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巴士逛新城

shaohua70808506

<p class="ql-block">昨日心血来潮,去武林广场乘坐520双层巴士,从北到南再到东,直至钱江新城,穿越了大半个杭州城。</p><p class="ql-block">520公交,因其数字编码谐音我爱你这个梗,被杭州人誉为爱情巴士,她高大上的身姿,很是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登上巴士2层,落座于毫无遮挡的第一排,俯视或平视街头的风尚和风景。</span>就像经典歌曲《逛新城》中的老汉,又犹如《陈奂生上城记》的陈奂生,他们俩是满脸的惊喜,对城市五彩缤纷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赞叹不已,而我却是一路游一路复盘过去的日子,忆往昔岁月稠。</p> <p class="ql-block">起点站的武林广场,故事太多了。武林广场跟其他城市的广场一样,起初都是政治中心,供群众集会用的。广场正北处有一座横卧的著名建筑,名为浙江展览馆,而它在1969年建造时的名称叫红太阳展览馆。红太阳展览馆南边是很宽很广的广场,因而武林广场又叫红太阳广场。所以,广场非常历史非常庄严也非常沉重。</p> <p class="ql-block">武林广场夜景全貌(图片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我1982年到杭州工作之初,武林广场已经很商业了,环绕红太阳展览馆,满是地摊和售卖货的帐篷,从电风扇的风叶、琴键开关到电风扇整机到组装的9吋12吋黑白电视机等等,啥啥都有。记得我第一台家用电器一一会摇头的琴键操控的台式小电扇就在此购得。</p><p class="ql-block">西边的杭州剧院是早年杭州人开会演戏看电影的重要场所,我在这儿首次欣赏了舞蹈表演一一刀美兰个人舞专场。后来,《卖花姑娘》、《泰坦尼克号》等电影也在该剧院观看的。奇怪的,观看《卖》剧时,别人都哭得唏哩哗啦的,我却无动于衷,反而《泰》,让我心跳加速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后来,西北角的杭州大厦立起来了,很漂亮,我觉得它像竖起来的钢琴,据说它得了个建筑设计金奖,果然实至名归。杭州大厦起初很亲民,售卖的货品大众化,物美价廉,多年后,它开始高端贵族,结果造成如今服务员比顾客多的情景。乡下人对杭州大厦很景仰,时不时眩耀: 喏,我这衣服,杭州大厦买的!</p><p class="ql-block">最让人欣喜的是武林广场的音乐喷泉和白色的五少女雕塑。优美的乐曲声中,激越的水柱水花喷涌,素洁的五少女温婉窈窕楚楚动人,人世间,就这里最福气了。</p> <p class="ql-block">有那么几年,音乐喷泉停了,五少女搬移了,是因为广场下面要建地下商业街,展览馆以南的大半个广场都被绿色的围挡围起来了。透过围挡缝隙,可窥见广场被挖得好深好深,成千上万的人像蚁工那般日夜在那里忙个不停。现如今,杭州中央商城,杭州中心连同杭州大厦杭州百货大楼杭州国际商厦等构成了巨无霸的商业圈。在杭州,敢叫中央敢叫中心的,也就武林广场的大业主了。</p><p class="ql-block">尽管都商业了,动摇不了武林广场政治漩涡中心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末的政治风波,这儿火药味最浓。那年北约炸了咱南斯拉夫大使馆,市民和学生聚集于此,发出了最愤怒的吼声。</p> <p class="ql-block">520巴士顺延安路南下,过几个街口就到了龙翔桥、湖滨商业街区。胜利剧院的门楼没啥大变化,变化最大的当属龙翔桥菜市场。菜市场消失了,原地块建了楼,现在叫联华鲸选的超市。当年,龙翔桥菜市场的海鲜、水产品独树一帜,什么龙虾皮皮虾海参海胆,别的地方找不到的,这儿统统都有。市场边上开一溜的海鲜排档,人们吃得那个欢!拆了市场建了楼,大半个楼面开了餐馆,叫红泥酒楼。红泥酒楼有个硕大的包厢,大转盘的桌可容纳20人就餐,记得好像请什么人吃过饭。红泥酒楼老早熄火了,但红泥犹在,印在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因靠近西湖,湖滨商业街区的屋宇虽然都改造了,但层高受限制,高不过4、5层的。街路还是那么几条,平海路东坡路邮电路仁和路。不少老店犹在,杭州酒家、知味观、采芝斋啥的。记得有一回去杭州酒家吃个饭,就立在人家就餐的桌旁等位,那个满屋飘香和肚子里的饥肠辘辘的对抗,如此不堪的场景,一辈子不能忘怀。</p> <p class="ql-block">车到西湖大道左转,往城站火车站向东驶去。过中山路过中河路,从右边可瞥见俩高楼,是“万科·金色城品”,它可是许多年前城中心的LOFT宠儿,当当响的广告,当当响的楼盘,遗憾的是口袋响不起来。</p><p class="ql-block">直面的是城站新大楼,但心目中还是拥挤不堪的老城站,还是永远找不到座位的候车室,到城站坐火车,好像都是上个世纪的事。因此,去年8月某日买了去上海的高铁,想都没想就去了火车东站。进站时,身份证怎么刷都刷不开闸机。工作人员过来,说,是城站上车的吧?一查,果真是。</p> <p class="ql-block">我在距终点还有四个站点的江锦路下了车。这块街区就是钱江新城,边上是万向城,再边上是来福士,稍远点是市政府,是国际会议中心,是杭州大剧院,是城市阳台,是奥特莱斯。这儿高楼林立,这儿号称新的城市中心。但在我看来,这儿除了年轻人多一些,除了新市民多一些,却没有故事。故事即文化。看上去,文化设施如剧院图书馆搬过来了或建起来了,但文化不是靠搬靠建的,文化靠积淀靠渗透靠心灵感应,不可能一蹴而就。</p><p class="ql-block">杭州人的感情基础还在老城区。感情是历史,不是浮萍,浮萍看着鲜亮,终是无根。我后悔没有更早下车,譬如在城站附近的章家桥站下车,这儿有治愈我灰指甲症的市三医院,有首屈一指的重点高中杭二中,还有第六空间、天工艺苑,这儿的故事很精彩。</p><p class="ql-block">我不禁幡然醒悟,此番520之旅,犹如爱之旅,都是一时心血来潮,可以善始,难能善终。</p><p class="ql-block">一趟520,竟生出如许惆怅和感慨,是多事,亦非多事,因为,历史诚不我欺。</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