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就忘不了的“青州的微笑”

老童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各地旅游,一般博物馆都门可罗雀,很少见到游人。然而在山东青州,这个县级市的博物馆,建筑规模宏大,号称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游客却是络绎不绝。据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达五千多人。</p> <p class="ql-block">人们到此参观,主要是为了观赏1996年青州市发掘出土的龙兴寺遗址的佛教造像。</p> <p class="ql-block">这些佛像不象我们平时在佛教寺院见到的那样高大、肃穆、庄严,而是象一个个普通人,面相丰润圆润,宽肩隆胸,衣饰轻薄贴体,独具韵姿。</p><p class="ql-block">更奇特的是这些佛像的面部都露出一种淡淡的、恬静、悲悯的微笑。这种微笑沁入人心,让人见了一面就觉得永远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这些佛像是1996年青州市一所学校基建时发掘出土的。据考古学家考证,佛像大部份是北齐时期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一千五、六百年前,北方游牧民族趁中原西晋皇族自相残杀的时机,大举入侵中原农耕地区,史称“五胡乱华”。中国进入战乱的南北朝时期,官僚氏族纷纷南迁到长江以南地区,史称“衣冠南迁”。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则惨遭杀戮,死亡无数。</p><p class="ql-block">后来鲜卑族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不久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又变成了北齐。北齐政权在黄河下游地区仅存在几十年时间,民不聊生,暗无天日。</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开始只有经书、寺院,没有佛陀、菩萨的造像。北魏政权消灭西凉国后,从河西走廊带回了来自西域的造像工匠,在国都平城(今大同)开始凿石造像。</p><p class="ql-block">青州的微笑佛教造像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们双目低垂,静谧慈悲,给人们传递了宁静与和平,也给战乱中的民众带来了某种平静和安宁。</p> <p class="ql-block">这些一千五百年前北齐民众绝望中的精神寄托,今天成了举世闻名的精美的历史文物。我们在欣赏历史文物的同时,也不能不对过往已久的历史作些反思:在一般情况下,文明程度较低的民族比较容易发动战争;而且在战争中被侵略者一般很难打败侵略者,即使是打败侵略者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所以人类要真正消灭战争,赢得和平,只能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提高文明程度和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