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泽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镇,也是中国著名的蚕丝之乡。作为唯一与太湖别称同名的古镇,享有 “吴头越尾” 之美誉。 震泽古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宋绍兴初年(1131年),震泽古镇便设镇,成为历代震泽巡检司署的驻地,及至明朝,成为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商业重镇,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震泽古镇依水而建,古頔塘河横贯东西,两岸是青砖黛瓦的明清民居,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貌。与喧嚣的其它江南古镇相比,震泽显得宁静与平和。 走进震泽古镇,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宝塔街。宝塔街,旧名东大街,位于頔塘河之北,作为震泽古镇的主街,自东至西贯穿全镇,全长368米。石板铺就的路面与两侧粉墙黛瓦的商铺相映成趣,除了丝绸店外,还有茶楼和小吃店等众多店铺,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购物和美食体验。2015 年 11 月,震泽镇宝塔街跻身 “中国特色商业街” 行列。 宝塔街东段叫仁安坊,西段叫仁里坊。短短几百米的小街,浓缩了古镇的精华。 站在桥上远眺,頔塘河与两旁白墙黛瓦的房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悠远的岁月,深厚的积淀,为震泽古镇留存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古镇的主要景点有师俭堂、慈云寺塔和王锡阐墓等,这些古迹不仅见证了古镇的历史变迁,还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2001年,震泽古镇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古迹。 师俭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堂”。其六进古宅的空间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彰显了水乡大宅门的独特魅力。 文昌阁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道光二十年(1840)震泽人徐学健等人曾重修文昌阁,后毁于战乱,2007年至2009年根据历史记载与图片资料按原样重建,现在成为震泽镇的主要景观。 文昌阁四面临水,阁高三层,四周条石铺路。周围石砌驳岸,建筑精细。 墩南有一“状元桥”,连接荻塘河南岸,游人可由此上墩。 慈云禅寺,原名广济寺,始建于宋度宗赵禥咸淳年间(1265-1274),是一座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的寺庙。 慈坐落于慈云禅寺内的慈云塔,相传三国赤乌年间,孙权之妹怀念刘备登高眺望寄托绵绵情思,又称“望夫塔”。 禹迹桥位于震泽镇宝塔街东,跨頔塘河,南北走向。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后来历次重建。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长43.5米,拱跨10.45米,矢高5.56米,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的顶面和拱圈龙门石分别镌刻着“轮回”和“云龙”图案,桥面石阶还刻有各类吉祥图案。漫步桥上,感受古桥的韵味与历史的厚重。 禹迹桥与慈云寺塔,构成江南水乡特有的“拱桥塔影”,也成为震泽古镇的标志。 毕氏旧宅 懋德堂 虹桥 四眼井 丝业公学旧址 震泽古镇不仅有古朴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有种类繁多的特色小吃,如袜底酥、定胜糕、麦芽踏饼、黑豆腐干、饭糍茶、熏青豆茶等,都口感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定胜糕 糕点两头大,中间凹进,状似元宝,一般是比较喜庆的红色,寓意“步步高升”。 袜底酥 产自宝塔街上的老字号饼店新仁昌,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麦芽塌饼 每年立夏时节的小吃,是新仁昌的主推产品,原料由麦芽、佛耳草、糯米粉和馅料组成。 黑豆腐干 震泽古镇农家菜具有“鲜、野、土、奇”的特色,我们这次选择杨子酒家就餐,这是一家藏在弄堂里的饭店,店面三层楼,干净整洁。 杨子酒家菜式口味清淡,量足味美,值得推荐。 震泽古镇上有喝茶的习俗,从早到晚都有人在喝茶,沿河两边都是各种茶馆。花一二十块钱就能点一杯茶,还配有花生、瓜子等零食,在河边惬意地坐上半天,惬意悠闲。 我们住的是震泽博阳开元名庭酒店,坐落于震泽镇公园路81号,与宝塔街步行仅数分钟的路程。 酒店完美融合了民国风与西洋建筑元素,高大的拱形门窗、左右延伸的围墙、西洋装饰与雕刻以及蜿蜒的室外廊道,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风格,又吸收了西洋建筑风格,呈现出民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酒店房间面积大,设计精心,入住体验好。 酒店内的园林布置也非常用心。 晚饭后,又到頔塘河边走了走。夜晚的震泽古镇,有些店铺已关门,但灯光下的古镇另有一番风味。 震泽古镇小巧精致,石板巷弄中充满了古风禅意,保留了水乡当地人生活的原汁原味,共同构成了这里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