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奇葩老妈

童年故事

<p class="ql-block">我的奇葩老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冒着“大逆不道”的风险,来聊聊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门当户对的婚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妈妈是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爸爸结的婚,在那个年代,包办婚姻很常见。这样的婚姻全凭运气——遇到知冷知热会疼人的伴侣,日子就好过些;要是碰上家暴、酗酒、赌博的,那可就遭罪了。那时候,时常有女人选择跳河、上吊、喝药结束生命,一点都不稀奇。父亲属于中间类型,笨嘴笨舌,是个本本分分的老实人。两家都是贫农,也算是“门当户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让她感到“丢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农村,普遍以男人为主导,但在我们家,却是妈妈说了算。别人家大多是严父慈母,我们家恰恰相反。爸爸疼爱孩子,虽说也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但对我们姐妹也是捧在手心,从不打骂。母亲就不同了,她不仅会责骂我们,还用笤帚疙瘩抽打,一个白眼就让人胆战心惊,可谓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攻击”。她说自己不喜欢孩子,去哪儿都不愿带着,觉得带孩子是件丢人的事,哪怕是回娘家,抱着孩子从村里路过,她都满心嫌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胳膊肘往外拐,偏爱他人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她不是不喜欢孩子,只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在她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哪都好,而自己的孩子却横竖不顺眼,总能挑出一堆毛病。想得到她的认可和夸赞,简直比登天还难。可她夸赞起别人家的孩子,却毫不吝啬,整天对我们念叨:“你看人家谁谁谁,多好多好。”每次听到这话,我都特别恼火。真不明白她怎么想的,别人的孩子再好,跟她又有什么关系?这样厌弃自己的孩子,也不为自己的将来考虑考虑。毕竟,别人的孩子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孩子贴心,尤其是在年老体衰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外面,她处处谦让,脾气好,人缘也不错,对人宽容,哪怕日子清贫也很大方。她理想中的孩子是勤劳能干、懂事有礼貌,在外能给父母长脸的。都说“庄稼看别人的好,孩子看自己的好”,可到了她这儿,这话就完全不适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无用论,打工才是出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别的父母都盼着孩子好好学习,考大学走出农村,她却恰恰相反。她生怕我们学习太好考上大学,总说家里没钱,供不起。我知道家里穷是事实,但她目光短浅也是真的。就算家境贫寒难以供孩子读书,也没必要用这种方式阻碍孩子的发展。我们姐弟几个学习成绩都还不错,这反而让她越发焦虑。她整天唠叨考大学没用,不如去打工;学习没意义,不如做点小买卖,还总拿“谁谁谁一个字不认识,照样做生意挣大钱”举例。同样是贫穷的农村家庭,别家都在想尽办法托举孩子,支持孩子读书,只有她,恨不得我们早点辍学去打工挣钱。她甚至说日子过不好,都是因为几个孩子上学拖累的。所以,在我们姐弟四个中,大姐和弟弟初中都没毕业,我勉强读了个中专,二姐因为从小被送人,反而有机会上了大学。不得不说,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真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没本事可以,孩子必须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妈妈有个奇葩的逻辑:父母可以无能没本事,但孩子必须有出息。她不让我们上学,却又盼着我们出人头地,还总找那些父母平凡,孩子却白手起家、逆袭暴富的案例。要是亲戚里有这样的孩子,对我们来说就是“灾难”——她会把人家当作标杆,不停地念叨:“你看人家谁谁谁……” 也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拿她和别人的父母作比较,她会是什么感受。不过,一旦我们有忤逆的意思,她立马就会翻脸,毕竟在她看来,小辈儿不能忤逆长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度关注外界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总觉得有很多人在关注自己,做什么事都念叨“不要被别人说,不要被人笑话”,好像大家整天闲着没事就盯着她似的。其实,根本没多少人在意我们。她常说“这个可不行,让人笑话”“那个可不行,让人笑话”。在她看来,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不配享受好生活,哪怕是靠自己劳动换来的,吃好一点、穿好一点都会觉得羞愧,仿佛吃苦受罪才是我们的标配。她眼中的榜样,是那种这也舍不得吃、那也舍不得穿,却特别能干活儿的人,这不就是典型的“老黄牛”式活法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不重男也不重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农村,重男轻女的现象很普遍,可她既不重男也不重女。弟弟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也没得到特殊的偏爱,小小年纪就要干活,干不好还会被责骂。在家族众多孩子中,她不仅不维护自己的孩子,还总是打压自己的孩子来讨好别人,如果吃亏,一定是她自己的孩子才行,要不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只要你能干活儿,她就有好脸色给你,对于我们也是完全的放养,也正是她这种放养式的养育方式,给了我们更大的自由,让我们能尽情寻找生活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吃苦为荣,以受罪为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她眼里,越是不把自己当回事、不珍惜自己,就越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要是懂得在意、关爱自己,就会遭到她的鄙视。你喊疼,她会嫌弃你娇气;只有默默忍受,她才觉得你厉害。她自己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可惜,并没有人因此给她“记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孩子的方式就是让你省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假时,我打电话说想回家看看,她却来一句:“你回来干嘛?又不想你,省点儿钱,自己好好玩玩。”都说人老了就盼着儿女常回家看看,可到她这儿,又成了例外。这老太太,还真是有个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家都说闺女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可在我家,我连件漏风的背心都算不上。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我们或许显得有些“薄情”。但深情就一定好吗?薄情就一定不好吗?薄情的人不会被情感所困,活得更自在,这样不也挺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大概也是个“奇葩女儿”,别人对母亲总是深情款款、无比依恋,我却在这里“吐槽”老妈,实在有些“大不敬”。不过没关系,老妈也从不要求子女有多孝顺,更不会用道德绑架我们,这份宽容大度倒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她爱不爱我们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毕竟我们都已经长大。尽管我们对她有诸多不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依然疼她、爱她。或许正是因为自己曾在“风雨”中成长,才更想为父母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救赎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