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楼

隋乐勤

<br><br> 2025年4月17日,我游览宋庆龄故居后去游览钟鼓楼。上次来京只看了钟楼,当时鼓楼封闭维修,这次不能放过。<br> 我国古代大城市和大寺院报时是晨钟暮鼓。北京钟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元、明、清三代都城的报时中心,迄今已有750多年历史,毋庸置疑,是我国规模最大时间最久的鼓楼。这座鼓楼始建于元代至元九年(1272年),后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通高46.7米,主体红色,三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壮观醒目。在古代晨钟暮鼓规范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作息,现代报时功能自然消退,其他正能量继续发挥。<br> 一楼放映视频,详细介绍钟鼓楼,还可以做游戏。 我直接登楼,楼梯又陡又长,中途必须喘息一会儿。遇上几位外国游客下楼,见我白头老翁登此楼,举双手给我点赞,我报以点头微笑。 顶楼空间宏大,多根粗壮方木柱支撑楼顶,整齐陈列,25面漆红大鼓,中间是主鼓,体量最大,依据史料复制而成,外观鲜亮夺目,与鼓楼古朴庄重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在西侧陈列着一面巨大的鼓,没有说明,其表面纹理和磨损痕迹,见证了过往报时的悠久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古代计时文化的重要实物。 我站在外廊中间抚栏向南远眺,一条笔直大道与中轴线重合在一起,天地衔接处就是景山,不言而喻,再前就是故宫、太庙、社稷坛、端门、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16点有击鼓仪式,还有10分钟,大家都在等待观看。我就到东侧欣赏古代一些计时器。 漏刻,即水钟。 龙舟香漏 日晷,中国古代计时仪器。 <div>最后击鼓仪式非常精彩。</div><div><br></div><div> 游鼓楼联想<br> <br>七百年的鼓面,<br>变成皱皱巴巴的摸样。<br>元明清的雄风,<br>在时光的皱褶里蕴藏。<br><br>曾是报时的喉舌,<br>为京城丈量昼夜的长短。<br>也曾化作战鼓,<br>震碎怯懦的冰霜。<br> <br>如今褪去实用的外衣,<br>变成了静默的尊者。<br>却仍以浑厚的声音,<br>愉悦每一颗善良好奇的心。<br> <br>当鼓点融入秧歌的欢腾,<br>当节奏旋起舞蹈的轻盈。<br>古老的声波在天空中游走,<br>将欢乐谱成跳动的诗行。<br> <br>这一面面一排排的鼓啊,<br>你始终传递着最纯的正能力量。<br>我愿化作一个鼓槌,<br>在生活的鼓面上擂出自己的乐章。<br> 2025年4月17日<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