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崇中人文历史记忆·校友篇(十八) 抗战人士、校友杨公柱(铸)将军

樵苏

<p class="ql-block">百年崇中人文历史记忆·校友篇(十八)</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战人士、校友杨公柱(铸)将军</b></p> <p class="ql-block">  杨公柱,原名杨向荣,又名杨公铸,1907年3月出生于崇州三郎镇(今属街子镇)一贫寒家庭,崇庆中学初十一班学生。抗战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和昆仑关大战及滇西抗战。任抗战集团军独立炮团少将团长、“飞虎队”驻巫家坝机场少将大队长。抗战胜利后任联军占领军驻日本冲绳县中国派遣军某团团长(未赴任)。</p><p class="ql-block"> 1928年8月杨公柱进入崇庆中学半工半读就读初中,1931年在成都府中学堂(今石室中学前身)读高中。1933年7月考入黄埔十期(南京)第一总队步兵科,后转炮科。</p> <p class="ql-block">  在军校就读2年半后,由于抗战局势日益紧张,第十期黄埔生提前毕业,他被分到武汉学骑兵后进入作战部队,最初在抗日将领彭位仁指挥的第3师。1938年奉调第32军139师,不久便投身台儿庄战役。在禹王山防线,杨公柱率领153人的连队顽强阻击在装甲车配合下屡次进攻的日军,整整坚守阵地七个昼夜。当全连伤亡过半时,他端起机枪跃出战壕扫射的瞬间,与日军少尉刺刀相向的生死对决成为他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凭借随手操起的步枪枪管长度优势先发制人,闪展腾挪又连续刺倒两个鬼子兵。异常惨烈的战斗,杨公柱几次负伤,用他的话来说,国军士兵普遍使用的是仿捷克“七九”式步枪,与日军的飞机、大炮、装甲车等装备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一次冲锋下来就牺牲了9个连长”“我们连有153个兵,包括连长在内死伤了将近一半”,杨公柱随即以代理连长身份指挥作战。说到战场上牺牲,杨公柱说,冲锋前我方官兵们会大口灌下白酒,他是第一个冲出战壕的,“……(我们)脑子里只有‘冲’字,死了算了……冲锋打仗就是这个样子,你怕不得!怕了反而死得快。我们当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有个口号,叫‘沟死沟埋,路死插牌’!”杨公柱后来回忆说。</p><p class="ql-block"> 据杨公柱介绍,日本鬼子不仅狡猾,而且非常残暴。某天,战壕里的官兵已经连续3天没有得到后方送来的伙食了,他趁战斗间隙回营地看看究竟,结果发现,连部炊事班四、五个伙夫早已被日军便衣队杀害,而且脑袋全被鬼子割下,煮在锅里!炊事班长的脑袋虽然头发都被煮掉了,眼睛却仍旧瞪得大大的!</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战役后,杨公柱调第5军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战斗中他英勇负伤,军医的治疗方案是锯去他的双腿。杨公柱坚决不同意,大喊:“作为军人,没有双腿我怎么打仗呢?”也许是他的意志力作用,双腿终于保住了,他受到嘉奖并更名为杨公柱(上世纪80年代他将名字再改为杨公铸)。伤愈后他回部队参加了长沙会战和昆仑关大战,后调第11集团军独立炮兵团任少将团长。抗战后期成为远征军高级指挥官参加滇西抗战,任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陈纳德将军部驻昆明官渡区巫家坝机场少将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杨公柱每遇战事总是亲临一线查看地形,指挥作战。他身经百战,七次身负重伤。有一次在广西前线,一个彪悍的鬼子兵偷袭他,双方肉搏扭打在一起。为了防止鬼子从靴子里拔刀,他死死硬撑着小鬼子的手,直至他的警卫员赶来共同制服了那个鬼子兵。他的部下评价他说:“他是个博学的人,受人尊敬的人。当年招募10万远征军,他是滇西地区的负责人。当时来了很多东北的青年学生,恨不能立刻就上战场杀敌。他作为一名少将,最高指挥官,逐一拥抱他们,鼓励他们上战场。”</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杨公柱任联军占领军驻日本冲绳县中国派遣军加强师某团团长,后因故未能成行。</p> <p class="ql-block">  杨公柱思想独立,对国家前途和政治有自己的观点。他是黄埔10期第一总队唯一的非国民党员。多年以来一直认同并向往中国共产党主张。1947年杨公柱选择退役,因其岳父周振汉曾是地下党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员,早期参加湖南农运任省委特派员、攸县县委书记,南昌起义时仼粮草科科长。1928年10月被湖南军阀何键杀害)被特务盯上。他怕连累家人秘密去了缅甸,直到1951年才回到国。1953年进入昆明市政府宣传部门任职,后出任昆明市行商工会(后来合并成立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1955年—1975年因“旧军人”身份在云南大理战犯监狱服刑,1974年“特赦”后从云南回崇州。1980年特邀任云南省昆明市政协特别委员(驻会)。</p><p class="ql-block"> 2005年在云南省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99岁的杨公柱受邀参会并荣获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纪念晚会上,他和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起身引吭高歌,共同唱起了抗战歌曲《中国抗日远征军战歌》,感动了晚会上的所有人。</p><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杨公柱为人低调,却热心公益,主动为海峡两岸黄埔同学会联络寻亲等。身为崇州人,他为家乡建设乐此不疲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如将崇州的酒品推介到北京等地。</p><p class="ql-block"> 2006年4月,杨公柱去世于昆明,享年100岁。家人后来将他生前的日记本和在巫家坝机场担任大队长时使用的面包刀等物品捐赠给崇州市博物馆,以志其坚贞不渝的抗日之心和落叶归根的赤子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崇庆中学行政办公室 樵苏 供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