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可逆的变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始于18世纪60年代,并在19世纪40年代完成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和运用为标志,但一定意义上也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原先散居在各地田园乡村,以农耕为主的农民,看到了城市发展的迅猛,机会更多,从而进入城市谋生,赚钱养家糊口,他们的身份就从以前的农民逐漸变成了市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进入城市, 被迫加入内卷,最初是一种无计划、无救助的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每个人拼命找到自己的就业生态位,出卖体力和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初,纽约城就是打工者们的梦想之地。因为城市越大、居住人口越密集、分工越细,各行各业需要的岗位也就越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当时的纽约城是用马代步(马车)出行和从事物流。全市一度有20多万匹马;马仔、车夫、饲料、育种等工种的从业者达40万。据说,当时城市管理者比较头痛的事,就是街道地面上随处都有马粪,味道难闻,清理任务很重。严重影响到市内居住环境,还将导致医疗卫生事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20年代后,机动车开始在纽约城普及,迅速替代了马车,马作为肉类被人们吃掉,马粪问题也就随即消失。40万从业人员自已转型进入汽车生产领域,维修、保养等等,基本上没有出现人员返回乡村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纽约城的同期,我们上海近现代工业的崛起,也带来了无数工作机会,周边的农民们都想去上海工厂做工。他们怀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来到上海,但上海的生活远比他们想象的困难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没有近现代企业要求的技能;没有城市市民的关系网络;也没钱租房,只能栖身于棚户区;他们经常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最多是工厂临时工;更多的人去做了黄包车夫;最惨的沦为乞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灾荒和战乱,他们无法再回到农村,城市生活哪怕辛苦,他们也愿意留在城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力车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里有一句话:“在这里,要饭也能要得到荤汤腊水的,乡下只有棒子面”。极其真实的反映出城市里下等市民(穷人)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4年的上海租界内,就有将近14万人依靠人力车谋生。几乎所有的人力车夫都来自农村,一方面,拉车是个没有门槛的体力活,不需要他们具备什么技能;另一方面,与装卸货物等苦力活相比,车夫的劳动强度也不会把人压垮,而且车夫的工作时间灵活,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从苦力上升到小康阶层的可能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海最大的黑社会组织__青帮的一个老板顾竹轩就是从人力车夫起家的。他先是为一个富有的东家拉包车;后来攒钱买了自己的车;再后来赚到更多的钱,他就买了一些车出租出去,成为一个“包头”,实现了阶级的跃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力车夫虽然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们每天都目睹着城市里发生的各类事情,形形色色的乘客、频繁的商机,都是他们远远想象不到的。于是,他们必须尽快成为这个充满了挑战和希望的都市生活的一部分。一些农村移民逐渐转换身份,成为各种各样的小商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看当今城市,网上购物必须用快递。其实快递小哥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和小镇的青年,他们往往还读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没有更好的岗位,只有当快递小哥。这个行业进入门栏低,只要够勤快,养活自己不成问题。同时间城市里原来的市民,40岁遇到经济转型下岗,开始单干做起网约车,虽然也辛苦,但是能营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这样梯次的就业状态还此较稳定,但不久的将来,AI人工智能对现有产业构成很大冲击,就业市场将出现大波动,个人怎样适应和应对?这是必须面临的挑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