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继续跟着韩鹏杰老师学习《道德经》第二十三章。</p><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三章一开始就在跟大家讲“希言自然”,这四个字要分开来理解。“希言自然”,惜就是珍惜,要珍惜自己的话,少讲,这样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规律和规则。我们讲话本来就该如此,不要废话连篇,啰里啰嗦。</p><p class="ql-block">“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两句话非常有意思,告诉大家整个宇宙的状况是什么样的。“飘风骤雨”,大风大雨,不会长久的在那儿刮在那儿下。“不终朝”:不终日。就像台风一样,刮一段时间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p><p class="ql-block">谁刮的大风下的大雨呢?天地。</p><p class="ql-block">“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句话要正确的理解,不是指天地不能长久。他是说天地鼓捣出来的大风大雨并不能够长久,大风大雨是什么?天地发脾气了,所以人暴躁的时候,情绪急躁暴躁的时候也不能够长久,也不应该是长久的。</p><p class="ql-block">“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所以人要经常让自己的情绪平和,长久的处在这样的一种飘风骤雨的状态,也就是疾风暴雨的情绪的状态,那个结果就很糟糕了。</p><p class="ql-block">“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至。”所以下边讲的道理就是说,按照这样的道来做的这个事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你喜欢研究这个道,坚定的按照这个道去做,那你也就会得道。</p><p class="ql-block">“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p><p class="ql-block">“德者同于德”,喜欢德当然你就得到了德。比如说孔子讲求仁得仁。喜欢道,那么就得道,喜欢德,就得到德。“失者同于失”,你这做事情一连串的缺点。又不改正,最后不就让自己浑身毛病。“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下边这段话非常有意思:</p><p class="ql-block">“故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同道中人,大家都喜欢道。“道亦乐得之”,大家喜欢与得道的人,境界高的人在一块儿,它对我们境界的提高就非常的有好处有帮助。“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我们经常喜欢讲《论语》里边的六个字。“德不孤,必有邻”,喜欢德的人在一块儿,肯定也是这些事情。就像我们说芝兰之室一样,与这个境界高的人在一块儿,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p><p class="ql-block">“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p><p class="ql-block">人倒霉的时候,或者是喜欢的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好事情的时候,周边聚集的也差不多都是这类人了。俗话说,鱼找鱼,虾找虾。那么“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所以老子在这里,也是分层次的。</p><p class="ql-block">“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得亦乐得之,同于失者,身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不信这个,正因为你不信,所以出现的结果也实在是让人无可奈何。所以二十三章一开始讲“希言自然“,话要少说,大道至简,其他事也是如此。天地做一些事情,让我们也能领悟这样的一个道理,他发脾气的时候也是非常短暂的,“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不能让我们的情绪长久的处在这种急躁、浮躁、暴躁的状态之中。下边这些话好像是在同语反复,其实是告诉大家,是不断的苦口婆心的劝告大家,你喜欢道,你周边自然也要聚集这样的人。喜欢德,周边聚集的也是有德的人。喜欢不断的犯错误,固执己见,总也不改你周边自然聚集的也是这样的人。</p><p class="ql-block">所以这样的话是在告诫我们,其实我们的境界的不断的提高,我们身边交的这些人,和大家一起同行的人都是这种有道有德的人,我们才能更好的避免自己的失误和缺点。人不可能没有失误,没有缺点。但要勇于改正。它的前提是,我们得 知道、了解、再勇于改正。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就“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到了这一步,我们也就无可奈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