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历史博物馆(10) <p class="ql-block"> 汉中市博物馆位于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区中心稍偏东南方,依托著名的“西汉三遗址”之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建成的组团群落式博物馆。集遗址保护、文物收藏、保管研究、展示教育、文化旅游的组团群落式博物馆,是汉中市一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被列为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汉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古汉台又名“七星台”,曾是汉高祖刘邦驻跸过的行宫遗址,古汉台,宋朝至民国时期为汉中府属所在地,汉台园林为各级官员及文人雅士的休闲娱乐之地,1958年11月,依托汉台遗址建立了古汉台博物馆。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项羽违背盟约,变刘邦为汉中王。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训整军马,收运、储藏粮马。“明修栈道”麻痹敌人,“暗渡陈仓”夺取关中,战胜项羽,统一全国。</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依托原有建筑风貌和园林布局,坐北朝南,人工夯土,由自南而北逐级升高三个院落组成,具有典型秦汉宫廷风格。</p><p class="ql-block"> 馆区占地14000平方米,现有石门汉魏十三品、褒斜古栈道、馆藏宗教造像艺术、汉中近代革命史迹、馆藏精品文物及书画临展等专题陈列。</p><p class="ql-block"> 馆藏文物12000余件,为汉中文物的荟萃之地。汉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台苍玉”与褒斜栈道、石门石刻均为文化珍品。汉中有“国之瑰宝”、“汉中石门,日本之师”等题词赞誉。 </p><p class="ql-block"> 镇馆之宝石门十三品,是公布在古褒斜道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间的十三种摩崖石刻的总称。这些石刻包括《石门》《鄐君开通褒斜道》《衮雪》《石门铭》《石门颂》等。其中《石门颂》被称为汉隶精品,石门十三品是研究褒斜古栈道和汉中水利的珍贵史料,更是研究汉魏书法的实物标本。</p><p class="ql-block"> 褒斜古栈道是穿越秦岭的持续时间最长,最为便捷的一条蜀道;石门是东汉永平年间开通一条隧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交通隧道;历代文人墨客在石门隧道及其南北的山崖间镌刻了178种石刻。石门十三品吸引许多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 拜将坛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古坛场,以拜将坛遗址为核心的拜将坛馆区历经多次大规模修缮,特别是2007年经同济大学规划设计,市区两级大力建设,现占地面积50500平方米。馆内辟“天汉古韵—汉中历史文物展”、韩信生平事迹展、书画临展等专题展览,是一处高品位汉文化展示区。</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汉风汉韵,源远流长,成功地将汉中的历史故事呈现给公众,成为了汉中市文化地标之一。 </p><p class="ql-block"> 2024年,汉中市博物馆被列为国家第五批一级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