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与杜昌生老师结识是偶然之因,也是必然之果。偶然是杜老师因身体原因已久疏乒乓,虽然淡出乒乓,但他的内心还是牵挂乒乓,世界乒乓的格局,中国队的成绩都是他关心的内容。当他看到秦工乒乓俱乐部正在编辑《国球岁月情,三秦乒乓儿女回忆录》一书,他看到反映莲湖区体校一文及反映他表弟姜超一文时,他欣然翻阅,热情评说。之后,凡是与陕西乒乓有关的文章,他都兴趣盎然的阅读,点赞。评论。我与杜老师神交久也。但是因为他对美篇的程序操作不熟悉,我回复他的信息,他都没有看到,我们失之交臂,错失良机。</p><p class="ql-block">当他看到我们秦工乒乓俱乐部三年的心血终于面世了,他非常高兴,言称他要买一套书。我与他又联系,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我今天专门登门拜访送书。因此,必然结果是我们终究一定会见面,成为朋友。</p><p class="ql-block">我今天早晨9点到达杜老师所住小区“莲湖路6号院”,按照他电话的指示,顺利找到他家。杜老师的家门已打开,当我迈进他的家门,杜老师已站在一个靠背椅旁边候我,他让我坐在沙发上,他个子挺高,戴一幅老式眼镜,两眼炯炯有神,精神状态不错。他招呼我坐下,他便坐在这张靠背椅上,茶几上已沏了一杯茶,茶的旁边有一本小册子《陕西省业体校乒乓球班训练日记》。</p><p class="ql-block">我一落座,他就打开了话匣子,他侃侃而谈,他说:他的脑子清晰,眼睛还可以,就是颈椎有问题,颈椎已严重的影响到他的生活,虽然动了手术,但效果不理想。他解释他为什么关注我,为什么我们当时没建立起联系。他对秦工乒乒俱乐部编辑这套书的行为大加赞赏,说:终于有了陕西乒乓球历史的记录。我说:谢谢,您对我们的肯定,这套书我们赠与与您,希望您能笑纳。但是杜老师执意付钱,说:如果我不收钱,他就让我把书带回去。恭敬不如从命,真不好意思拒绝杜老师的真情,只好收了,这不仅仅是书钱,更是一份真情厚意,一份对秦工乒乓俱乐部的肯定和支持。</p><p class="ql-block">杜老师是个非常低调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他解释他的网名“满天”之涵意“为霞尚满天”他是一位快70岁的老人了。我说:我以为您是“瞒天过海”,做一个“隐身人”他哈哈一笑,你这种解释也有道理。我给他解释我的网名“了然”之意,他说:有禅意。</p><p class="ql-block">他说:他是西安70年代乒乓球发展的见证人,他也曾经是西安乒圈小有名气之人,他和王建林,张和平,白林,韩奎生,刘智勇是莲湖区乒乓球队的师兄弟。与蒋毅,马东升,夏云峰,姜超,王君安,刘海峰是体校的队友。曾师从王立仁,蒋光远,丁立春,李济蜀,李工,裴涨德,毛华强,任振林,郭西京,王爱莲,延竹玉这些教练。</p><p class="ql-block">杜老师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每次训练,有了感觉,他就会记录。他的训练日记从1974.3.——1976.2. 他跟前两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本,忠实的记录了训练内容及他的感受,还有主教练裴涨德,延竹玉对他日记的点评。翻开里面的日记字迹还清晰可见。杜老师说:他已将日记内容印刷成册,只印了两本,仅供自己平时翻阅。我大胆的求索,他欣然许之。好,送你一本。真是大喜过望!</p><p class="ql-block">这本册子真实记录了那个年代他们是如何训练的(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和一些生活内容)队里各位队员的名单和教练员的名单以及教练如何要求队员,达到什么目标?</p><p class="ql-block">这本小册子有120页之多,某年某月怎么训练,训练后的感想之类,还有记录他们的内部比赛情况,外出与各业体校,部队,工厂,院校的交流比赛情况。此册太珍贵了,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非常值得珍藏。</p><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杜老师对我的厚爱!</p><p class="ql-block">杜老师非常高兴我的拜访,自从我进他家,他就侃侃而谈,不知不觉就到了11点。时间不早了,我起身告别,说:杜老师,谢谢您的热情款待,我要走了,不打扰您休息,改天我有空再来。“好的,欢迎你再来!”</p><p class="ql-block">现在把杜老师的训练日记的一些内容分享给乒友,让乒友也知道了解70年代,西安乒乒乓球发展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杜老师说:借此平台向昔日的教练员及队员问声好!待身体恢复了,聚聚,坐坐,谝谝当年的故事,展望未来,享享余年幸福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