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连云港市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西依大陆桥,处于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产业带、亚太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十”字结点位置,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中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中国重点海港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西部最便捷出海口岸。</p> <p class="ql-block">连云港市,古称“海州”,秦时置朐县,北朝东魏武定七年置海州,清康熙二十四年在海州云台山设江苏省海关,1912年海州分置为东海县和灌云县。1933年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而取名为连云港。1984年被列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1933年陇海铁路终端港建成。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将东海、灌云各划出一部分成立连云市,区域:临洪口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为范围。为江苏省第三个省辖市和全国较早的省辖市(民国时期市县平级)。</p> <p class="ql-block">连云港市境内平原、大海、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湿地、海岛具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如一只飞向海洋的彩蝶。地貌基本分布为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和云台山区四大部分。西部低山丘陵岗陵区海拔100米—200米,面积1730平方千米。中部平原海拔3米—5米,主要是侵蚀堆积平原、河湖相冲积平原及冲海积平原3类,面积540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925平方千米。云台山脉属于沂蒙山的余脉,有大小山峰214座,其中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为江苏省最高峰,全市山区面积近200平方千米,东部滨海区海岸类型齐全,大陆标准岸线204.82千米,其中40.2千米深水基岩海岸为江苏省独有。江苏省境内大多数海岛屿分布在连云港境内,包括东西连岛、平山岛、达山岛、车牛山岛、竹岛、鸽岛、高公岛、羊山岛、开山岛、秦山岛、牛尾岛、牛背岛、牛角岛等20个,总面积6.94平方千米。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第一大岛,面积6.07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寒暑宜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常年平均气温14.5℃,历年平均降水883.9毫米,常年无霜期215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性季风气候,连云港市气候总体呈现气温偏高、降水偏多、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以及汛期强对流和暴雨多发频发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连云港市位于南北过渡和陆海过渡的交汇点,是国际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为陇海、兰新铁路)东端桥头堡,是陇海铁路、沿海铁路两大国家干线铁路的交汇点,也是中国南北、东西最长的两条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和连霍高速的惟一交点。具有海运、陆运相结合的优势。是国家规划的42个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文中资料来源于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