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猗园

li jun

<div>从嘉定紫藤园赏花出来,满心愉悦意犹未尽,便顺道来了古猗园。</div><div><br></div><div>此前听闻这里有牡丹花,期待能邂逅那国色天香的盛景,可入园后才知道,牡丹花大多已零落成泥 。不过,经典的园林古迹处处可见,繁茂的绿植下,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处处散发着古朴的韵味,令人流连忘返。</div> <div>一入园,便是一片大草坪,四周环绕着繁茂的大树。</div><div><br></div><div>记得上次来还是在年轻那会儿团员搞活动,几十年过去,这园子显得很陌生,曾经的记忆全无,越往里走这种感觉越发强烈,以至于都怀疑我究竟是否来过古猗园,此是后话。<br></div> <div>人间最美四月天,园内草木茂盛,绿意盎然,美丽的小花星星点点,春风拂过,花香四溢,春天真美好。</div> <div>转过小径,一丛丛杜鹃正开得烂漫,粉色的、白色的花朵轻盈舒展,不张扬,不夺目,却自有一番素净淡雅,叫人看了舒心安宁,甚是喜欢。</div> 湖里这对鸭子撒欢的游弋着,头顶上有一撮毛,很特别,珍稀禽类吧。 <div>艳丽的花花叫毛地黄,它还有一个可爱的名字——狐狸手套,有药用和观赏价值,但是叶子有毒。</div> 鹤寿轩<br> <div>普同塔</div><div><br></div><div>鹤寿轩墙上有标注“普同塔”,环顾四周也没有塔,普同塔指的大概就是它了。普同塔,岁月给它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是个历史悠久的老物件了。</div> 盆景园 古猗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名“猗园”,取自《诗经》中“绿竹猗猗”一句。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古猗园”。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古猗园历经多次改扩建,面积达9.8公顷,是上海面积最大的古典园林。 宫门 <div>唐经幢与微音阁</div><div><br></div><div>园内保存有唐代尊胜陀罗尼经幢、宋代普同塔、元代万安塔等一批珍贵历史文物,让游园的我们能真实、直观的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厚重。</div> 古猗园内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6个景区,是上海最古老的揽胜之一。 一棵紫藤缠绕在大树上,稀稀落落的垂挂着几许花穗。才刚从紫藤园过来,对比之下,这里的紫藤花显得惨淡, 园内有猗猗绿竹、幽静曲水、明清建筑、楹联诗词、花石小路五大园艺特色,散发着古朴、素雅、清淡、洗炼的气质。 <div>逸野堂</div><div><br></div><div>离开戏鹅池,来到逸野堂。这座始建于明代的楠木厅,飞檐翘角,色彩简朴素雅,堂前有两棵古盘槐,树龄距今已有490年之久,它见证了古猗园的兴衰变迁。</div> 古盘槐,1988年被列为上海市一级保护古树,是沪上最古老的盘槐,见证了古猗园5个世纪的岁月变迁。 <div>唐经幢,于唐咸通八年(867年)开凿,与微音阁前的经幢成对。原幢高三丈,仰莲基座,八角七级幢柱,1968年上半部遭雷击碎散失。</div> <div>精美的砖雕画,反光,拍不下来。</div><div><br></div><div>面对这些精美的砖雕,让我想起了许久前的往事。年轻那会很喜欢逛南京西路上的工艺美术品商店,绣品、牙雕、木雕都是我最喜欢的物件,每每徘徊在前,总是不愿离去,心里默默在想,等我有钱了一定要买个木雕。时光匆匆,年过半百,对传统工艺品的热爱至今不改。</div> <div>来到牡丹园,满目皆绿叶,只寥寥数朵牡丹还在绽放,却不减雍容之态,我如获至宝。花王雍容华贵、香气袭人,本是为牡丹而来,勉强算圆满了。</div> 牡丹园这边是茶室,里面座无虚席。 <div>古漪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回曲长廊,小桥流水,一步一景皆是诗画,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江南园林的精巧与雅致,我想我会再来的。</div> <div>和同学们在古漪园餐厅用午餐,南翔小笼包,美味佳肴,但凡经过就不会错过。<br></div><div><br></div><div>鲜美的小笼包皮薄、馅多,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配上一碗酸辣汤,齐活。</div> <div><br></div><div>拍摄于2025.4.15日,部分注解参考网络和编写,谢谢您阅览!</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