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印记 品味文化瑰宝

杨瑞娟

<h3>博物馆简介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位于城关镇文化路西段,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85平方米,是集文物保护管理、陈列展示、科学研究、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是国务院批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和国家文物局命名的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市政府命名的“文明单位标兵”和“园林式单位”。1949年前,凤翔县没有专门的文博管理机构。1959年在东湖北岸苏公祠设立博物馆,与县文化馆合署办公。收藏有传世和出土文物百余件,绝大部分为陶器,仅有数件瓷器和铜器,摆置在苏公祠大殿内,并设有小型碑石陈列室。1962年后全县文物业务归县文化馆管理。1982年7月成立“凤翔县雍城文管所”, 1984年5月,成立“凤翔县博物馆”,与“雍城文管所”两个牌子,一套人员。2001年,博物馆从东湖公园迁至文化路,建成了一座与凤翔历史文化名城地位相称,与文物重点县要求相适应的新馆。2021年,凤翔撤县设区后,更名为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根据功能特点,博物馆设有综合部、保管陈列部、民俗陈列部、研究部。全馆现有在编工作人员18名,其中管理岗位6人,专业技术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队伍结构合理。近年来,博物馆文物科研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专业人员在各类专业报刊发表论文、简报近百篇,先后编著《秦发祥地雍城》《凤翔遗珍》《“穿越时空—触摸凤翔”青少年读本》《雍城史略》《秦风万里遇见你》《蒙元文化辑考》等图书。凤翔历史攸久,文物遗存丰富,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193件。馆藏文物主要以春秋战国时期秦都雍城遗址出土的文物为代表,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秦、汉、唐、宋直至明清时代和近现代,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革命文物均有珍藏且独具地域特色。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青铜器、金器、银器、玉器、石器、瓷器、铁器、丝织品、字画等,按用途可分为兵器、车马器、生活工具、建筑材料、古币等。馆藏精品文物曾多次出国参加对外交流展出,先后有多件文物赴日本、丹麦、意大利、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泰国等国家展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博物馆基本陈列“天下九州·唯雍其昌——凤翔县历代精品文物展”,采用图板、模型、生活场景、语言导览、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展示手段,展出历代精品文物近300件(组),展示了本地区不同时期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石刻文物陈列修建仿古式碑廊一个,八角亭一座,陈列历代记事碑、墓志碑、苏轼文化碑、经幢、石棺床等40余通,全方位展示了凤翔石刻文化的博大精深。院内墙体浮雕组图选取德公迁雍、秦晋之好、始皇加冕等12个秦国雍城历史故事画面,深刻再现了雍城在秦国的重要地位和秦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基本陈列辅以石刻陈列和雍秦故事浮雕,为广大公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休闲需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