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十月份,女儿住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关于要封闭学校、集体住宿的事,早在前年就开始有传闻,每次听到这些消息,女儿都会气急败坏,恨恨地说:我才不住校呢,死也不住。我在心里也直嘀咕,但心想车到山前必有路,小胳膊岂能拧过大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消息终于被坐实,“狼”真的来了。于是女儿惴惴不安起来,但还是与我一起奔走于商超,购买各种日用品。为了缓解她紧张不安的情绪,我基本上采取的是有求必应的态度,一切随她。借着学校的制度和管理,我也认为是时候放手了,要不考上大学该怎么办?难不成把家搬去?还是把老妈带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承认,我有着大人们凡事都爱想当然的一贯作风。认为我也在学校上班,女儿可以随时见我,至少比别的孩子要便利得多,且女儿的老师都是相熟的同事,已经高三了,同学们都是熟识的,应该会很快适应,加之我认为女儿的性格属于“少心没肺”的那种,所以我没有太多去担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事情却不是我想的那样,女儿的焦虑情绪全面暴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动迟缓的她常常奔走在饭厅、教室和宿舍间,有时去晚了,吃不上她想要吃的饭;有几次吃的冷饭冷菜,吃完就吐了;情绪焦虑下肠胃频出问题,不消化或拉肚子成了家常便饭。更为严重的是,每星期天要返校的时候,痛哭流涕不愿上学,那段时间,我也快崩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女儿从出生到上高三,我一直陪着她,特别是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不带课后,更是成了她的专职陪护,陪吃陪喝陪睡陪学,从幼儿园陪到初三,十二年里风雨无阻地天天接送。说实话,就女儿住校这件事,对我来讲也是极大的挑战,因为陪伴是相互的,不管承认与不承认,大人的心也只是涂了点水泥的玻璃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周时间,像是过了一段兵荒马乱的岁月,女儿身体反复出问题,动辄情绪崩溃,我终于暴发了: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要弄得和生离死别一样?从明天开始,早晚我来给你送饭。就这样,我被自己“冲动”之下的诺言捆住了,开始了我的送饭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开始送饭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忐忑的,因为我怕其他老师的目光,其实我是觉得自己在破坏学校的制度,至少我没有做出表率。看来,我还是没有逃开自己的那点私意。特别是当学校门卫大声斥责:那位家长,不许进去!我瞬间觉得如同在大厅广众下被剥光了示众,于是我带着恼怒,将饭盒重重地拍在女儿的面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情愿,终究还是不情愿。直到后来,我发现了送饭的好处,那便是在给女儿送饭之后,我可以到操场去锻炼!在空旷的操场上我一次次用脚步丈量圆周长,然后将孤独写进朝阳的余光中,最后在愁绪被晨风剪碎后收获一脸灿烂。我贪婪地吮吸着早晨的哪怕有点清冷的空气,手舞足蹈般活动着僵硬的关节。一向借口忙而一直无法将锻炼提上议事日程的我,终于被女儿的早餐“逼”在了操场的起跑线上,我终于发掘出了送饭之旅的另一层含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女儿每次吃完饭后,会利用几分钟时间与我漫步在操场的跑道上,她挽着我的胳膊,头轻轻地歪向我,有时还会亲昵地靠靠我的肩膀。我会近距离地观察女儿,看到她额头冒起的青春痘和梳歪的辫子,我忍住了想动手挤痘痘和梳辫辫的冲动,这也许就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吧。起初心思单纯的女儿,每次都像小学生一样,将她需要的东西写在便利贴上,然后传递给我,我们就像地下党接头一样,所不同的是,我们传递的是琐琐碎碎,但字里行间藏着的却是无尽的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渐渐地,我觉得我送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次餐饭,我开始在饭里加“佐料”。我给女儿送饭的餐盒是一个大筒内套三个小筒。每次我都要在这三个小筒里做“文章”,力求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稀稠搭配,不同口味搭配。早餐清淡营养,晚餐丰富多彩。当然做这一切的时候,我一定是兼顾了女儿的喜好,因为我知道在高三这个压力呈几何级数增长的阶段,关注她的胃,就是我这个老妈能做的最有性价比的一件事,其它的事就交给她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距离高考已经剩下不足五十天了,我的送饭之旅也进入了倒计时。虽然依旧早也匆匆,晚也匆匆,可我却十分享受这与女儿相伴的一起奋斗、彼此陪伴的美好时光。每次从家飞奔到学校的时候,我会微笑地通过校门口的刷脸装置,昂起头听着虽是机器问候却很暖心的话语,我不再担心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门卫可以不认识我,但他应该已经认识我车筐里送饭的保温筒了吧,红红的,辨识度较高的那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段送饭之旅,注定会在2025年的六月里划上句号,但它定格下来的是这样一个画面:一位老母亲用最朴素的爱携手自己的女儿,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岁月。尽管风沙迷漫,但这是可贵的人间四月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这段旅程,感谢有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