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平凡人一路走来,那些感触人心的亮点。</b></p><p class="ql-block"><b> 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黄龙村岭林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老同学</p><p class="ql-block"> 每次路过红松家门,他总要招手热情的喊我:老同学,今晚在我家饮哦。</p><p class="ql-block"> 推却多次后,待我们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喝酒,他很高兴。</p><p class="ql-block"> 我也高兴,我们就这样开心的喝酒,开心的聊起往事。</p><p class="ql-block"> 红松说,我佩服你能读书,我十四岁就去打工了,讲到这,他眼神暗淡。</p><p class="ql-block"> 我静静的听着。</p><p class="ql-block"> 红松说,他们家兄弟多,十四岁那年他就跟启义,海滨他们去合山挖煤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他用书包装了简单的行李,然后到大厅父亲床前跟他父亲道别,他父亲不吭声,用被子蒙住脸默默流泪。</p><p class="ql-block"> 红松聊起去合山挖煤,他清楚的记得在火车上有个阿姨关心的问他:娃呀,你是去读书吗?他只能嗯嗯的说是的,然后自己去厕所哭泣。</p><p class="ql-block"> 我跟他碰了一杯,我没有细问他挖煤的艰辛。他自己又说道,在合山呆了半个月,因为年纪小,他还是回家了。回到家一放下书包,他就跑去找妈妈,那天,他妈妈正在村前的水潭洗衣服,红松一声妈,母亲泪水便哇哇的流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好了,我拍拍他肩膀,你两个儿子已经成家,你母亲去世前几个月也是你在家照顾,成家立业尽孝道,你很成功了。</p><p class="ql-block"> 红松又跟我干一杯说,老同学,我就喜欢你这个亲情,整天笑眯眯的。</p><p class="ql-block"> 我说,我也佩服你,乐天派,见谁都笑哈哈的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红松道,那是,没有过不去的坎,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不如快快乐乐过一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老弟</p><p class="ql-block"> 我问小明,一般几点到几点开工?</p><p class="ql-block"> 小明说,凌晨四点起床进货,然后一般忙到晚上八点收摊。</p><p class="ql-block"> 我惊到,天天如此吗?</p><p class="ql-block"> 小明说,天天如此,春节都不休息。</p><p class="ql-block"> 小明是我堂弟,在广州卖鱼。他很少回来,印象里几年才能见他一面。</p><p class="ql-block"> 就算回来,他也没跟我们说几句话,他的性格如他的小名一样,沉默寡言。</p><p class="ql-block"> 他抽烟,不喝酒。他站在门前,给我递了支烟,我摆摆手。</p><p class="ql-block"> 我留意到他左手上厚厚的老茧,我说给我看看。</p><p class="ql-block"> 他伸出手,那老茧坚硬如铁,那是他砍鱼时用手拍刀背长年累月的印记啊。我问他,辛苦吗?</p><p class="ql-block"> 他笑道,有什么,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我跟他说,每天忙碌,你要注意身体,要休息够才行。</p><p class="ql-block"> 他说,还好吧,收摊回去,吃饭,睡觉。</p><p class="ql-block"> 我再问,这么多年你一直都是这样吗?</p><p class="ql-block"> 小明说,小学读到五年级,我就退学了,94年回来跟妈妈还有你姐去谢村砖厂搬过砖,后来去珠海建筑工地做了一段散工,然后95年底到广州卖鱼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我一数,他卖鱼二十年了,说,你也算是干一行,爱一行呢!</p><p class="ql-block"> 小明说,我就会做个鱼佬了,开始是帮老板打工,后来盘下档口自己给自己打工。</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这个寡言的弟弟,突然想起一个关于他的爱情传说,我问道听说你小学不读书后,你的女同学给你写信了,后来她就成了你的老婆是不是?</p><p class="ql-block"> 弟弟笑了笑,我就认得她一个女孩子了,还能找谁?</p><p class="ql-block"> 我想,爱情也好,事业也罢,就该跟我小明弟一样,爱一个人,过一生,干一行,爱一行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大哥</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庭,大哥大姐都是更辛苦的。</p><p class="ql-block"> 小华是我堂弟,他是他们家的大哥。三叔去世时候,小华才七岁多,他身后跟着两个弟弟,妹妹还在妈妈肚子里。</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小华小学毕业时候,三婶去买了单人蚊帐准备让他去读初中,小华却自己放弃读书了,回来帮妈妈干活。</p><p class="ql-block"> 再大一点,小华开始出去打工。他很少回来,有时候十年八年才回来一趟。</p><p class="ql-block"> 但他在家里的地位,丝毫没影响。他弟弟小路遇到需要商量的事情,总说,等我哥来决定吧。</p><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节小华回来了,时隔十年。</p><p class="ql-block"> 他喜欢在门前坐着看叔叔婶婶兄弟们来往聊天,有时候也会点上一支烟。在门前,可以看见村前的鱼塘,田野,以及远处的青山。</p><p class="ql-block"> 身后楼房的第一层,是小华在94年到97年在广州打工攒钱起的,为了省路费,他整整三年没回家。听说他第一次回来过年时,整个街坊都惊动到了,很多人都送他礼物回来,而他小吃店的老板娘,很担心他一走就不回了。</p><p class="ql-block"> 我跟他聊起打工生涯,小华清楚的记得第一份工作是十五岁时在覃南粮所做桂林米粉,其实我也记得他那时候工资是每个月六十块钱,因为那时候我正在覃塘补习班读初四。</p><p class="ql-block"> 后来小华也被远房亲戚骗去南宁做了两个月电焊,一分钱没得,说起这些他却已风轻云淡。</p><p class="ql-block"> 他给我列了详细的打工历程,我才知道他为什么很少回来。除了在广州打工,他去遥远的新疆呆过两年多,山西半年,长春四年,做的都是饮食行业,用三婶的话说,过年过节老板们都喜欢去饭店吃饭,正是小华最忙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小华结婚时候就把户口转去了广州,我记得那时候我回老家,爷爷很高兴的告诉我这个消息,说小华成了广东人了。</p><p class="ql-block"> 或许,在老人眼里,一个自幼丧父的孩子靠自己努力在大城市扎根了,也是一种成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大姐</p><p class="ql-block"> 曾有个姑姑心有不甘的说,我们村的女孩都挺辛苦的,以前农村穷,大多数女孩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哥哥和弟弟。</p><p class="ql-block"> 我姐也是。</p><p class="ql-block"> 姐姐小学毕业就回家务农了,供我和弟弟读书。农闲时间,姐姐也会去打零工,她去做过月饼,上砖窑挑过砖,领手工回来刺绣,砸石头敲成碎石卖等。后来,我跟弟弟都考上大学后,家里开销太大了,姐姐在98年出发去广东打工,我记得小姑跟我说起姐姐晕车,她一路吐得七荤八素,到广东第二天,姐姐硬拖着疲惫的身子去找工作,脸色苍白。</p><p class="ql-block"> 谈起打工生涯,姐姐只字不谈出嫁前的打工经历。姐姐只是说,出来打工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陪伴孩子们长大。</p><p class="ql-block"> 姐姐说,出来打工完全是因为生话所迫。记得05年她丢下两个小孩出去打工,那时候大儿子才3岁,小儿子1岁多,在贵港当大巴车开动的时候,姐姐眼泪忍不住叭叭往下掉。</p><p class="ql-block"> 姐姐去的是南海区官窑镇中美玩具厂,用她的话说是每天过得行尸走肉一般,每时每刻都在牵挂家里的孩子,在那里做了三个月就辞工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姐姐回去后农闲时也领手工回家做,一天能挣十块八块,或者去帮人家种甘蔗十七块一天。有时候小孩一感冒发烧两个同时来,钱实在不够用,不得已06年9月姐姐又出发去广东打工,一直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谈起两个孩子,姐姐说大儿子声潭比较感性,当知道我又要去打工时,他总是满脸愁容,叫人看了心疼。有一次他说:妈妈我好想哭,但又哭不出来。还有一次他说:妈妈不要去打工行吗?我说我要去挣钱回来起房子呀,他说:你要多少钱我给你,我把恭喜钱全给你。</p><p class="ql-block"> 姐姐这半辈子也算是劳碌命了,在娘家送弟读书,在夫家养儿育女。</p><p class="ql-block"> 我跟姐姐聊起她现在工作的压铸厂工作环境,姐姐的岗位是打磨振光,跟灰尘打交道。</p><p class="ql-block"> 姐姐为这个家做了那么多,而我只能提醒她一句:一定要戴防尘口罩。</p><p class="ql-block"> 我问姐姐有打工时候的相片吗?她给我发了两个外甥的相片说,那时候又没有手机,哪有拍照。有些人,注定要燃烧自己,照亮家人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姐姐就是这样的人。</p> <p class="ql-block">信息来源/岭林屯</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岭林屯</p><p class="ql-block">文字创作/林 雄</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林小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