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写在前面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战博弈大升温,已经进入白热化态势,进入到势必分输赢的程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悉,日前美国再次对我国发狠,一方面希望说服70 多个国家禁止中国公司在其境内设立生产和贸易机构,以阻止中国商品转口,另一方面进一步威胁我国,将对华关税上调到245%。</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后,特朗普将底牌亮出来了,对外声称,美国发动关税大战,集中对付中国,就是要各国在中美之间二选一,以确定美国的领导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特朗普口中的“中国需要与美国达成协议”,太高看自己了,正如我国学者高志凯所说,中国已经存在了上下五千年,其中大部分时间内没有美国,如果美国想霸凌中国,中国会抛开美国,处理好所有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此,我不仅又想起五十多年前一件往事,大国博弈犹如烈火炼钢,真正的国际友谊非危难而不成,铁粉的炼成正是在国家存亡之时方知真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什么叫铁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铁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对!中国的铁粉,是老八(巴基斯坦),网称"巴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铁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棒子″(CHαoXiαn)忠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比"猴子″(YueNαn)仁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比熊(ELU0Sⅰ)可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么,"巴铁″又是咋炼成的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靠血肉和刀枪炼出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紧急任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11月某日,一声凄厉的集结号响彻山谷,紧急出动!执行特急援外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各分队按预案迅速前进于各自作业区,我所在的分队担任作业主力,全基地以临战状态实施一次重大而又急迫的弹药作业,数千吨航空炸弹在一昼夜间完成铁路装载,当火车喘着粗气,拉着气笛呼啸而去,累瘫在站台上的我和战友都在猜测这次任务的目的是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打仗!战争!援巴打阿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完成任务几天后,报纸公开报道,印度与巴基斯坦第三次战争爆发,我国坚决支持巴基斯坦维护主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反击,强烈反对印度分裂他国的丑恶行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的炸弹是去炸阿三的,狗X的阿三,62年没揍死他,如今又猖狂。巴基斯坦空军没有苏式轰炸机,只有我国刚刚援助的歼6可挂载国产航空炸弹,每机每个起落不挂载副油葙时可挂载两枚250公斤航弹,数千吨航空炸弹足可支持巴空军作战月余。想想九年前的中印边境反击战打的阿三满地找牙,真恨不能一声令下,我们也能立刻赶赴中印边境前线,再次为国杀敌立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期待巴基斯坦战胜印度,希望1962年的中印战争的结局再一次重现,盼着我们送去的炸弹多炸死点红头阿三。然而,打了近一个月的第三次印巴战争结局,让我们的努力和希望终未达成,但却印证了什么叫铁粉炼成时的生死患难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二、输不起、却输掉的战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的印巴战争根源起源于1970年,当时东、西巴基斯坦为结束军事管制、建立代议制政府举行了选举。东、西巴基斯坦政府为建立一个联合中央政府的谈判告吹,东巴基斯坦政府于1971年3月单方宣布成立独立的孟加拉国。此后,一场流血的内战在东、西巴基斯坦之间开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度政府趁此内部纷争之机,向东巴基斯坦提供武器、补给品以及训练军队帮助建立孟加拉国,以此严重削弱了自己长期敌人的力量。到1971年秋季时,印军仍在继续攻击西巴基斯坦的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年11月21日,印度利用东巴基斯坦发生动乱的局势,利用和苏联结盟来牵制巴基斯坦的盟友美国和中国,向孟加拉地区发动大规模突然袭击,并成功占领该地区并扶植自治政府,最终将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肢解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两部分,实现了在南亚称霸的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度、孟加拉及国际上一般认为是巴基斯坦在1971年12月3日空袭11个印度空军基地的“成吉思汗行动”是这次战争的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 1971年11月22日,印度的一个步兵旅以“积极防御”为借口,在装甲车的支援下突入东巴基斯坦数英里,下午早些时候4架巴基斯坦的“佩刀”式MK-6飞机用火箭和机枪攻击了这支印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度的4架“蚊蚋”式战斗机即向“佩刀”式挑战。巴方发言人声称在空战中“蚊蚋”式和“佩刀”式各有两架被击落,4架飞机均坠落在巴基斯坦境内。印度则说有了3架“佩刀”式被击落,己方无一损伤,但又说这三名飞行员有两名在跳伞时被俘,一副无赖嘴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三、分裂与失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这场战争一开始,就注定了巴基斯坦的败局。巴基斯坦独立后,中央政权以及经济、军事大权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资产阶级手中,东巴人几乎处于无权地位。随着东巴经济的发展,东巴资产阶级对此种状况日益不满。1966年,东巴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点自治纲领。及至1971年年初,东巴进一步掀起了大规模“不合作运动”,打出了“孟加拉国”的旗号。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宣布取缔在东巴占领导地位的政党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领导人。这种政治上的失误,等于点燃了自我分裂的导火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此,东巴发生兵变。巴基斯坦国家军队随即出动,“孟加拉解放军”无力抵抗,大多数逃往印度,还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东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难。自古道,内乱必生外患。东巴局势的恶化,给蓄谋已久、早就想肢解东巴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8月,人民联盟领袖拉赫曼宣布成立独立的孟加拉国。他的追随者们开始对巴基斯坦军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游击式袭击。东巴的警察和军队绝大部分都支持这种分裂活动。总统穆罕默德·叶海亚·汗上将对此种挑战迅速做出了反应,将三个师的部队和坦克派到东巴进行镇压。西巴军队屠杀了数十万孟加拉人。这种严重的政治错误等于为自已掘好了坟墓,让宿敌印度找到出兵入侵的最佳借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巴的镇压未能平息这场叛乱,结果导致了一场巴基斯坦军(绝大部分是西巴人)和东巴人组成的人民解放军之间的游击战争。约一千万难民(绝大部分讲印地语)逃到了印度。印度为东巴的人民解放军提供武器装备,帮助他们进行军事训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此以外,到1971年秋季时,印军向巴基斯坦驻军阵地发动了攻击。1971年11月21日,印度因所谓东巴基斯坦要求独立而出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四、喋血独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让我们一起看看战争前的情况。巴基斯坦独立后,其国土隔着印度分为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两部分。西巴基斯坦与东巴基斯坦之间相距两千多公里,虽然两地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但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基斯坦独立之后,虽然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族人数占巴基斯坦总人口56%,但其中央政权基本上掌握在西巴基斯坦人手中。因此,东巴基斯坦孟加拉人认为在国家机构中受到排挤和歧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而在经济方面,东巴基斯坦的农产品为巴基斯坦创造大量外汇收入,而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在国民收入分配上长期严重不均,东巴基斯坦的大量收入主要用于西巴基斯坦建设,东巴基斯坦仅能得到其中的20%左右,而西巴农业发展速度4倍于东巴。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矛盾也随之加深。</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期以来,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族人为争取自的权利而进行斗争。1970年巴基斯坦大选,这一斗争达到了顶峰。大选中,在东巴基斯坦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人民联盟”以穆吉布.拉赫曼为首获得胜利,在国民议会中占多数席位。其提出的《六点纲领》主张东巴自治,遭到了巴基斯坦(西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拒绝。这一分歧使巴国内政治局势日益紧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3月,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以东巴法律和秩序失控为由,派军队进入东巴镇压。孟加拉人出于对巴军队及政府当局的愤恨和恐惧,纷纷背井离乡,逃亡印度。人民联盟被宣布为非法,其领导人被监禁,人民联盟有一些成员逃往印度,于1971年4月在印度建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东巴基斯坦内乱本来是巴基斯坦的内政,与印度毫无关系。但印度借口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对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族人的军事镇压以及大量东巴基斯坦难民流入印度,预谋武装干涉巴基斯坦内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印巴双方都意识到一场战争再所难免。 到1971年11月为止,双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毕。印度在东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个军部、7个师,空军12个中队,作战飞机200架,海军舰艇26艘,约17万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个师8个旅,空军20个中队,作战飞机300架,海军舰艇20艘,约30万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开战前,印度陆军共出动12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3个炮兵旅、2个独立步兵旅、2个装甲旅和1个独立伞兵旅;空军则有45个中队的兵力,在装备上有苏-7和米格-21这两款性能较好的苏制战斗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对而言,巴基斯坦兵力则比较簿弱。在西巴地区,巴陆军拥有10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2个独立装甲旅和2个炮兵旅,空军兵力为13个中队,除24架幻影III战机外,大多装备为从中国采购的歼-6战机。而在东巴地区,巴陆军仅部署了4个轻型步兵师35个步兵营、6个野战炮团、1个M24轻型坦克团、1个M24轻型独立坦克营,以及24个准军事大队。空军则只有20-25架F-86战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很显然,巴基斯坦部署在东巴的部队并不足以进行一场局部战争。相比之下,印度为进攻东巴准备了相当充裕的兵力,包括6个山地师和步兵师、3个独立步兵旅、3个装备T-54和PT76坦克的坦克团、3个独立装甲营、2个机械化营和1支炮兵部队。与东巴的巴基斯坦军队兵力对比,大约是2比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五、不合格的"信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国实力不足全面抗衡来自印度的武力威胁,只能寻乎国际上的援助。可惜,病猫偏偏碰上一个缺耳朵的兔子,彻底让巴国走进了死胡同。这只缺耳朵免子信使,就是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助理基辛格博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7月9日,依靠巴基斯坦的帮助,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7月11日,基辛格返回伊斯兰堡,同巴总统叶海亚·汗交流访华内容,主动谈及南亚次大陆的局势。基辛格转述说,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印度采取任何针对巴基斯坦的武装行动,中国将不惜动用武力进行干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实际上,基辛格这番话是对中国立场的严重误传。因为在1971年7月14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向巴方递交了一封周恩来总理的信,信中写道:“周恩来总理向基辛格博士表明,如果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国将支援巴基斯坦,决不会袖手旁观。希望美国能发挥影响,阻止印度的侵略行为。如果印度悍然发动侵略,必将自食其果。”中国虽答应在印巴战争中支援巴基斯坦,但并未说明支援的形式。而基辛格不可能不理解周恩来谈话的意思,他之所以选择“误解”中方的立场,根本原因还在于,希望通过中方的强硬立场阻止印度发动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7月16日,尼克松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上他问基辛格中国将对印巴战争采取什么态度,基辛格明确回答,中国将介入战争。随后,基辛格多次警告印度,“如果爆发印巴战争,中国介入,印度将不能指望像1962年那样获得美国的帮助来对抗中国”,美国决定正式寻求中国的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尼克松认为,只要中国行动,印度将被吓退,他把中国视为一张决定性的好牌。尼克松说,目前美国的政策应该是阻止印度进攻西巴基斯坦,但“没有中国的合作与支持,美国什么也做不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12月10日,基辛格在纽约中情局的一栋公寓里秘密会见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黄华。基辛格向黄华透露,美军军舰正开往印度洋,他还在地图上标明了苏联军舰的位置,说苏舰都“小得多”,无法与美国相比。基辛格告诉黄华,美国的卫星已经收集到苏联在中苏边界情况的资料,如果中方愿意,美国愿通过各种途径向中方提供这种情报。基辛格开玩笑地说,我知道你们派了一个王牌间谍来这,但王牌间谍也搜集不到这些信息;以后他不用来了,我都会告诉你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基辛格继续介绍了印巴战争的形势:东巴军队遭到重创,而西巴的军队也可能因缺油而无法作战。基辛格说:“总统想让你们知道,当然,在这种形势下,这得由中国决定自己的行动,但是如果中国认为印度次大陆的局势对它的安全是一种威胁,如果要采取行动保卫其安全,美国将反对其他国家干预中国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华对美国只想保留西巴而对东巴置之不理表示不满,批评华盛顿方面态度“软弱”,而中国则准备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袭击,“准备再次运用小米加步枪的游击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过,黄华并未理会基辛格要求中国出兵的暗示,只是表示将把这些话电告国内请示。但基辛格却由此认为中方态度十分强硬,感受到了中国人的“革命热情”。他向尼克松汇报说,“我十分肯定,中国会做出一些行动,并且我们很快就可以看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六、笑里藏刀的女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英国被迫撤出印度次大陆时,就为以后的宗教、民族、国家分歧与矛盾埋下了定时炸弹。按照“蒙巴顿方案”分治后的东、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对印度构成夹击之势,这使印度一直耿耿于怀。在第一、第二次争夺克什米尔的战争中,印度一直顾及东巴在其后院放火而不敢全力与巴作战。多少年来,“东巴之忧”一直是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块心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一次机会来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却表现得异常的冷静,这个一惯笑里藏刀的铁腕女人,没有马上采取军事行动,因为她的父亲尼赫鲁由于1962年对华战争的惨败,而从总理宝座上掉下来的事实,犹如一面镜子,使她无法对此事掉以轻心。她深知,这次印巴战争,对印度来说具有决战性质,胜利,印度则可把东巴从巴基斯坦彻底肢解出去。使“叫板”多年的宿敌巴基斯坦大伤元气,而且还可以让宿敌中国折损威望,从此称霸南亚不再是梦想;失败,自己丢官事小,印度不但会丢尽大国的颜面,而且还有可能长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捣乱”之中,更在中国面前永远无法抬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认为,不但要抓住这次机会,而且要一战必胜!同时,甘地夫人还清楚地知道,这场战争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准备,方能稳操胜券。因此,在她的领导下,印度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战争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战争计划。与此同时,印度积极进行大国外交,为发动战争做好充分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71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的签定既表明这次战争得到了苏联的积极配合,又限制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于10月23日启程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以摸清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对于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印巴双方都从共同边界撤军并由联合国观察员小组予以监督的建议,印度表面上说可以考虑是为了稳住美国,但内心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因为这样以来就失去了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对于中国,印度更是进行了精密的分析:当时中国正处在进入联合国的关键时期,还有国内文化大革命产生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出兵援巴的可能性极小。这样以来,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单凭印巴双方各自的力量进行较量,印度获胜的希望极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认为,不但要抓住这次机会,而且要一战必胜!同时,甘地夫人还清楚地知道,这场战争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准备,方能稳操胜券。因此,在她的领导下,印度进行了有条不紊的战争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3月,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7月,印度又制定战争计划。与此同时,印度积极进行大国外交,为发动战争做好充分准备。1971年8月9日,印度与苏联签定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的签定既表明这次战争得到了苏联的积极配合,又限制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于10月23日启程开始对美、法、英、西德、比利时、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以摸清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底牌。对于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的印巴双方都从共同边界撤军并由联合国观察员小组予以监督的建议,印度表面上说可以考虑是为了稳住美国,但内心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因为这样以来就失去了发动战争的最佳时机。</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对于中国,印度更是进行了精密的分析:当时中国正处在进入联合国的关键时期,还有国内文化大革命产生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出兵援巴的可能性极小。这样以来,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单凭印巴双方各自的力量进行较量,印度获胜的希望极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马内克肖亲自领导并制定了作战计划。按照计划,发起进攻的时间选择在冬季,因为可利用大雪封住喜马拉雅山口的机会,阻止中国军队进攻印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军计划战役在东、西两个战线上同时展开,在西巴方向,印军投入的兵力主要用于牵制巴军,并以优势的空中力量打击西巴腹地和克什米尔内的军事目标。而在东巴方向上,印军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计划在三个星期内迅速拿下东巴。印军计划在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陆军部队从西面、西北、北面、东面四个方向同时对东巴实施合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切断东巴的内部联系。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东巴首府达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达卡是东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印军最终攻占的目标。印军计划从西、北、东三面对达卡实施围攻,从南面实施海上封锁。西部印军占领库尔纳、杰索尔、杰尼达、法里德普尔等要地后,越过马杜马提河和贾木纳河,向达卡进攻,北部印军夺取贾马尔普尔和米门辛格后也向达卡挺进,东部印军从昌德普尔、道德坎迪、拜那布巴扎尔一线越过梅格纳河及布拉马普特拉河后也直逼达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12月11日,印军各部队竞相向达卡进发,都想抢占头功。印军动用了几乎所有的直升机和船只,运载人员、枪炮和坦克,越过河流障碍,向达卡逼近。为了加快挺进速度,印军有时利用直升机运送部队,“跳跃式”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2月11日晚8时,印军伞兵在达卡西北部实施空降,切断了巴军退路,。到12月15日,印军地面部队已从东、北、西三面进抵达卡,空军和海军也对东巴实行了空中和海上封锁,切断了东巴与外界的联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同时,印度还加强了对巴军的心理攻势。印度所有广播电台反复地播放了马内克肖给巴基斯坦人的一封劝降信,并在巴防区内空投了印有劝降信的传单。为加强心理攻势,印空军还加大了对巴基斯坦防御地区的打击力度,特别加强了对达卡城周围20英里以内所有通道的攻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军计划在绝对优势的空军和海军支援下,陆军部队从西面、西北、北面、东面四个方向同时对东巴实施合围,夺取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切断东巴的内部联系。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东巴首府达卡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东巴军在孤立无援,欲战不能,欲退不得的绝境下,于12月16日,宣布实行全线停火,向印军投降。至此,战争基本结束,印度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在战果“非常满意”后,印度立即见好就收,于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议,战争遂告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军的军事行动开始后,全球为之震惊。此时在对印度军事行动的态度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冷战色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纷纷指责印度粗暴入侵,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则普遍表示支持印度“解放孟加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众多表态的国家中,态度最为特殊的是身为巴基斯坦的坚定盟友的中国。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印度蛮横干涉巴基斯坦内政,并呼吁印度立即停止对巴基斯坦的入侵,并全力支援巴基斯坦的武装反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最为焦虑的当属美国,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毫不隐晦地抨击印度是“狂妄无知的国家”,但又声言以无力进行干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七、赌徒式的"英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场印度次大陆的鹬蚌相争,前苏联成了那位最大得利的渔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8月,印度与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和平友好条约”,苏联开始向印度派遣军事技术人员,运送武器装备,并保证如果中国出兵干涉,苏联将在中苏边境采取牵制中国的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了苏联撑腰,印度于11月21日悍然挑起对东巴的战争,12月3日战火扩大到西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争的导火索,是一批受印度唆使的孟加拉人要求脱离巴基斯坦。这对于伊斯兰堡来说,是个奇耻大辱,巴不容忍印度明目张胆干涉自己内政;但对于新德里来说,肢解巴基斯坦,可以称霸南亚,做地区一流大国。为此,由印度英甘地政府在前苏联支持下,发动了向巴基斯坦入侵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争伊始,全球哗然。西方国家纷纷指责印度粗暴入侵,而苏联等国家支持印度“解放孟加拉”。印度总理英甘地还特与苏联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从苏联手中获得了坦克、地空导弹等大量先进武器装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次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美国担心苏联在南亚起到支配作用,因而在战争中采取了偏向巴基斯坦的政策。尽管美军并未直接参与战争,但战后印度同美国的关系还是降到了最低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印度逐渐成为苏联推行南下战略的前哨基地和对抗中国的战略伙伴,印苏关系持续升温。美国清楚的看到,苏联正在利用同印度的关系进入南亚次大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影响和势力。</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国在南亚的战略收缩态势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苏联实施南下印度洋战略,为苏军进入阿富汗埋下了伏笔。而勃列日涅夫成了最大的赢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勃日列涅夫的领导下,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逐渐演变成霸权主义。苏联不但把自己推行社会主义的模式推荐给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干涉别国内政,还不惜动用军事手段来推行这种干涉。勃氏最著名的外交理论,便是"有限主权论″。在这个"有限主权论″的旗帜下,勃氏如同一个疯狂的赌徒,挑起一场又一场战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5月,与埃及签订《苏埃友好合作条约》,向其提供50亿美元的经济、军事援助,派遣军事专家顾问达18000多人。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971年8月,与印度缔结《苏印友好合作条约》之后不到两个月,印度即入侵巴基斯坦,并占领了东巴基斯坦,在这一过程中苏联向印度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11月,与越南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缔约后不到一个月,越南便入侵柬埔寨,而越南的10万大军的指挥者就是苏联的军事顾问。在整个70年代,像这样带结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共有10多个第三世界国家与苏联签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八、美国人?呵、呵!</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初,东巴政治动荡,要求自治。3月,印度内阁、议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7月,印度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战争阴云笼罩南亚。</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苏联支持印度,美国则实行“重巴轻印”的政策。从个人感情来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都讨厌对方。1967年,尼克松以非官方身份访问印度时,受到甘地夫人的怠慢。尼克松把甘地夫人看成是一个狡猾的“刁妇”,而甘地夫人认为自己“除了尼克松,可以和任何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所以,美国非常不希望印巴兵戎相见,因为巴基斯坦军事上无法与印度相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尼克松和基辛格视印度为苏联在南亚的代理人,担心印度的成功会导致苏联在南亚影响力的扩大,所以,为了遏制印度,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美国先是宣布停止对印度的各种援助,包括8700万美元的贷款、31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7200万美元的食物援助;继而在军事上对印度进行威慑:美国“企业号”航母和7艘驱逐舰组成第74号特遣编队,开赴孟加拉湾。美国还鼓励其他伊斯兰国家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同时,美国警告苏联不要支持印度玩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但面对共同的敌人苏联,中美找到了共同语言。这种情势的发展最终导致,在巴基斯坦的牵线下,中美两大国由过去的夙敌到后来的握手言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国政治搏杀,历来都是这么让人不可思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人说,女人翻脸如翻书,笔者认为:大国翻书如“翻脸”。基辛格带给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的信息,温情脉脉:“如果北京出兵支援伊斯兰堡军事行动,遭到莫斯科的军事打击,美军将全力支援中国与苏联直接作战。直到中美的最后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白宫认为,由中国教训印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中印在领土争端上曾经大打出手过,何况中巴关系固若金汤。尼克松把印度描述为“一个阴险狡诈的民族”,而美国人普遍对印度没好感,认为印度人“自大得让人受不了”。美国议员们认为:“用中国人教训印度人,是苏联最害怕不过的事了。”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说前苏联是一个赌徒,那么美国则扮演着一个婊子的角色。在第二次印巴之战以后,美国第一个抛弃了被他称作“亚洲最好的朋友”的巴基斯坦。为了拉拢当时投报在前苏联怀里的印度,美国军方以各种名义拖延、暂扣了应该迅速交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而印度采购了大批前苏联的先进战斗机,彻底把巴基斯坦击败,取得了制空权。此时巴基斯坦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孤儿”,巴国一个政府资深人士对总统说:“我们已经被世界所抛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美国从来没有信誉可言,有的只是美利坚合众国的自身利益,"朋友″从来就是作爱用的手纸,必须用,随时抛,没有牺牲一说。第三次印巴战争虽然打了不到一个月,而美国则连一枪一弹也没有援助巴基斯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九、友谊不仅仅是感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果说前苏联是赌徒,美国像婊子,那么当时的中国便是巴基斯坦最穷却又最亲的亲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基斯坦最感激中国的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前,美国称巴基斯坦是其在亚洲最好的朋友,可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没开始,美国为了利益就把巴基斯坦给抛弃了,转而去拉拢印度,这让巴基斯坦十分的愤怒,没有了美国的帮助,巴基斯坦就没有武器和弹药,而印度却在苏联的帮助下得到了许多非常先进的武器和战斗机,印度因此取得了巴基斯坦上空的制空权,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说:“我们已经被世界所抛弃”,这时的巴基斯坦就如同孤儿一般无依无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时的印度心里十分高兴,看着弹尽粮绝的巴基斯坦,印度收复巴基斯坦的美梦马上可以实现,但是一个国家的出现却让印度大吃一惊,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当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支持巴基斯坦,站在它的身后,为它撑腰,中国当时立马给巴基斯坦提供了中国最先进的歼6战机,有了这些战机后,巴基斯坦重创印度空军,此后,巴基斯坦开始和中国产生紧密的交往,但七十年代中国发生的十年动乱使得中国无力分心帮助巴基斯坦,最终东巴被独立出去,成立了现在的孟加拉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巴基斯坦永远的记住了中国的恩情,在他们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中国向他们伸了手,所以他们要感恩中国,巴基斯坦对中国的热情感动了我们,汶川地震时,巴基斯坦捐赠的帐篷精确到个位数,想必已经是尽全国之力帮助我们了,巴基斯坦甚至还制定了一条法律叫“破坏中巴友谊罪”。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家针对与其他国家外交颁布的法律罪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不知道国与国之间到底有没有永远的友谊,但至少在现在,中巴友谊是真真切切存在,它是中国的兄弟。反观朝鲜,中国多少将士为此牺牲,可如今的朝鲜对待中国,实在是让人叹息。再看越南,靠吃中国的奶长大,却反过来狠咬中国一口。再有那个双头鹰的阿尔巴尼亚,吃中国喝中国,弹丸小国却狮子大开口,稍不满足,便翻脸不认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印军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镇拉合尔,即将突破巴军防御的情况下,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则中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措施的权力。正是这道声明迫使印度政府放弃了以武力彻底解决印巴科什米尔问题的想法,挽救了即将垮台的巴基斯坦政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的北京终于豁出去了,中国领导人所表现誓与巴国患难与共的精神,使中印关系再度处于冰冻状态。乃至新德里惊呼:“中国,为了巴基斯坦,什么事都能做了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度就此见好就收,当西巴基斯坦释放了孟加拉国和印度联军俘虏时,新德里决定撤军。一场中、美、苏裹入的战争乌云,遂消失在东巴上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历史角度坦率地说,当时中国高层对叶海亚·汗承认孟加拉国独立一事,是心态复杂的。如果中国国内没发生文革,相信当时的历史一定改写。但中国,毕竟,对巴基斯坦的声援和物援,让新德里开始怯战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回头从军事角度看一下这场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军伤亡1.1万人,损失飞机41架、坦克81辆、舰艇1艘。而巴军约有9万人被俘,损失飞机86架、坦克226辆、舰艇22艘。</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度通过发动这场战争,将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的版图上分离出去,成为独立主权的孟加拉国。一举解除了困扰印度多年的“东巴之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度之所以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从作战方面讲主要原因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是周密计划,精心准备,制定了避免两线作战,东重西轻,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在某些方向上达成了战争的突然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是集中了优势兵力,实施多路向心突击,分割围歼,使巴军首尾难顾,相互不能策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是快速机动,加快进攻进程。作为进攻一方,能够做到正面进攻与迂回、穿插相结合,地面攻势与空中、海上行动相配合,充分发挥了进攻作战的优势。这尤其是在战争后期,印军还使用了直升机和伞兵部队,快速越过江河障碍,断敌退路,使巴军来不及组织有效的防御,加快了战役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是各种攻势行动互相配合,展开强大的心理战,以强大的心理震撼使达卡守军不战而降。这些都是印军取胜的重要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虽也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在许多方面却不无教训可言。在政治、外交方面,巴政府平息内部动乱后,在积极争取国际力量的理解和支持方面显得软弱无力;在军事上,拘泥于阵地防御,未能针对印军的迂回迅速机动兵力,组织新的防御。西巴基斯坦军队也未能采取更为积极有力的攻势行动,以钳制和阻滞印军对东巴的进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制造的F-6(歼6)是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斗,据说击落了印度空军9架飞机。F-6是一种中、低空机动性能极佳的飞机,除“佩刀”式以外,其最大转弯坡度比任何飞机都大。此种飞机处于最大限度的加力时,其战斗重量推重比为0.85,故爬高性能可与F-104媲美,在中空以下的高度,其爬高性能比米格-21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早在12月8日,印度的2架苏7战斗轰炸机突袭巴基斯坦(不是东巴)的军事基地,巴基斯坦的哈斯米中校驾驶着中国生产的歼6战斗机迎战。歼6爬升到2000米的高空,翻转到苏7后面,将它们全部击落,保住了军事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许多F-6战斗机除了原有的3门NR-30型30毫米航炮外,还加装了AIM-9B响尾蛇式导弹。带领一个F-6战斗机中队的赛义德·萨阿德·哈特米联队长已成为巴空军的第二位尖子飞行员。哈特米在1965年飞“佩刀”式飞机时,声称击落了一架“蚊蚋”式和一架“猎人”式飞机。六年以后他改飞F-6,又击落了两架苏-7B和一架“猎人”式飞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十、练成铁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慎重对待出兵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1年12月12日上午,正在白宫开会的尼克松等人突然收到信息,说黄华要紧急会见美国政府要员。基辛格回忆说,“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只有特别紧急的状况中国才会主动传信,他激动地说,“毫无疑问,他们要行动了”。当天下午,黑格(基辛格的副手)面见黄华。黄华告诉黑格,中国不准备采取军事行动,同意美国将停火与撤军分开考虑的策略。中方的回复让美方感到意外,基辛格大失所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中国自身面临着文革的国内动乱局面和苏联在中国边境重兵威胁所造成的困难,所以在对外用兵上慎之又慎。中国公开表态坚决支持巴基斯坦维护国家统一的行动,还在5月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2000万美元的追加贷款,并紧急援助了大批作战物资。但婉拒了巴方直接军事援助的请求(巴总理布托在11月带领一个军事代表团访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国的底线是,如果印度真想颠覆西巴叶海亚·汗政府,中国将对印度采取炮击行动,并视情况决定是否派出部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为了威慑印度,中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一些军事和后勤准备,包括命令驻西藏的部队进入紧急状态,向西藏地方传送天气数据,在12月11日向叶海亚·汗总统保证将在72小时内向边界调动军队。12月16日,中国向印度发去照会,谴责印度12月10日派遣了7名士兵越过中锡边界测量中国领土,谴责这一行动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由于印度面临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苏联也警告说,中国有可能借道锡金进攻印度,印度在东巴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于12月16日宣布在西巴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也于次日接受停火建议。第三次印巴战争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巴国政治家的座右铭:任何时候如果相信了美国等于选择了被抛弃。在巴国分析中,中国对比西方对于巴国最大的优越性是“中国是中共领导的国家”,是一个传袭制度的国家,可以稳固坚持至少50-100年以上的外交策略,不同于美国几乎更换一个总统就会出现新的衡量朋友的标准。这对于巴基斯坦恰恰太重要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另外印巴战争期间,由于巴基斯坦方面的战术失误导致巴国的坦克部队受到重创,当时的巴国总理到中国向周总理求助,周总理的决定是尽一切力量援助巴国,随后,中国援助的坦克开进了巴国,由于当时生产数量不足,乃至于已装备到我军一线部队的坦克,也撤出一部分援助到了巴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是随之到来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也无力顾及巴国的战事,最终导致东巴被阿三强暴分裂,成为了第三个国家也就是后来的孟加拉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只是中国对于印巴战争的立场与援助,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用于中巴关系应该是最恰当不过了,时至今日,巴国对于中国援助的感恩之举源源不断,中国对巴国的支持更是牢不可破。美国带头在联合国制裁中国,巴国和古巴带头投反对票。来又是巴国为中美的外交搭桥,促成中美建交。在台独最嚣张的年代中国面对西方武器制裁有海无军,巴国暗地买法国潜艇偷运中国以供中国研究制造潜艇(好像是宋级潜艇的2种型号,后来美国公开此事法国拒不承认巴国也不吭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中国武器科研遇到瓶劲之口为难时,又是巴国将西方尖端武器转送我们。当中国汶川大地震时,巴国捐了战备储蓄的帐篷,乃至于数量上精确到个位数,这是一个同样是多地震国家给予我们的援助。当我国家主席访问巴国,巴国印出百万只流星红旗组成几十公里的长阵来欢迎。也门事件,巴舰队司令的铿锵誓言:“只要中国留学生不到,我们的军舰就不离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家针对与他国外交颁布的法律罪行“破坏中巴友谊罪”,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中国的兄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铁粉"怎样练成的?铁粉是在你最无奈最无力最绝望时,伸出援手的那个"穷人″,那个始终如一支持、无愧无怨帮助你的人,那个给你希望而不求回报的~哥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场不到一个月的战争将巴基斯坦一分为二,占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积16%的东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孟加拉国,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实现,但其妄图称霸一方的丑恶嘴脸也暴露无遗。</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此,南亚次大陆上各国力量对比发生明显的变化,被肢解后的巴基斯坦进一步拉大了与印度的实力差距。印度成为南亚唯一在经济上和军事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大国。</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硝烟散去,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人嘘唏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孟加拉国的独立,巴基斯坦人民痛心疾首。他们再也不能容忍叶海亚·汗的对印度先硬后软的行动,愤怒的群众把总统赶下了台;</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独立的孟加拉国,没有感激印度政府,反而因水资源的争夺与新德里拉开距离,靠拢伊斯兰堡;</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国则率先承认孟加拉国独立,转而寻求与印度改善关系,离间印苏同盟;</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苏联则感觉自己才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不久,便把目光盯紧了阿富汗;</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惟有中国看不惯苏联的霸权行经,以“五常”之一的身份,一票否决了莫斯科提议的关于孟加拉国加入联合国的决议草案……</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叫什么?这叫危难之际见真情,这叫生死一刻识友谊,这叫钢铁般的真粉丝,这就叫"巴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曾于2018年4月在《美篇》发表,今修改后再次发文。在中美贸易大战之际,中美两大阵营自然会出现站队现象。中国从来就不是挑战的一方,但从来也不怕任何挑战,因为正义从来不会屈服于邪恶,因为世界人民期盼和平发展的永远是占多数,而且中国也从来不会孤独,巴铁就是证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