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梅香》连载,第三章《城里逐梦年华》,(五)梅落安居处

李儒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梅落安居处。</b></p><p class="ql-block"> 1986年的秋天,金风悠悠地拂过大地,带来丝丝凉意。政收到了组织的通知,调他担任县茶叶示艺场党组织书记,副科级职务,因在乡镇基层工作,享受正科级待遇。<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县茶场规模不小,作为国有农业事业单位,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职工就有三四百号人,算上家属,足足有一千几百人口,宛如一个小型社会。对于年仅33岁,参加工作才7年的政来说,骤然成为这个性质特殊、环境复杂、职责重大且工作任务艰巨单位的一把手,内心的压力和忐忑可想而知。工作自然不</span>像在机关那般清闲自在,自然也没多少时间顾及远在安化山里的妻子和孩子。</p> <p class="ql-block">  花梅那头呢,粮站规模不大,领导加上员工拢共才几个人,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划分得清清楚楚。花梅每日在粮站里忙碌,兢兢业业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下班后,等待她的还有两个年幼孩子的吃喝拉撒、学习生活。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其中的艰辛旁人根本无法体会。山里的生活条件本就艰苦,孩子们读书学习的环境更是差强人意。一个七八岁、一个五六岁,正是需要良好教育环境的年纪,可在这山冲冲里,简陋的教室、匮乏的学习资源,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把妻子和孩子调到自己身边,成了政心头最急切的渴望,也是当下最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开始四处奔走。他一趟趟地往领导办公室跑,诚恳地汇报自己的实际困难,言辞中满是对家人的牵挂和担忧;又频繁出入各个相关单位,仔细咨询调动的政策和流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还不辞辛劳,往返于益阳、娄底、安化和省府之间,路途的颠簸、奔波的疲惫,他都默默忍受。每一次送报告、递资料,他都满怀期待,甚至不惜低声诉苦求情,只盼着能早日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困难。</p> <p class="ql-block">  日子就在政的忙碌奔波中悄然流逝,又是一年花梅的生日到了。这已经是花梅在山区粮站度过的第三个生日了。那天,政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尼龙袋子,踏上了回家的路。他这次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先从县茶场搭上前往梅城的班车,到清塘下车,再走十几里乡间公路,才到山区粮站的家中。回到家中,孩子们还没放学,女儿读三年级,儿子读一年级,两人的学习成绩虽说不上出类拔萃,但也还算说得过去。花梅一见到政,眼中瞬间亮起惊喜的光芒,连忙拉着他进了屋子。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p><p class="ql-block"> “调动的事,有眉目了吗?”</p><p class="ql-block"> 政嘴角微微上扬,抿嘴一笑,眼中透着一丝希望的光,说道:</p><p class="ql-block"> “正在努力,有点希望了。我那边粮食局已经签了接收意见。”</p><p class="ql-block"> “哦!”花梅一听,脸上瞬间绽放出喜悦的笑容,兴奋地说,“那是不是快成了?”</p><p class="ql-block"> 政无奈地摇摇头,打趣道:“想得美,这才刚开始呢。接下来,还得往你这边打报告,请求调出。听说粮食部门职工跨地区、跨县市的调动,还得省里统一研究同意才行。”</p><p class="ql-block"> 看着花梅眼中的光芒微微黯淡下去,政赶忙安慰道:</p><p class="ql-block"> “你这些年真的太辛苦了,再坚持一下。解决夫妻分居这种事,各级政府部门都是很重视、很关心的。”</p><p class="ql-block"> 之后的日子里,政继续马不停蹄地奔走在益阳、娄底、安化和省城之间,每一次往返,都承载着他对家庭团聚的期盼。漫长的等待中,每一份文件的流转、每一次沟通的结果,都揪着他的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政收到了省粮食部门同意花梅调动工作的通知。那一刻,他激动得眼眶泛红,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p> <p class="ql-block">  花梅顺利从安化调到涟源,被安排在桥头河粮站工作,这里离政工作的县茶场还不到5公里。两人赶忙着手办理户口迁移、小孩子转学等一系列手续,每一个环节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了差错。一切办妥后,花梅带着孩子们欢欢喜喜地搬家,住进了桥头河粮站。妻子在熟悉的家乡工作,周围都是认识的人,工作起来轻松愉快了许多;两个孩子也顺利转学到桥头河小学,这里的学校环境可比山区强太多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多样的教学设施,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有了质的提升。政每天早出晚归,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辅导他们做功课,曾经分居两地的艰难生活,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平静安稳地过了几年,政因为工作的需要,又调回了市机关,花梅也跟着调入市面粉厂。花梅母子三人不得不再次搬家,从桥头河搬到了蓝田街上。回首过往,人的一生,似乎总免不了要经历几次搬家。工作的变动、生活的奔波,都让人不得不带着一家人,收拾起所有的家当,迁往新的住所。可到底什么是家呢?字典里给出两种解释:一是家庭,二是住所。政和花梅觉得,夫妻两地分居时,妻子和孩子所在的地方,就是家;等夫妻调到一处了,那遮风挡雨的房子,便是家。房子在哪儿,家就在哪儿。从条件差些的房子搬到好一些的房子里居住,这就是搬家。</p> <p class="ql-block">  在这之前,花梅已经经历过三次搬家了。每一次搬家,都让她愈发深刻地体会到家这个字的沉重。她深知,想要有个更好的家,就得不断努力,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有能力把家安在自己向往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花梅母子好不容易解决了户口问题,全家欢天喜地搬到了政工作的县政府机关。搬家那天,花梅在老家的老屋周围缓缓踱步,眼神中满是留恋与不舍。那时农村的房子破旧不堪,抬头便能望见天光,屋顶上的瓦片稀稀拉拉,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将它们吹落;门窗也是摇摇欲坠,缝隙大得能塞进手指。一到晚上,老鼠在房梁上肆意穿梭,发出“吱吱”的叫声;蛇时不时从角落里爬出来,让人胆战心惊;蚊子更是成群结队,嗡嗡作响,演奏出一曲热闹却又让人厌烦的“交响乐”。猪栏和茅厕紧挨着住房,碰上闷热潮湿的天气,蛆虫都会爬进卧室和厨房,生活环境十分恶劣。花梅满心以为,搬进县机关,日子肯定能好起来。</p><p class="ql-block"> 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机关房子紧张,机关事务办给政安排的,是一间不到二十平的又矮又小的房子,屋里只有简易床、书桌等简陋的家具。昏暗的光线、逼仄的空间,让人感觉压抑极了。无奈之下,农村家里的大部分东西都只能留在老屋里,他们只搬了些被褥、衣服、日常用具和几件锅碗瓢盆,那些用得溜光的锄头、扁担、箢箕,还有排柜、抽屉、碗柜,都被遗留在了那座承载着无数回忆的老屋里。即便如此,花梅和政也觉得满足,毕竟不管房子大小、家具多少,只要一家人能整整齐齐地在一起,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鱼水粮站二楼住房]</b></p> <p class="ql-block">  三年后,花梅招工到安化,被分配到一个山区粮站工作,孩子们也都跟着搬到了妈妈身边。这里虽说山清水秀,风景宜人,但居住条件却更差了。一个被围墙圈起来的小院落里,矗立着一栋小小的二层楼房,一层是营业室和办公用房,二楼住着好几个粮站职工。花梅住的房间比政在机关时的还要小,只能勉强放下一张床,做饭的炉子都只能摆在走廊上。</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桥头河粮站。领导体谅花梅的难处,把营业室楼上一间曾经用作学习室的长形房子给了她。房子虽说有些破旧,墙壁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但胜在宽敞,摆上两张床后,还能放下桌椅用来吃饭。可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这样的住房条件,渐渐有些难以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了。孩子们需要独立的学习空间,可狭小的屋子根本无法提供。</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知道“家有广厦千万间,睡觉只需三尺宽”的道理,可真正能做到知足常乐的人又有几个呢?谁不盼着能有个舒适一点的居住环境呢?这一次,花梅一家要搬去的,是在市政府机关家属区购置的一套福利房。两室一厅,带一个凉台,还有一个小得可怜、蹲下去都不太方便的卫生间和一间小小的储物房,虽说面积只有65平米多,但在花梅和政眼中,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家。</p> <p class="ql-block">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终于有个厅房能放下沙发和电视柜了,孩子们也终于能和父母分房睡了……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花梅和政兴奋得难以入眠。</p><p class="ql-block"> 搬家那天,阳光格外明媚,微风轻轻拂过,嫩绿的柳条随风轻轻摇曳,舒展着柔美的身姿。葱郁的草地上,五颜六色的鲜花肆意绽放,与周围的绿色植物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仿佛也在为花梅一家感到高兴。<b>花梅一家四口,终于结束了自政参加工作以来长达15年的分居漂泊生活,拥有了一个安定又舒适的家,往后的日子,满是希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儒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4月17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草于娄底众一桂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