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共品教学韵,交流齐蓄成长力

似画如风🌸💫🌻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8日,北京教育学院与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协同开办的“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小学劳动项目设计与实施(朝阳班)”第四期培训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幸福校区)顺利进行。</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之后是专家深入细致的点评。</p> 课堂展示  共同成长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由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的王晓松老师带来的《制作卡牌游戏》,这是一场将劳动与科学、数学巧妙融合的教学活动。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以小学科学中“生物与环境”里的食物网知识为基础,自制卡牌游戏。</p><p class="ql-block"> 课堂中,学生不仅要运用科学知识设计游戏规则,还需通过劳动亲手制作卡牌。从确定尺寸、用三角尺画垂线、到裁剪、书写卡牌名称,每个环节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过程还涉及数学知识,如卡牌大小的统一。此次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巩固了知识,提升了劳动技能,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新思路。</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刘森然老师带来《茶品谷雨春》特色课程。课上,学生们通过自主搜集谷雨茶资料,化身“小小讲解员”,分享谷雨茶的文化内涵与传统习俗。随后,他们仔细观察信阳毛尖、安吉白茶、龙井三种茶叶,从外观、色泽等方面挖掘各自特点。</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不同冲泡方式环节,学生们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根据茶叶特性选择适宜冲泡法,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劳动的乐趣。这堂课巧妙融合劳动与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体验中传承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刘畅老师执教的《沐香扶谷雨——谷雨药茶探秘》一课,展现劳动与传统中医药的跨学科魅力。</p><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刘老师向学生讲解药茶祛湿健脾等养生功效,传递中医药文化智慧。随后,学生结合家人、身边人的体质与需求,明确药茶制作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小组研讨确定操作步骤,动手称取药材、制作药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劳动实践。最后,学生根据药包特性,选择适宜水温冲泡,在调配茶饮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p> 专家点评   细致入微 <p class="ql-block">  最后,叶一粟老师对今天的三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三节课设计颇具匠心,若能进一步深化高阶思维培养将更上一层楼。建议以探究性问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小组讨论,利用科学的量规细化合作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协作中发挥优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开放任务边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个性化的方案设计,以此激发创造力与分析能力。教师需格外珍视学生的思维生成,给予充裕的反应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从知识接受到思维创新的蜕变,让课堂成为思维绽放的活力场域。</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热烈讨论,并纷纷在UMU学习平台上对几节课进行留言,肯定了几位老师的精心设计,并提出宝贵建议。</p> <p class="ql-block">  此次课堂展示与专家点评,为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融合指明方向。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既能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又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未来,教师们将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更多跨学科融合的优质课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