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絮语】虚心使人进步

汪海

<h3>  我收藏有一方把掌大的小砚,瓦形,砚池、砚堂设计和起边都十分讲究,砚额上镌刻的“虚心”两字篆书铭文,更增添小砚的文人气。从材质、气质上看,似晚清民国时期的苏州蠖村砚。苏工苏作追求极致的精致、完美,蠖村砚多小巧典雅之作。</h3> <h3> “虚心”一词本意是不自满,不自大,能接受别人意见。我们这一代多数人记得毛主席他老人家的那句至理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成长过程中,每当取得一点小成绩时,老师、家长都会拿这句话反复敲打我们,让我们不要骄傲。<br><br> 先贤们很早就将“虚心”作为做人智慧。《尚书》中有“谦受益,满招损”的说法,强调谦虚使人进步,自满招致损失。这一思想被后世广泛引用,如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此劝诫帝王需保持谦逊。《尚书》,即上古之书,亦称“书经”,是一部记言的古史,被列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是一部治国之书、制典之书,也是做人的智慧之书。<br><br> 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夫子可以说是“虚心”做人的实践者。他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重要思想。孔子拜老子,态度诚恳、谦卑,于是送别时,老子送了孔子两句赠言:一个人如果喜欢议论别人,即使聪明过人和明察秋毫,也只会将自己推向死亡之路;如果总是揭发他人的缺点,即使博学善辩、见多识广,也只会使他身临险境。作为儿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作为大臣也不要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孔子顿首道谢,说:“弟子一定谨记在心!”因为孔子意识到,这番劝诫,仿佛一面镜子,让人反思自己的锋芒与言行。学会低调谦逊,不随意揭人短、不争高低,是一种长远的智慧,也是一种平和的人生态度。“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谦逊如江海般包容,方能汇聚众流。老子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喻谦逊,认为“柔弱胜刚强”,虚心是顺应自然之道。这是道家的智慧。<br><br>  </h3> <h3> 生活中你会观察到,有大能耐、大成就的人往往都低调、谦虚,听的进别人意见。社会也这样,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注重反思,找自己两千年文明史的问题,谈几十年革命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看自身差距。后来大家也看到了,到处充斥着“利害了”的喧嚣,自信满满,韬光养晦也不再要了,说是实力不允许了。结果大家也看的很清楚。<br><br> 扯远了。一方好的文人砚应有“谦谦君子”之风。一是要有好底子,材料、雕工要精良,“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多崇尚先人的质朴之风,简素自然,清雅内敛,不繁褥,不夸张。以流畅的线条取胜,造型洗练。没什么多余的东西,处处干净利落。偶尔添几笔装饰,也加的委婉含蓄,点到即止。《论语》有云:“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就是质朴与修饰做的刚刚好。这就是修养。<br>  这方“虚心”砚,可作为一案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