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晨光再次洒向建国小学的操场,当熟悉的上课铃响起,我们迎来了见习的第五天。这一路走来,从初入校园的忐忑,到与孩子们逐渐熟络的欣喜,每一天都在编织着独属于我们的成长故事。而今天,又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感动等待着被记录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特别的一天。</p> 团结友爱齐欢笑 <p class="ql-block"> 今天,一年级2班的孩子们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学习了《和大家在一起》,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温暖的互动。老师通过有趣的游戏和生动的故事,引导孩子们体会集体生活的快乐,懂得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孩子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配合,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在一起”的力量。他们发现,和朋友一起学习、玩耍,不仅能收获更多快乐,还能共同克服困难,友好相处。 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友爱与合作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喝彩!</p> 草原沐歌润童心 <p class="ql-block"> 音乐老师先通过视频与音乐,带领孩子们领略蒙古音乐的独特韵味。当马头琴的苍茫琴音流淌进教室,二年级三班的孩子们瞬间被屏幕上的草原画卷深深吸引。随后,老师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创编舞蹈动作——男孩们扬起双臂模仿策马奔腾,女孩们舒展身姿宛如鸿雁翱翔,课桌椅仿佛化作连绵的丘陵,翻飞的衣袂间跃动着童真的想象。当三位实习教师翩然起舞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跟随舞动,用心感受着游牧民族对天地的深情礼赞。这堂浸润式的音乐课,让文化传承化作一缕可触摸的清风。</p> 评课议课助力教学优化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围绕音乐课评课核心展开,深刻认识到评课应立足核心素养,聚焦“以美育人”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来探讨关于一节音乐课如何正确进行,从四大维度切入:一是教学目标是否融合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与文化理解,契合学段特点;二是课堂设计是否通过情境创设、多元文化渗透实现深度学习;三是教学实施中师生互动、创新教法与数字工具的运用效果;四是学生参与度、协作能力及审美情感的真实提升。评课应坚持“以评促教”,关注艺术感染力与育人价值的落地,通过课堂观察与动态反馈,助力教师优化教学策略,让音乐真正成为滋养心灵的桥梁。</p> 家校沟通的艺术:一场叩击心灵的成长对话 <p class="ql-block"> 在《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策略》专题讲座上,林森焕副校长用多年沉淀的教育智慧,向我们传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在面对家长沟通时需要保持利益一致原则,教师和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共同的目标,协助共赢。为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见习老师开启了一扇通往教育本质的大门。让我们见习老师学习到与家长沟通需要遵循平等交流、互相配合、服务帮助等原则。这场关于沟通艺术的深度对话,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真正的家校共育,不在于技巧的堆砌,而在于教育者能否以专业素养为经,以人文情怀为纬,在每一个教育现场编织出温暖而坚韧的成长之网。</p> 掌握教育理论,强化实战经验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系统解析教师编制考试核心策略:一是明确考试模块,精准掌握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及公共基础知识的考核重点,注重真题规律分析;二是强化实战能力,通过模拟试讲、结构化面试训练提升教学设计与临场应变水平;三是科学规划路径,结合自身优势筛选岗位,关注政策风向与区域招考特点。备考需避免“广撒网”误区,建议建立错题复盘机制,同步提升教育热点敏感度与学科核心素养,以系统性准备实现职业突破。</p> <p class="ql-block"> 此次见习活动为韶关学院的同学们搭建了一座近距离接触基础教育的桥梁,提供了无比珍贵的机会。相信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一定让韶关学院的同学们对教育工作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而这次经历,也将如同明灯一般为他们未来的教育征程照亮前行的道路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黄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沈文伟 唐珍 吴晓萍 张淑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