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上8点起床洗漱后过马路到对面吃面粉,9点出宾馆,上青云路右拐在十字路口又右拐,在昨天下车的地方乘1路车三站后,在“渌江书院”站下,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幽静的“渌江书院”就在渌水河畔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山下山二小时行程,这里风景如画,曲径幽雅小道都是麻石铺成有特色的阶梯,天下着点小雨,路边花草树木在春雨润泽下,水珠晶莹点缀着嫩绿的叶尖与花苞,这美好的时光,微风送来清爽的芬芳,一路上楼台亭角廊坊不时出现在眼前,心情格外舒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到过好几个书院,这渌江书院通过参观游览,感觉与其它书院不同,渌江书院坐落于西山山腰,书院深深,建筑雅致古香古色,围墙上栋樑字画引人注目。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始建于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 。 渌江书院分为三进,由头门、讲堂、内厅、斋舍组成;渌江书院是清代书院全面大发展时期的产物,它历经嘉庆、道光、咸丰、 同治直至光绪,又完整经历了清代书院发展史的后两个阶段,为较为全面地考察清代县级书院的发展演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2013年3月5日,渌江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渌江书院后,太阳从云层中钻出来了,气温骤升,渌水在阳光照耀下格外明朗,参观渌江索拉大桥,再沿渌江往前面走大约一公里左右来到了醴陵门,醴陵门是醴陵的标志建筑!城门前面是一座百年渌江麻石大桥,桥面比较宽,比地面高出约2至3米,麻石地面被人踩光滑了,桥面到处都可看到历史的痕迹。渌江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 现存建筑为1924年重建。全桥用花岗石砌成长193 </p><p class="ql-block">米宽8米,高12米并列10拱,每拱跨度8米。桥上所嵌“渌江桥”三字系康有为所书。这是目前我省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石桥。 桥中右边有一引桥直通状元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状元洲”,是江中的一个小岛,是醴陵八大景点之一,面积约6公顷,形似巨舰。相传,由于古谶(chèn:预言、预兆、chàn:忏悔)“洲过县门前,醴陵出状元”, 小岛因此得名“状元洲”。称为“状元芳洲”"。上世纪80年代,洲尾建造了状元阁,成为醴陵的标志性建筑。洲上原有楹联“状元洲边有舟,舟行洲不行;文笔峰上生枫,枫动峰不动”,展现了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色。历史上,状元洲曾是武童试马场和桑园,石拱桥建成后成为公园。大革命失败后,这里曾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刑场。1930年,红一方面军在此设立司令部,毛泽东等人在此参加中共湘东特委会议,洲上至今保存有红军书写的标语。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州上绿树成荫,百花争艳,楼台亭角廊坊别致,小桥流水,有各式健身器材,幽静深深,是读书习艺健身好地方!道路都是麻石和彩瓷铺设,精致无疵剔,上岛让人惊叹不已!风景秀丽,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二人行将完美快结束了,早上出门时一场小春雨洗去尘埃,正如缘分泽荡心灵;回程晴空如洗,仿佛为我们特别出行铺就灿烂的背景,这份温馨浪漫的阳光为我们旅行带来旅途愉悦的好心情!珍惜当下,拥抱阳光!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这么明睸动人!岁月安好如歌!我们将规划迎接着下一次旅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我们乘一路公交车返回到醴陵火车站,乘T147次醴陵站15:39开,到长沙17点37分,18点55分安全到家!</p><p class="ql-block">出行随心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渌水长长渊源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年波澜扬渌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山青青灵毓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张会讲古学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樟拂女阳明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年老树惟鹤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半亭风月千重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梯独秀有廊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醴陵门前观石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丁子麻石芳百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中名岛状元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色基地永留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瓷都学府二日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渌水河畔足跡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醴陵,秦朝得名,东汉设县,历史悠久,代有人文。两千年岁月如歌, 酝酿出厚重的文化底蕴;三百里山川如画,描绘成绚丽的人文情怀。尤其到南宋,“吴楚咽喉”的地方优势,进一步放大到国家层面,湘东古邑上升为联系京师与西南腹地的重要枢纽。大儒经行过化,乡贤积极响应,以书院为大本</p><p class="ql-block">营,大倡程朱理学,开创出书院与学术一体繁荣的新格局。于是,莱山一东莱、昭文、西山、超然一文成一超然、渌江、近思、江东七书院闪耀登场,成为一条亮丽的绵延数百年的文化风景线。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渌江书院是七书院中的佼佼者。在醴陵,她是文化象征、精神家园、人才摇篮、学术基地;在湖南,她是湖湘文化的重镇;在全国,她是县级书院的典型代表。 </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将完整展示渌江书院的历史沿革、人文品位、文化追求、 人才群体,和您一起,追寻先贤的足迹,品味风格独特的书院遗存,体悟书院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渌江、醴陵、湖湘,乃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重修渌江书院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周晓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理存大道,道传则民知礼义;学而修德,德兴则国享昌隆。渌</p><p class="ql-block">江书院,承湖湘一脉,集八院R大成,乃醴邑文脉所在之最盛,精</p><p class="ql-block">神所寄之最高,乡愁所恋之最浓</p><p class="ql-block">斯院,襟渌江枕仙岳,沐祥云揽众星。朱张会讲,东莱建院, 阳明布道,左公经世,圣地有鸿儒,宏开气象沁千秋。文人泼墨, 英杰放歌,义士报国,黎庶兴业,沃土多俊彦,蔚起人文成一派千年以还,教化尤臻;惟楚有材,于醴为盛。遗韵今犹在,庠序遍城乡,湘醴人家尽读书,经世致用纬天地!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起乙未,蒸蒸日上。顺百姓之意,传文脉之盛,决然定夺首倡重葺。书院兴工,全民合力,各界捐资,同襄盛举。景前哲之懿行,振曾几之废坠,运匠心以成佳构,辑史迹而胜旧堂。书院之兴,文教之幸。冀此继往圣之绝学,育百世之栋梁八方风云归眼底,万家忧乐挂心头。服膺使命,履任三载,身</p><p class="ql-block">肩振兴之责,心系黎元之本。敬民如天,待民如水,行大道凝聚人</p><p class="ql-block">心,靠机制激发活力。激情创业开三-8发展新局,勇争一流兴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干”字担日月,一个“实”字写春秋。看今朝,中国梦,华夏强,蓝图满绘天下锦绣,百姓尽享盛世之治! 是为记</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火牌陵市,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渌江书院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株洲市醴陵市左权路,南接仙岳山,东临渌水,总面积0.305平方千米(457.5亩)。景区紧邻城市主干道左权北路,距醴陵东站13公里,距武深高速醴陵西互通和醴娄高速出口均约6公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自然与人文景观众多,包含有渌江书院、望江楼、五贤堂、李畋殿、红拂墓、西山八景等特色景点,是集文化交流、研学体验、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特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综合性文化旅游目的地。2013年3月,渌江书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被公布为第五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2年12月被公布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753-1829年) 渌江书院初建于醴陵城区的青云山。青云山是醴陵斯文发祥之地,朱子祠、梯云阁、瑞渌池坐落其中, 宋、元、明学宫建于此地,是醴陵文气汇集之处。渌江学子揽山川之秀, 必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靖兴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靖兴寺始建于唐代,为纪念唐初开国将领李靖妻子红拂女而建。红拂女,本名张出尘,与李靖结为夫妻后,随他南征北战, 后不幸于醴陵染病身亡。李靖建衣冠冢于西山,并建靖兴寺以护之。清道光九年(1829),请兴寺迁建今址,原址改建渌江书院东三斋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