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即将离开洛阳的当日上午,游览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白马寺因白马驮经而得名,该寺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是中国佛教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和“祖庭”。</p><p class="ql-block"> 据传东汉永平七年(64年),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p><p class="ql-block"> 永平八年(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p><p class="ql-block">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白马寺屡次受到战乱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拨款修建,成如今规模。</p> <p class="ql-block">到达白马寺时,游人已经很多,院内建筑风格与我国其他寺院相近,灰顶红墙砖瓦结构,砖石甬路,古木参天,院内多处牡丹园正值花开盛期,这在其他地方寺院十分少见。另我意外的是寺院深处竞有一个美术馆,恰有一个展览,作品皆禅意佛画,笔墨不俗。</p> <p class="ql-block"> 出寺侧门另有一院,分别为泰国,印度,缅甸等寺院风格建筑,如涉身东南亚异域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 午后,辞别洛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