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湖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蛇山之南,古称滋阳湖,每至夏日满湖荷花呈紫色,朝霞夕阳映紫荷,故名紫阳湖。 以紫阳湖为主景的紫阳公园,与黄鹤楼、阅马场、起义门、辛亥革命纪念遗址等名胜古迹连成一片。2012年,包括紫阳公园在内的"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成为4A级旅游景区。 紫阳公园在布局上形成了民族特色和水上特色,小中见大,园中有园,景随步移,步移景换。公园选定荷花为“园花”,大力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既净化了水质,又让市民领略荷池泛舟的乐趣。 公园总面积443亩,其中陆地面积238亩,水域面积205亩。古典园林山水画卷的清丽展现,擦亮了武昌古城的“生态之眼”。 紫阳公园九大景点:玉阁琼岛、落英缤纷、仙弈飞庐、紫阳北韵、共享空间、杉林香涛、金色乐园、聚景雅筑、紫阳南苑。六馆一中心:张之洞历史陈列馆、紫阳湖水生态馆、汉剧博物馆、地契博物馆、茶文化馆、美术馆和共享空间。 公园围绕着紫阳湖修建,湖中有三座岛屿,整体呈“一池三山”的传统中式园林风格。一池指紫阳湖,三山分别为滋阳岛、桃花岛、仙弈岛。 进入紫阳公园,中式风格庭院与建筑仿佛是从古代画卷中走出来的一般。<br> 园内空气很好,绿树成荫,亭台水榭沿湖而建,风景秀丽。虽处于城中心,却是闹中取静,令人心情舒畅。 <b>紫楿长廊</b>建于1958年,长约120米,由中部的廊亭、南北两侧的连廊和两端的四角亭组成。 牌楼扁额上是书法家刘士俊先生所题的“紫楿长廊”。 青瓦朱漆,斗拱飞檐,古色古香。 这里聚集了很多老年朋友,他们都喜欢在这里度过闲暇时光。 湖中三座小岛通过不同类型拱桥、曲桥、长堤相连。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像极了世外桃源。湖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与湖水相互映衬,美得让人心醉。 在湖边漫步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双手拿着垂钓的渔具,身边跟着一只大麻鸭。鸭子摇摇摆摆地跟着老人,可爱极了。 我好奇地走上前去,和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告诉我,这只鸭子是他从小养大的,就像他的家人一样,每天都会带它来公园散步游玩。看着他们温馨的模样,我不禁被这份简单的快乐所打动。 临湖而建的古风建筑<b>紫阳阁</b>映入眼帘,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朱红圆柱、飞翘屋檐、精美雕花,细节处展现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与独特韵味。 <b>紫阳阁</b>是公园地标建筑,是滋阳岛上观景制高点,也是武昌古城轴线的重要序列点。 岛上有紫阳大戏台、紫阳湖水生态馆等建筑,飞檐翘角,小桥流水环绕;<b>润哲泉</b>自湖水净化池奔涌而出,经溪流汇入生态池塘。 <b>紫阳大戏台</b>由主戏台和两侧厢房组成,采用勾连搭屋顶,重现了历史场景。史料记载,清湖广总督张之洞督鄂期间,常常邀约三五朋友在湖心听戏。 <b>紫阳阁</b>阁高26.1米,外三层内五层。内部由80根圆柱支撑,外部有40个翘角向外伸展,檐下有精美的彩绘。 两层台基,汉白玉栏杆围合,璀璨堂皇;廊柱楹联曰:“紫光耀紫微,北望白云腾紫气;阳煦开阳景,南归黄鹤报阳春”。 阁内设有汉剧博物馆,汇聚荆楚大地文化之精华,听楚腔汉调,赏各色汉服,学戏剧文化,让我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b>契园</b>原为聚景园,里面藏有一座地契博物馆,收藏着4万多件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契,展出有百余多份。 中式的拱门造型优美,透过拱门,能看到另一番景致,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时光清浅,环境清幽,园内高大树木掩映中,契园在此静静生长。 <b>张之洞历史陈列馆。</b>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号香涛)曾经在此地建湖心亭,以曲桥与湖岸相连,并设有酒厅、茶楼等。如今,利用一座民国建筑创建张之洞在武昌事迹的陈列馆,将其创建布纱丝麻四局等业绩展现,丰富了紫阳湖公园的文化景观。 <b>霸王井。</b>相传掘自明代,民间传说饮此井水可增强体力。墙壁上有“霸王井”三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大师黄亮题写。 园内绿树成荫,自然环境清幽,是一个集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城市的喧嚣中,紫阳公园宛如一颗宁静的明珠,悄然藏着中式美学的无尽魅力,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