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8日,一场数学教育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思想盛宴</span>”在春城昆明启幕。云南省基础教育领域小学数学丁雪艳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千课万人”大概念视域下的小学数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单元整体教学】</span>论坛,深度参与首日研学活动,聚焦华应龙名师团队“数说中华力量”主题教学,探寻数学课堂与家国情怀、时代命题的融合之道。从《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的数学精神传承,到“国数课”如何成为“大思政课”的金质品牌;从吴存明老师用“百分数”丈量中国航天精度,到李军老师、束枫林老师以“深中通道”诠释超级工程的数学密码,工作室成员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体悟“大概念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为学科育人注入“数说中国”的鲜活基因,真正实现“数中有国,学中有魂”。</p> <p class="ql-block"> 早上,由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陈景润教我们学数学》,并做专题学术报告:《努力把“国数课”打造成“大思政课”的金质品牌》。</p> <p class="ql-block"> 华老师以真实情境“陈景润爷爷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利用6平方米的小屋的故事,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启智、在探究中寻真、在审问中明理,学习陈景润身上的科学家精神,学会阅读的方法,感受数学阅读的美好,享受数学思考的乐趣,提升思辨式思维意识。通过“做研究就像登山,很多人沿着一条山路爬上去,到了最高点就满足了。可我常常要试九到十条山路,然后比较哪条山路爬得最高”学习陈景润一题多解的学习方法。</p> <p class="ql-block"> 华老师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术报告进一步为我们阐释了“国数课”怎样创作会更好?指出“国数课”的创作要从少极到多数,从偶然到普通,从自发到自觉!</span>还指出:“国数课”应该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树立中国形象,要用中国故事讲好数学、用数学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数学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是由吴存明老师执教《数说中国航天——百分数》,巧妙利用航天中丰富的百分数素材,在分析中国航天成就的数据中,学生越来越了解我国的航天事业发现情况,同时在分析、对比数据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思政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并在课后为我们分享“关于境脉化学习”以及“关于国数课”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由束枫林老师执教《数说深中通道》,以“深中通道”(深圳-中山跨海大桥)为现实情境,将数学知识与超级工程相结合。用数学讲述深中通道的经济价值,学生们在学到了实用的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重大基建项目中的社会价值,并结合国家工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民族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由李军老师执教《伶仃洋上的风筝——数说深中通道》,通过人工岛的形状引入课题“风筝”,再通过“估周长”,“估钢圆筒数量”,“估面积”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意识,丰富学生的估算策略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p> <p class="ql-block"> 点滴收获,皆为序章;教育之路,步履不停!本次由华应龙名师工团队分享的《国数主题教学:数说中华力量》的国数示范课,是一场数学思维的盛宴,更是一次教育智慧的交融。我们见证了名师课堂中逻辑与灵感的碰撞,感受了数学之美在互动中生根发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用中国故事讲好数学” “用数学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数学自己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