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与“古南岳”

龙唐人

<p class="ql-block">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封泰山为“五岳之首”,并赐予“五岳独尊”的封号。</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还于公元前218年和公元前210年分别封立了衡山(注:秦朝时,安徽天柱山被称为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不过,秦始皇所封的五岳与我们现在所知的五岳并不完全相同,其中有些山峰的名字和位置存在差异。</p><p class="ql-block">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对五岳进行了重新命名和定位。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再次封泰山为五岳之首,并同时封立了霍山(南岳)、华山(西岳)、恒山(北岳)和嵩山(中岳)。这次封立后,五岳的名字和位置就基本稳定了下来,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天柱山(海拔1489.8米)位于安徽安庆潜山市,古代还被称为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封天柱山为“南岳”。</p> <p class="ql-block">  据《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发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p><p class="ql-block"> 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于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诏定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同时封东镇沂山、南镇会稽、中镇霍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为五镇,作为五岳之副。自此,南岳祭祀从安徽霍山向西南挪移至湖南,霍山被封为中镇,成为副岳。</p><p class="ql-block"> 至于隋文帝为什么要把南岳从安徽的天柱山改封到湖南的衡山?当时的传说是天柱山因为太过险峻,隋文帝爬不上去。所以才改封!</p><p class="ql-block">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五岳之中,4座都在中原,而南岳天柱山地理在长江以北,也太过偏北。而当时的长江以南的地方,在隋朝统一之前的南北朝时期,已经是得到大规模开发了,人口和经济比重在国内不断提升。再加上公元589年是隋朝灭陈的天下一统之年,所以隋文帝为凸显四海一家的意味,所以就将南岳从长江以北的天柱山改封到长江以南的衡山了。改称湖南衡山为南岳后,天柱山仍被人们尊称为“古南岳”。</p> <p class="ql-block">  五岳是由中国的历代皇帝所封立的。这些皇帝之所以要封立五岳,主要是为了表达他们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借此机会宣扬自己的统治权力。</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曾经在公元736年对五岳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祭祀;明朝时期,明太祖曾经在公元1370年重新修缮了五岳庙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岳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文学、艺术和传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还成为了旅游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湖南茶陵县历史悠久,设县较早。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茶陵县有云阳山,海拔高1130米。《湖南通志•名胜》载“湘水之东,名山曰云阳,上有神仙窟宅,瑞气盘郁”。云阳山方圆七十里,群峰耸立,丹崖流霞,飞瀑垂练,深谷笼幽,古洞藏奇。因云阳山的山水灵气和秀丽风景,历代道佛两教谓云阳山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的福地。</p><p class="ql-block"> 云阳山有不少传说,每一座山峰、溶洞、寺庙、书院都有故事。至今山上仍有炎帝神农氏祈丰台、洗药池、晒药坪、碾药槽、炼丹灶等灵迹。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证明:“云阳山即茶山,因陵谷多生茶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于1637年正月十一日就兴致勃勃地爬上了云阳山,并一游6天。徐霞客是冬天来的,云阳山的雪景让他赞叹:“竹树蒙茸,萦雾成冰,玲珑满树,如琼花瑶谷,朔风摇之,如步摇玉珮,声叶金石,偶振坠地,如玉山之颓”。</p><p class="ql-block"> 与别的山不同,云阳山不是缓慢上升的,仿佛拔地而起,虽最高峰海拔仅1130米,但垂直落差大,山上云雾缭绕。徐霞客在雾散后这样描述:云阳之峰,俱自西南走东北,排叠数重:紫云,其北面第一重也;青莲庵之后,余所由跻者,第二重也;云阳山,第三重也;老君岩在其上,是为绝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一2010年我两次去云阳山拍摄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南岳牌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半山中的云阳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阳仙前广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从广场看云阳仙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阳仙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南岳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云阳山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古南岳题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神龟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子及道德经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子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夕阳西下的云阳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杜鹃花与峰顶</span></p> <p class="ql-block">  明嘉靖版《茶陵州志》卷下载:云阳山“唐初曾封为南岳。内史刘晏如郡奏曰:‘虽甚灵异,峭绝莫俦。奈何西峡峻险,水石潺岩,虽禹凿龙门,莫能并其高峻;秦开牛径,未足比其幽深。切虑艅艎莫济。’遂乃罢封。”</p><p class="ql-block"> 而对云阳山封为南岳,又被罢封的由来,民间有另一种传说:传说南岳圣帝云游四方名山,为建造南岳宫,考察了南方的许多名山,都不中意,唯独对风景秀丽,山水灵异的云阳山情有独钟。于是,他坐在紫微峰上数山峰,看有没有七十二座山峰,给七十二位地煞星安神定位,保四方平安。云阳山本有七十二座山峰,可他忘记把坐在屁股下的紫微峰数进去,所以他数来数去,就只有七十一座山峰,还有一个地煞星不能定位,不能安神定位的地煞星就会作乱。南岳圣帝只有无奈地另选衡山建造南岳宫,后来,观音菩萨赴南岳宫落成庆典宴会时,听到南岳圣帝提起未能在云阳山建造宫殿的遗憾,特地绕道云阳山游览,发现是南岳圣帝忘记数坐在屁股下的紫微峰,才把七十二峰数成七十一峰,观音返回衡山,告诉南岳圣帝,南岳圣帝后悔莫及,便率众神在云阳山上建造避暑行宫,规定每年的农历六、七月来此避暑。</p><p class="ql-block"> 虽然当地有封与罢封“南岳”一说,但老百姓早就将云阳山视为“古南岳”,逐渐形成了“六月,七月朝云阳,八月朝衡山”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云阳山山水灵气,它的雄姿秀色,仅次于南岳衡山;佛、道共存的文化和当地民间传说造就了云阳山独特人文景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