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 江 南 浔 古 镇

仁一

南浔古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北濒太湖,东接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南浔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原生态的水乡风貌闻名于世。 南浔始建于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因浔溪与南林两村合并而得名。明清时期,南浔凭借发达的蚕丝业成为江南经济重镇,尤以“辑里湖丝”著称。1851年,辑里湖丝在伦敦首届世博会斩获金奖,成为中国首个国际奖项的工业品牌。近代,南浔商人涉足金融、铁路等产业,推动了中国早期民族资本的发展。 “一部民国史,半部在湖州”,而这湖州的半部中,又有一半在南浔。其代表人物张静江,用其张家雄厚的财力,支撑起了孙中山的革命及国民政府。 张静江(1877-1950)出身南浔丝商巨贾家族,家族以经营丝业致富。张静江早年资助孙中山革命,被誉为“革命圣人”,孙中山曾题赠“丹心侠骨”相勉。他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主持1929年西湖博览会,推动工商业发展。晚年淡出政坛,皈依佛门,1950年病逝于纽约。 <p class="ql-block">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曾在经济上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来甚至把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和发展实业的动力,称孙中山为“生死与共的友人”。孙中山为此题赠“慈母”、“同仁”给梅屋,他们之间的友谊长达三十多年,孙中山逝世后,梅屋为缅怀故人,斥巨资铸造四尊孙中山全身铜像,分别置于南京中山陵,广州黄埔军校旧址,澳门“国父”纪念馆,并同时铸造100尊半身小铜像赠送给国民政府要员,其中南浔人分得两尊,其一为庞青城,另一为张静江。</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故居的展品</p> 尊德堂正厅悬挂张謇题写的黑漆金字匾额,两侧为孙中山手书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联则为翁同龢所题“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div>故居由张静江之父张宝善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所建,后经扩建形成宏大规模。</div> <p class="ql-block">张静江故居精美的门楼</p> <p class="ql-block">木雕</p> 张静江故居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东大街108号 <p class="ql-block">金家是清末民初南浔古镇有名的艺术世家。金家四代,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第一代发家人金桐,打拼金家基业;第二代金焘子承父业,振兴家业,扩大经营,积累财富;第三代金焘子女(金城、金绍坊、金章)留学欧美,学有所成,都是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家;第四代更是了得,金开英是“中国石油事业的先驱和炼油第一人”。金家还是当代著名的收藏家和文物鉴定大家王世襄(金章儿子)的外婆家。</p>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资富能训惟以永年”正厅楹联是金绍城书写的 &nbsp; &nbsp; &nbsp; &nbsp;1949年后,金氏承德堂收归国有,上世纪50年代之后,承德堂中轴线及西轴线前两进宅第为南浔粮管所办公及售粮的地方。西轴线部分建筑及东轴线建筑为居民用房,其庭园旧址现为学校。 金家家风优良,发家人金桐一支人才辈出,在教育金家子弟时形成了一套“四要三不准”的立身处世准则,即:勤俭、敬顺、无私、去邪,不准嫖赌、不准抽大烟、不准缠足。此后金家便以管理严格、风气开化为南浔人所称道。 <p class="ql-block">金家砖雕门楼上,镌刻的“心地芝兰”、“永建乃家“四字箴言,是金桐的座右铭,以示做人以德为本、以俭为荣、以心为善的儒家思想,用来警示家族代代相传。可惜的是这个门楼上镌刻的“心地芝兰”现在看不到了,只留 下了一些痕迹。</p><p class="ql-block"> 2017年,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金氏族人重聚承德堂,在中轴线二进的“心地芝兰”砖雕门楼前,留下了一张“世纪合影”(右则照片)。同一主题同一景别的照片,上一次拍摄还是1906年(左则照片)。</p> 1906年拍的照片上“心地芝兰”非常夺目。 砖雕门楼上镌刻的“永建乃家”没有了,只留下了字迹。 <p class="ql-block">南浔宜园,又称庞家花园,是浙江湖州南浔古镇的五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园林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宜园入口处很小,门上题有“鹿门旧德”砖雕,典故源自汉末隐士庞德公</p> <p class="ql-block">宜园由晚清庞元济(字莱臣)于1918年在其家族祠堂“鹿门旧德”旧址上扩建而成,占地约20余亩。</p> <p class="ql-block">宜园里的厅堂</p> <p class="ql-block">园林分为外园与内园:外园紧凑曲折,以廊、假山、云墙分隔庭院,亭台楼阁以曲廊相连,展现江南园林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宜园融合传统江南园林风格与近代工艺,布局疏密有致,步移景异。</p> <p class="ql-block">园林分为外园与内园:外园紧凑曲折,以廊、假山、云墙分隔庭院,亭台楼阁以曲廊相连,展现江南园林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内园开阔自然,以荷花池为中心,设曲桥、荒岛,四周环列楼台亭阁,借自然风光营造田园意趣。</p> <p class="ql-block">园林分为外园与内园:外园紧凑曲折,以廊、假山、云墙分隔庭院,亭台楼阁以曲廊相连,展现江南园林的精致。</p> 2014年,大运河(頔塘故道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成为首个整体列入世遗的江南古镇。<div>河两岸既有商业街道,又有众多高品质的私家大宅第和江南园林,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与大宅园林交相辉映的街区特色。</div> 京杭大运河支流“頔塘”从南浔贯穿而过。頔塘故道是江南运河支线河道頔塘的重要段落,西起西栅祗园寺旧址,东至东栅分水墩,全长约1.58 公里,宽约50 米,全段护坡均用块石砌筑,间有多处河埠及支流。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以运河为骨架,其间又有许多河流纵横交错,街和民居沿河分布,随河而走,以南东街、南西街为串联,构成了十字形格局,街巷肌理完整,河道水系基本保存。这是在十字码头拍的双桥。</p> 洪济桥石桥横跨河面,行人来来往往。 <p class="ql-block">在南浔看到了类似江苏周庄的“双桥”。一座石拱桥、一座石板桥(通利桥)。</p> <p class="ql-block">通利桥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最初由江州参军华文胜主持建造,原名 “华家桥”。咸丰八年(1858),为适应市河航运需求,通利桥改建为单孔石梁桥,桥长 14.5 米,宽 2.5 米,高 4.4 米,跨度 5.2 米,形成了如今的基本形制。桥柱刻有对联:条水南来,壤接乌青之逶;文峰西峙,波涵奎壁之光。桥身两侧嵌有浮雕石板。通利桥虽不大,但桥型结构精美,历史悠久,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现仍屹立在市河上。</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可俯瞰十字河两岸的枕河人家</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上可俯瞰十字河两岸的枕河人家</p> 河上有可通航的大桥,也有这种只供行人的小桥 十字河两岸是商业街道,沿河成街的江南水乡小镇风貌 南浔依水而建,南浔人家傍水而生。 河两岸的商业街道 河两岸的商业街道 青石板铺的商业街道 古街深巷迂回曲折、纵横交错 这样的灶台已不多见了 <p class="ql-block">广惠宫也曾称三清殿。据镇志载,广惠宫“宋时止一殿,奉祠山神像”。南浔人以张王庙称之。于2003年上半年重建。宫前石桥即南浔三大古石桥之一广惠桥。</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西街12号的这座教堂,也称耶稣堂,原名斯乐德堂, 1958年教堂改为民屋。“文化大革命”中教堂关闭。1986年落实宗教政策,耶稣堂归还并重修,1987年3月29日,举行复堂礼拜。</p><p class="ql-block">教堂由美国传教士于1927 年主持建造,是南浔近代开埠后西方宗教文化传播的标志性建筑。抗日战争时期,教堂曾作为难民庇护所,见证了南浔人民的苦难与抗争。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南浔会议旧址,粟裕等将领在此部署作战计划,为解放上海奠定战略基础。这段红色历史赋予教堂双重身份 —— 既是宗教场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教堂附属的慕德女校(后更名南浔基督教小学)是南浔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开设国文、算术、英语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女性知识分子。此外,教会医院为当地居民提供西医诊疗服务,推动了近代医疗技术的传播。 <p class="ql-block">南浔丝业会馆坐落于古镇南东街 90-91 号,西临南市河,是近代江南丝商文化的核心地标。这座 1912 年建成的会馆,不仅是南浔丝业公会的办公议事场所,更承载着中国近代丝绸贸易的兴衰记忆,被誉为 “辑里湖丝走向世界的起点。</p><p class="ql-block">会馆占地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门面采用西式花岗岩立柱券门、传统青石雕刻牌楼的组合样式,大门上至今仍有用英文书写的“Silk Guild”横额。</p> 大厅又被称为“端义堂”,抬梁式结构,飞檐翘角,步梁上雕双凤、牡丹等图案。屋顶为歇山顶,梁架结构为柱梁式,净高15米,2013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院中的四棵古树。</p> 门口的狮子与我们记忆中的好像不一样 南浔商业会馆位于南浔镇镇西街79号, 1926年,由丝业公所董事长梅履中等发起成立了南浔商会。于1926年筹款3万多元在此建造了会所,面积约1000平方米。解放后,南浔商会旧宅作为南浔镇政府的办公地点,1998年10月,南浔镇政府搬迁新区,现址改作南浔史馆。 南浔商业会馆大门口 周庄、乌镇、同里、南浔、甪直和西塘,是江南水乡古镇最著名的六大古镇。南浔古镇不仅是以“富甲”著称,而且古镇的秀美水乡景色也保持得十分纯粹原始,是一幅秀丽、生态的江南水乡风情美景。 <p class="ql-block">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p> <p class="ql-block">几个小时急急急忙忙的逛了一下南浔,做美篇纪念并与大家分享。下次再来,一定去看看“江南第一巨宅”的张石铭旧宅;被称为“红房子”的刘氏梯号;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以及原生态民居群落“百间楼”。</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