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第一门 <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如果说有一种花能担得起国色天香之名,那一定是牡丹;如果说有一座城能将牡丹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必定是千年古都洛阳了!</p><p class="ql-block">去洛阳看牡丹,是我多年的夙愿。今年清明节刚过,我便匆匆动身,在南京还约上了弟弟妹妹,姐弟三人坐上高铁,直奔河南洛阳。</p><p class="ql-block">当晚一到洛阳龙门,我们便打车去了中原第一门——丽景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丽景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当时金明洛阳城四面开门,丽景门便是洛阳的西大门。</span>现如今这里还是古都洛阳唯一一家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丽景门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丽景桥和护城河组成,总建筑面积达25000平方米,城墙宽11米,高11.7米,城门楼高达30米。</p><p class="ql-block">穿过城门进入老城区,街道两侧遍布古玩店、汉服体验馆、手工艺品店,我们找了家老字号店,初次品尝了河南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地上,也是旋转的牡丹花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好一个美丽的洛阳城夜景!</p> 赏洛阳牡丹 <p class="ql-block">唯有牡丹真国色,牡丹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洛阳的文化象征,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洛阳与牡丹的渊源,可追溯至千年以前。从隋炀帝建西苑,“易州进二十箱牡丹”开始,历经唐、宋等朝代,牡丹在洛阳不仅仅是花中之王,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每年来洛阳观看牡丹的游客有一千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洛阳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牡丹园据说有二十多个。分布在街头巷尾、道路两旁的牡丹,更是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踏入中国国花园,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牡丹绽放,红如烈火,粉若云霞,白似瑞雪,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真乃“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p> <p class="ql-block">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p><p class="ql-block">不来洛阳,怎知牡丹倾城!</p> 游览白马寺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北靠邙山,南望洛水。它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后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p><p class="ql-block">白马寺是拥有中印缅泰四国文化风情的佛殿,其中印度风格佛殿参照印度桑奇大塔风格设计修建;缅甸风格佛殿具有缅甸佛教建筑特色;泰国风格佛殿则展现出浓郁的泰国佛教艺术氛围。</p> <p class="ql-block">开始看到满大街着汉服的还很新鲜,看着看着,自己也走进了汉服体验馆……</p> 探龙门石窟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南郊12.5公里处,占地面积31.7平方公里,这里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它始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多个朝代,持续营造长达400余年,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世界上造像最多的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看牡丹需要看时节,龙门石窟游览则常年不衰。一路上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走的精疲力竭时,看到年纪大的,行动不便的人,我便暗暗给自己打气。一直坚持到晚上六点半灯光亮起来!</p> <p class="ql-block">整整二天时间,我们赏洛阳牡丹,观龙门石窟;探寻神都风采,领略盛唐风华。这让我又想起了张贤亮老师说的“行走即读书,旅游长见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