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北京遇上西雅图>(以下简称"北一")是一名"小三"的自我救赎,那么<不二情书>(以下简称"北二")就可以说是一批"现代人"的自我反醒与救赎。
"北一"中佳佳的困局在于当"包包"不再"包"治百病时,物质的满足与穷奢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取代了物质,‘’游艇红酒‘’让位于‘’豆浆油条‘’。这是一个典型的‘’阅尽人间繁华之后再骑旋转木马‘’的爱情故事。
"北二"中焦皎与"教授"的困局在于‘’电邮时代‘’,‘’谈情说爱‘’让位于‘’只做不谈‘’,在于当东方遇见西方,当传统遇见现代,去掉"仁义礼智信"的里仁,却又无法披上‘’博爱乐仁‘’的新衣。‘’无枝可倚的魂灵‘’尝试着从"从前慢"与"去国怀乡"中汲取营养与灵感,演出一段"当电邮遇上书信","约炮让位于柏拉图"的爱情故事。 "电邮"的快捷与"书信"的浪漫总是难以兼得。一如片中,焦皎一度遇见的斯文男,在他将诗书让位于铜钱后,却以有妇之身行勾搭之事。在他,许是如"北一"中的"佳佳"也总是想着"游艇红酒"与"豆浆油条"的兼具。只是这总是法律与现实的不许,但不妨多一份宽容之心吧,冲着他心中尚存的诗书之心与诗人朋友无钱之医的痛。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时代之痛。
"北二"的困局事实上也是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导演兼编剧徐小璐一代人的人生困局。这代人经历了物质的极端困乏与相对富足,经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类"文艺复兴"与衰落;更经历了类于木心老师描述的"从前慢"的时光却来到了"电邮时代"。最重要的是在青春燥动的年代无法体会"电邮"的方便快捷,却在正午过午的韶光里看着世界如同光阴如电、如流、无法安静而不可阻挡。
所幸心中还有温情的书信可忆,可暖身,可作情感解决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