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活水”激荡人才“春潮”——优化高层次人才认定机制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林敏

<p class="ql-block">  近日,福建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政策再升级,通过简化流程、下放权限、强化激励,为民营企业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注入强劲动能。在加快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的背景下,如何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企业需求,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p><p class="ql-block"> 一、破除“唯帽子”倾向,让人才评价更科学</p><p class="ql-block">现行政策突破传统“唯学历、唯职称”桎梏,采用“能力+贡献”多维评价体系,仅C类人才就设置77项认定条件,企业技术骨干、技能大师均可“对号入座”。某半导体企业工程师凭借攻克芯片封装技术难题,直接获评B类人才,享受百万安家补助。这启示我们:人才政策需进一步向市场端倾斜,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自主认定”,目前全省已有350名人才通过企业自主渠道获评。 </p><p class="ql-block">二、打造“产才融合”生态链,让创新团队扎下根</p><p class="ql-block"> 福建实施“产业领军团队”计划,5年培育87个团队,其中民营企业占比87%,孵化出瀚天天成碳化硅外延工艺等“卡脖子”技术突破。建议借鉴湖南“卓越工程师带培工作室”模式,给予一次性20万元启动经费,推动高校与链主企业共建“订单式”培养机制。同时,可推广云南“专家基层工作站”经验,鼓励人才带团队、带项目下沉一线,5年内建成千个产学研对接平台。 </p><p class="ql-block">三、构建“政策找人”服务体系,让兑现更高效</p><p class="ql-block"> 当前政策已实现“免申即认”、预确认等便利措施,但部分中小企业仍面临“不知晓、不会办”困境。可学习海南“人才服务一站式窗口”模式,由社区网格员联动人社专员,主动摸排企业需求,提供“政策包+代办员”上门服务。福州某园区通过数字化平台“秒匹配”政策与人才,使工科青年补贴申领时效缩短70%,累计引进1.2万名青年工程师。 </p><p class="ql-block">四、强化“长效赋能”机制,让激励可持续除700万元顶格安家补助外,建议探索“人才年金”“晋级奖励”等组合拳。如湖南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提取比例不设限,职务发明人可直接获现金奖励;福建对入选“百人计划”者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宁德时代曾毓群等60%获奖者来自民企。未来可试点“创新对赌激励”,对培育出“专精特新”企业的团队给予税收返还。 </p><p class="ql-block"> 政策迭代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当民营企业能“一键触发”政策支持,当科技领军人才可“轻装上阵”攻关前沿,福建建设“人才强省”的蓝图必将照进现实。基层工作者当以“服务驿站”的姿态,推动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真正激活“以才兴产”的一池春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