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圆明园被抢劫焚毁至今已经一百六十五年。圆明园遗址公园虽然遗迹残犹存,但是谁能还原当年历史的悲催场景?好在英法联军强盗们为了标榜吹嘘自己,还是留下了一些历史回忆的片段。</p><p class="ql-block"> 法军中校杜潘是位名副其实的强盗,(原为少校,后升中校,回国后又被提升为上校)他在法国欠下一大笔赌债,无奈参加远征中国。他在圆明园中盗窃了很多珍贵文物艺术品而大发横财。回国后不仅还清了赌债,还成为了当地知名富翁。其劣迹被人举报,后遭军方部门调查。所以,他日后只能化名瓦兰.保罗,出版了回忆录《远征中国》。</p><p class="ql-block"> 他在书中叙述道:“整个宫殿的后方,有一个比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湖还要大的湖(应为:福海又称东湖)。它的旁边围绕着三座建筑,右边的一座是文渊阁,里面收藏着大量的文书档案和中式书法墨迹,以及一些艺术品。另外的两座建筑里则尽是高贵的家具和丝织品。接着我们进入一个由渠、湖、山组成的巨大迷宫,所有的景物都是人工修造的。景物之间还零星地分布着一些配殿,因长期不使用而改造为仓库。在这些宫殿中有一座是路易十五时代风格建造的,(应为西洋景区的大水法、海晏堂、谐奇趣等建筑)里面的许多房间的地上都铺着巴黎格布兰厂生产的,带有法国徽章的地毯。墙上挂着类似法国宫廷美女的全身像,画像的下面写着她们的名字(应为宫廷画师郎士宁为乾隆宠妃们画的油画像)。”</p><p class="ql-block"> 他接着绘声绘色地描写道:“更远处有一座巨大的寺庙,呈平行成平行四边形。约长800米.宽500米,围墙的高度超过8米。(应为舍卫城)寺庙里还有许多供奉的贵重祭品。在其中的一个神殿里,有一件精美华丽的铠甲,铠甲头盔的顶部是有一颗纯正的东方珍珠。珍珠被打磨得很精细如鸽子蛋一般大小。(乾隆皇帝的大阅兵甲冑,现藏于法国巴黎荣军院博物馆。但是帽顶上大东珠早已不翼而飞)。”</p><p class="ql-block"> “寺庙墙外建有一座高三米且非常宽敞的长廊,围墙表面凿有不计其数的小壁龛,里面有镀金的铜制小雕像。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估计铜像的数量超过70万或80万。这或许说明佛像的制造在当时的中华帝国非常盛行。(应该为七万至八万尊,如果按其所说这么大数量的佛像可谓损失巨大。)寺庙的对面有一间与寺庙几乎同样巨大的宫殿。不过这里已变成一座仓库,里面堆满了丝绸丝绒的衣袍以及绣有五爪龙的金丝绸缎。(据其他资料显示,这批绸缎够当时半个京城居民所用。)”</p><p class="ql-block"> 杜潘在回忆录中还说道:“大约2点的时候,英军总指挥(指:额尔金公使和格兰特司令)到达了圆明园。两国部队立刻分别任命了一名上校和两名军官组成一个委员会,负责挑选并评估值得赠送给法兰西皇帝陛下和英国女王陛下的宝物。委员会中法方成员包括杜潘中校以及福斯特和德克尔斯上尉。英方则由福利上校负责指挥。接着他们就开始挑选并且分摊宫中剩下的物品。但是许多最珍贵的宝物已经不见了,行动最终在天黑后结束。”</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十月七日当天下午,一群法国士兵在几位太监的指引下,发现了一处皇家藏宝的地窖,就在九州清晏殿堂旁边。蒙托邦和额尔金等人听说后很快赶到那里,他们看到这个地库里面的金锭和银锭已经堆满了,事后统计总价值约合80万法郎。另外还有不少珠宝盒装着礼仪用的朝珠。此外还有玉石、翡翠、琥珀和珊瑚做成的各种各样的大小珠串(皇家专用的东珠串成的朝珠和奇楠香朝珠等)。</p><p class="ql-block"> 凡是去过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人,都知道九州清晏殿是圆明园里最重要的皇家殿堂。该建筑群位于圆明园的西部,南临前湖,北靠后湖,周围有九个人工岛,占地约70万平方米,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寝宫所在地(现为“三一八”烈士公墓)。历经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在这里居住。里面的金银珍宝以及各种文物艺术品,还有宫廷家具、珍玩等都是最为精美的,可以说是件件价值连城。</p><p class="ql-block"> 后来法军那位搶劫主犯,蒙特邦将军在自传里为自证清白,辩解道:"我已派人通知英国格兰特将军,请他和额尔金勋爵一起来到这里,我们平分了那些财物。但我们只能拿走其中极少一部分,因为即使有200辆车,也弄不走那座宫殿里的所有好东西。(他指的仅仅是圆明园里的九州清晏殿的珍贵艺术品)。”他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又补充说:"当时由于我们的交通工具有限,不可能把里面的东西全部弄走"。其实,这个只有天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10月7日下午,蒙特帮将军又去圆明园宫殿附近的各处巡视,那里距法军营地不远。回来的路上,他发现在一间库房里堆放着一些马车和成套的镀金镀银马具,一看就知道是欧洲货。那是英王乔治三世维多利亚女王的祖父赠给乾隆皇帝的礼物。(即1793年由马戛尔尼勋爵送来的那些礼品都原封未动。另外还发现了两门榴弹炮及全套配置,上边刻字的日期是1792年。)</p><p class="ql-block"> 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时,乾隆已是八十三岁的老人了,虽然还未老年痴呆但毕竟是耄耋老人了。那时英国还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敢贸然发动对华战争。乾隆总怀疑这些金毛碧眼的洋人不怀好意,所以没有批准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提出的开放通商口岸的要求,当然也就错过了改革开放和西方文明接轨的机遇。</p><p class="ql-block"> 英法联军究竟在圆明园里进行了什么样的抢劫活动?敬请关注《英法强盗眼中的圆明园(之四)》。</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