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在线专题节目《走遍西和》栏目《香山观音文化》寻踪觅迹实地拍摄之十二

心若清风

<p class="ql-block">十二、舍手剜目救父,感天地以孝入佛</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走进香山,就走进了中国观音文化的发祥地和孝道文化的倡导地,这里名胜风景无数:十二锅坑、石锅石灶、双人石、悄悄水、风洞、冰洞、菩萨修真(指甲)洞等,最著名的莫过于舍身崖。在这儿妙善坠崖羽化成道,最后以孝入列佛祖座下首座菩萨。她舍身救父的孝道精神感化了数千年华夏儿女。在西和这块土地上,观音文化圣迹从西峪坪到白雀寺、尹家庄、花园、暖水泉、鹿引沟、火势坡、照势坡、皇城、阴阳山、梳妆石和小香山等地,再到香山的观音修真洞(指甲洞)、舍身崖、观音墓等多处遗址,在这近八十里观音文化长廊上,处处留有观音圣迹和故事。陇南大香山列为中国"观音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名付其实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讲述人:大香山原名蓬山,位于西和和礼县的交界处,是陇南境内有名的一个风景名胜区,也是妙善公主修炼和羽化成仙的地方。妙善以孝成佛菩萨后,据传说有一年的二月十九日夜子时,在菩萨殿前香炉中,寺观观主亲自点燃的一柱香,因为这时没有刮一丝风,香的烟直上天际,并且还带有亮光,这道亮光照亮了周围的大片天空,据说山下有很多的村民在这天夜里看到了这个场景。大家都认为是观音显灵,才出现了这样的异象。后来当地人觉得蓬山这个名字不雅也不好听,于是,根据那柱香燃烧时的情景,人们从此将它改名香山,当地人习称大香山或大山上。</p><p class="ql-block">因妙庄王当年听信奸佞谗言,一怒火烧白雀寺,诺大的一座寺庙被一场大火焚之一尽,教五百僧尼葬身火海。白雀寺被火烧后,烧死的五百僧尼冤魂不散,因为阳寿未尽,突发横祸,她们三年五载又不能超生,过不了奈何桥。魂魄在桥的另一头飘荡无有归处,活活地受罪,大家都不甘心于就这样死去,于是商量好一起去找妙庄王报仇。</p><p class="ql-block"> 恰好妙庄王在这个时段生了点小病,又被五百冤魂缠着不放,全身便生出了五百颗毒疮。太医用尽百药无效,马上出榜文招天下名医治疗。黄龙真人知道妙庄王病情严重,念他火烧白雀寺致多少人葬身火海,是受奸人迷惑,犯下弥天了大错。但他与邻国联姻的本意,还是为了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理应救治,下界后就变化为一民间游医,在大街上扯了榜文,进宫去为妙庄王诊治。他进得宫为庄王诊断之后,一言没发出了寝宫,出来对大臣和御医们说道:“此恶疮是火毯疮,为火烧白雀寺烧死的五百冤魂报复所致。要得治好,非得亲人的手和眼做药引,方可治愈!”</p><p class="ql-block">  妙庄王听说要用亲人手眼治病,十分为难,不忍女儿们自残治愈自己,但是他也无法可想,于是就试探着劝妙元公主舍手眼,但说死说活她也不愿意。妙庄王又向妙因公主去讨手眼,讲了好多条件她理也不理。后来有人提议叫他到香山去向妙善公主要手眼,他又感觉到自己无脸向三女儿提如此苛刻的要求,便派人捎信说自己病重,要求见她最后一面。</p><p class="ql-block"> 妙善闻听父王病情十分严重,而且又无药方子可治,必须要亲人的手眼做药引子,她想到为人子女,发身于父母,父母为子女的成长不计苦难,孝顺父母理所应当。她着急的一夜未眠,夘时便起床下山奔西峪国而去,为了进宫后方便,临行前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苦行僧的样子下了香山。来到了宫里,向伺候庄王的人说明来意。尔后,从身上取出刀子,便毫不迟疑地提起刀,砍了自己一只手,又剜了一只眼珠,让宫中御医捧盘端到庄王床前,遵照真人临走时的吩咐,用妙善公主的断手在妙庄王恶疮上抹了三遍,又用眼珠在全身滚了三遍,以此方法用了三次,三天后恶疮全部结痂,不久便全好了。 御医和宫内人在打问和寻找舍了手眼的苦行僧时,她已被真人接上,两人已离宫飘然上了香山。</p><p class="ql-block">  妙庄王的病痊愈以后,四下打听,最终得知是三女儿救了自己,感慨女儿妙善不记前仇,舍手舍眼搭救了自己的性命,准备择日带领家眷和大臣去到香山看望妙善,因当时西峪国与邻国两国边境上,双方磨擦不断,稍有不慎,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挑起战端。为了调解和处理好边境纠纷,让两国百姓免遭战祸之苦,他御驾亲临边境和邻国和谈,便推迟了上香山的日期。</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三月前,妙庄王与王后携带家人和大臣们上了香山,进得寺观中,就打问和寻找女儿。外面的人都是香客,他们也说不清,见前面有座刚修好的大殿,准备去大殿里问一下。进殿后见画匠们正在给一尊泥塑像在抹最后的光泥,而塑像缺少了一只手和眼。正在疑惑不解的时候,大臣连忙禀道:“王,殿上坐的正是你的三女儿妙善公主,她为你治病舍去手眼后,在大香山为救一只受伤白兔时,不幸失足坠入舍身崖,羽化成仙,最终修成正果,已位列佛祖莲下四大菩萨首座,小臣害怕大王知晓了过度伤心,未敢禀告大王,请大王降罪。妙庄王一听恍然大悟,向妙善公主的遗像说道:“我的好女儿呀!你为父王舍去了一只手和一只眼,父王今天就请画匠师傅,给你添手添眼"谁知庄王吩咐画匠时,画匠正忙着,听岔音为千手千眼,于是就按照庄王的吩咐,塑成了千手 千眼的观音像。当年九月十九日,在妙善舍身日,也是为她塑像开光的日子。妙庄王一家在众侍卫的护卫下,再次上了香山,见画匠将妙善塑成了千手千眼,眼见塑像颜料等全部上好,再也无法修改塑身,于是他在塑像前封到:既然师傅们把你塑成千手千眼,愿你有千万个化身,到处救苦救难,护佑天下百姓清泰平安。</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香山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灵验之名名扬海内外,求拜者络绎不绝,大香山庙宇的香火千百年来一直旺盛,她舍己救父的孝道精神在人间广为传颂。妙善的孝顺举止同样也感动了三界神灵、西方佛界和天下万民,最终以孝道入佛,被佛祖封为:救苦救难的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位列佛祖座下四大菩萨之首。</p> <p class="ql-block">香山旧山门题字为已故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任法融</p> <p class="ql-block">白雀寺南宋嘉定癸酉年的建修记事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策划:老张</p><p class="ql-block">筹备:老文。海燕</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老石</p><p class="ql-block">口述:杨道、老刘、老杨等</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小党</p><p class="ql-block">拍摄:小李</p><p class="ql-block">原创作品 抄袭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