年被征服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强行改为清真寺)相比的清真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信徒</p> <p class="ql-block">德国皇帝赠送给奥斯曼帝国的礼物,然后,就“站错队”了,一战后成为战败国,国家被瓜分,剩下了大概一半的领土,就可以现在的土耳其的疆域。</p> <p class="ql-block">1617年,清真寺完工。它是奥斯曼帝国时代建筑和艺术的辉煌杰作。这是拜占庭的希腊文化和奥斯曼土耳其的突厥伊斯兰教文化相结合的建筑,运用的是拜占庭帝国希腊文化的建筑技术来表现伊斯兰教文化,如果没有四周的六座叫拜塔,那么他就会被看成一座东正教教堂,这也是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各国的建筑方式,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所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清真寺的260个小窗、2万多块蓝色瓷砖、数百块地毯和众多阿拉伯书法艺术作品是该寺的重要看点。</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而且比一般清真寺多出一根;相传只有伊斯兰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艾哈迈德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p><p class="ql-block">下图中,右侧的宣礼塔在维修,所以有很多脚手架。</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往下看,清真寺被包围在一片葱茏的树木中,6个高高耸立的尖塔分三排对称地立于长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是层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圆顶,后院则是大小和形状都一样的小圆顶。白色的建筑与绿色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图案。</p><p class="ql-block">寺院共有8个入口,分布于宽阔的院子的三个方位,使人们从其中的任一个方位都可以进入。</p><p class="ql-block">走过门框均由大理石铺成的三道门,便进到内庭,里面粉红砾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间以拱门相连接,拱顶着30个圆顶。</p><p class="ql-block">用于洗礼的喷水池占据了内庭的中心,四周是6根大理石石柱。</p><p class="ql-block">中央圆顶通过角穹靠在4个突出的拱上,角穹则依次倚托在4个直径1.6米的、巨大的、圆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4个半圆顶各占中央圆顶的一方,各个角边的小圆顶则构成了清真寺的底座。苏丹的画廊在左边角处,旁有阿赫迈特一世的忏悔室。</p> <p class="ql-block">苏丹阿赫迈特清真寺又叫蓝色清真寺,这是因为该寺的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种土耳其瓷器名镇伊兹尼克烧制的、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以白色为底的蓝彩釉贴瓷,共有21,043片。这些瓷片的蓝色使得整个清真寺内似乎都充满了蓝色,所以人们称为蓝色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最原始的特征在于它那透光性能极强的260扇窗户。</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对原来色彩丰富的窗户进行了修缮,这么一来,室内的透光性得到了增强,但有人认为却失去了原来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人进入的正门,不需要排队。我们需要排长队从后面的门进入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必须脱鞋子进入清真寺,大部分人是把鞋子放在清真寺的室内鞋架上,偷鞋子的人,会下地狱,所以不可能丢失鞋子。</p><p class="ql-block">也有人手拿着鞋子,一路参观,直至出口外面(室内),再穿脚上。</p><p class="ql-block">由于我需要拍照,有时候,需要将手举得老高的,拿着皮鞋肯定无法拍照,就将皮鞋脱下来放鞋架的最下面一层并拍照。并不是怕丢失,是因为鞋子太多了,可能记不住放在哪个位置,就是做个记号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俺脱了皮鞋,穿袜子走在红色的地毯上</p> <p class="ql-block">跪拜</p> <p class="ql-block">蓝色清真寺的模型,以下同。</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建造方向,必须是向麦加方向,跪拜的方向,对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来说,是南偏东。</p> <p class="ql-block">伊斯坦布尔与麦加方向是我做的绿色箭头所指向的麦加</p> <p class="ql-block">铁门的把手</p> <p class="ql-block">沿着清真寺围墙往外走</p> <p class="ql-block">又一道铁门</p> <p class="ql-block">围墙</p> <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出口也有这个规定。</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皇宫,明天去参观,今天需要去大巴扎,时间不够</p> <p class="ql-block">走到出口了,现在去圣索菲亚清真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09:00-19:30(19:00停止售票)</p><p class="ql-block">由于宗教仪式,每周五12:30 至 14:30 期间博物馆不对游客开放。</p><p class="ql-block">以上信息为当地时间,仅供参考,具体以当日公示为准。</p><p class="ql-block">门票</p><p class="ql-block">门票¥265起,主要是收欧元。</p> <p class="ql-block">走出蓝色清真寺,接下去参观圣索菲亚清真寺,实际上我们是走到第二层,叫做博物馆。不让进当地人做祷告的一楼</p> <p class="ql-block">索菲亚大教堂是位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p><p class="ql-block">索菲亚大教堂由公元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间都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在公元1204年至1261年成为拉丁帝国的大教堂,1453年5月29日被转为清真寺,直至1934年被世俗化,现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的空间广阔,结构复杂。教堂正厅之上覆盖著一个最大直径达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圆顶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绵的拱廊使圆顶看似失重,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由于经历过为数不少的维修,圆顶已经不是绝对圆形的底座,圆顶略呈椭圆,其直径介乎31.24米至30.86米之间。</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名字源自希腊语“Ἁγία Σοφία”(上帝智慧)及拉丁语“Sancta Sophia”。</p><p class="ql-block">索菲亚大教堂(希腊语:Ἁγία Σοφία,英语:Holy Wisdom, Sancta Sophia;拉丁语:Sancta Sapientia;土耳其语:Ayasofya。大教堂以一位名为索菲亚的圣人而命名,因此称为“圣索菲亚”(Ἁγία Σοφία)。这个词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语名称则为Sancta Sophia,希腊语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Σοφίας”,解作“上帝圣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学里的耶稣。</p> <p class="ql-block">奥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一度将大教堂转变为清真寺,还将钟铃、祭坛、圣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盖基督教镶嵌画。日后又逐渐加上了一些伊斯兰建筑,如米哈拉布、敏拜尔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楼。</p><p class="ql-block">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1934年该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义。1935年2月1日,这座建筑重新以博物馆的身份对世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不做文字介绍,🈶🈶敏感词,会被美篇后台的机器人过滤出来,整个美篇就给“枪毙”了!</p> <p class="ql-block">高处的“小房子”,是阿訇带领大家做祷告站立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放大图</p> <p class="ql-block">一楼,做礼拜的信徒跪拜的方向,就伊斯坦布尔来说,是东南面,</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这个圣索菲亚清真寺,原来是基督教的教堂。基督徒建造这个教堂的时候,是朝向耶路散冷的“第二圣殿”的方向。</p><p class="ql-block">继续延伸,就刚好到了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圣地,基本是同一个方向。</p><p class="ql-block">所以奥斯曼帝国建国的第二年,就将基督徒建造的教堂改为清真寺,方向不需要变化。就按照原来的方向摆,仅仅是顺着延伸线,到达麦加!</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二楼,透过隔离栏拍摄的一楼的做祷告的情景,有很多木格子挡住。</p> <p class="ql-block">感觉很奇怪,这几个写着艺术阿拉伯文字的圆盘子做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基督教的天使。虽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大教堂转变为清真寺,但并没有铲掉基督教的女神。伊教当年还是很开放的宗教,有自信心,就不需要去消灭基督教的痕迹?</p><p class="ql-block">但是,伊教教徒做祷告的时候,抬头就会看见基督教的女神,感觉很不爽。</p><p class="ql-block">皇帝就下令做了几个大大的圆形木板,将女神遮掉,但并没有彻底铲除她!</p> <p class="ql-block">天使放大图</p> <p class="ql-block">到了土耳其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皇帝,独立后,国家下令恢复天使的真面目,而把大圆盘,往下移动了2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圆盘见下图。</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没有露脸的天使。</p> <p class="ql-block">不同颜色的一厘米见方的彩色马赛克,拼出圣经图画。</p><p class="ql-block">中间是圣母,抱着一岁的耶稣</p><p class="ql-block">左侧是君士坦丁皇帝手上拿着一袋金子,</p><p class="ql-block">右边是皇后,手上拿着全国地图,意思是,全国的土地是属于教皇的。有点搞笑?</p> <p class="ql-block">圣母放大图</p><p class="ql-block">在基督教的图画中,头上有光晕的,都是圣人。</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耶稣,左边是君士坦丁皇帝,右边是皇后。</p><p class="ql-block">当时君士坦丁皇帝认为,基督教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先是宣布基督教合法,然后就说,宗教信仰自由,再然后,就宣布基督教为国教。</p><p class="ql-block">每一任皇帝,都要与教皇搞好关系,否则就坐不稳皇位。</p> <p class="ql-block">伊教还是很容忍基督教的壁画,反而是十字军东征,破坏了马赛克壁画。</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根据当时的描述,复原原图。但不是马赛克的。</p> <p class="ql-block">复原图。</p><p class="ql-block">左边是圣母,中间是耶稣,右边是圣彼得,原本是加利利湖的渔夫,是耶稣的第一位信徒,是主的羊。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他看到耶稣复活,恢复了信心(原来的信徒由于“头头”被处死,抖一哄而散),继续在加利利海地区各地传播新教,最后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后来被封圣。</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我没有拍好,是“洗礼者”圣约翰,是给耶稣洗礼的信徒。地点在约旦河。</p> <p class="ql-block">下楼</p> <p class="ql-block">感谢旅行社增加了内观圣索菲亚清真寺。本来是“外观”</p> <p class="ql-block">再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圣索菲亚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以下介绍伊教的基本知识,不用文字解释,有点敏感,会被后台审查。</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伊斯坦布尔的有轨电车,“叮当车”</p> <p class="ql-block">叮当叮当,开过来了。上海大概在三十年前也有有轨电车,后来改为无轨电车,再后来改为柴油车,现在改为电动公交车,时代一步一步进步</p> <p class="ql-block">今天走了1.8万步,打破我今年的步数记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