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张照片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b> 红灯笼 · 红衣女</b></p><p class="ql-block"> 每日午后,手持手机漫步街头寻觅故事,已然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如往常一般踏入溪仔古街。在观景小区北侧“溪咖啡屋”内的小院中,傍晚的夕阳已悄然西沉。树上悬挂的盏盏小灯笼,在余晖的映衬下,散发着柔和而迷人的光。</p><p class="ql-block"> 彼时,一股创作灵感蓦然跃入脑海。我以小灯笼为前景进行创意构思。将手机切换至人像模式,调至大光圈,<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前景灯笼精准对焦,让虚化的背景形成光斑,期待着穿梭的游人化作水墨般于背景中,模糊而抽象的轮廓将独具一番韵味。唯有这般,特定距离的前景与背景的虚与实在景深中留下惊鸿一瞥,这需要快捷、运气、构图的三重契合。这种拍摄技巧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室内室外皆多次尝试。然而,</span>光影交错间,每一帧画面都是完美的博弈,唯有足够惊艳的视觉张力,才能叩开观者的心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主角出现的时机、步伐在画面中的位置都得恰到好处,稍有偏差,便满盘皆输。</span></p><p class="ql-block"> 许是耐心与运气使然,一位身着红衣的女子,恰到好处地从灯笼旁步入我的取景框。几乎没有给我多余思考的空间,那一刻我当机立断,快速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一巧妙的布局。整幅画面瞬间被激活<span style="font-size:18px;">——灯笼的朱红、衣袂的绛红在虚实之间交相呼应,连红衣女模糊的面容都成了某种隐喻。</span></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溪仔咖啡屋”里静下心审视这张照片时发现,画面中,相互交织呼应的红色元素无处不在,背景与前景的反射让朦胧的女子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或许这正是城市漫游者的宿命,永远在追逐转瞬即逝的相遇。而故事总在按下快门的刹那开始生长,就像镜头里的那几抹红,如同一团流动的朱砂,永远悬停在真实与虚幻的边界,不禁让人遐想:位神秘女子是谁?她脚步匆匆,是要去赴一场藏在古街巷陌里的诗意之约?也许,转角处那间充满烟火气里飘着咖啡香味小店,正有一场温馨的相聚等着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