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间:2025年4月16日</p><p class="ql-block"> 出镜:幸福的小鱼儿、晓张、缥缈之云</p><p class="ql-block"> 主要拍摄地: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中山 园、适园、兴国园)</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和幸福的小鱼儿、晓张乘地铁S1线到江阴中山公园站,徒步观景,游玩了附近的几个景点。</p> 第一站:中山公园 <p class="ql-block"> 出地铁口,才走了没多久看到广场上跳舞的人群,晓张和小鱼儿就心痒脚痒了,两个人把背包往地上一放,就跳起舞来了。</p> <p class="ql-block"> 中山公园位于江阴老城区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内涵积淀浓厚的古园林。据记载,中山公园原名“万春园”,始建于宋代,又曾名“清机园”、“季园”、“寄园”,后为江苏学政衙署后花园。清末,园内开挖“玉带河”,堆筑土山为“万寿山”,公元遂更名为“寿山公园”。1912年孙中山先生来江阴视察黄山炮台,应地方乡绅邀请在城隍庙桐梓堂发表演讲,并寄语“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励实、南菁二校师生在园内捐建汉白玉纪念塔以奠之,公园亦正式定名为“中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 公园内八棵古紫藤,其中两棵为宋时旧物,是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先生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 万寿亭以及亭子周边繁花满枝的刺槐树、果实累累的梅树。</p> <p class="ql-block"> 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聚奎亭位于万寿山南麓,俗称“状元亭”,亭柱和檐石上专刻有云龙出海、双狮戏珠、凤凰朝阳、鲤跃龙门等精美浮雕。江阴历史上虽未出过状元,但却是江苏学政驻节之所,历任学政多是博学鸿儒,学问名满天下,一百二十四任学政中,有六名状元、三名榜眼、一名探花、八十四名进士,学政卸任后也多任朝廷重臣、封疆大吏。明万历三十年(1609年)知县许达道建聚奎亭,以此勉励江阴学子刻苦自励,中举夺魁。聚奎亭为方形落闸亭。</p> <p class="ql-block"> 艺园。</p> <p class="ql-block"> 妙高阁参观“剪刻峥嵘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展。当得知这些精致的剪纸都是出自天鹤社区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之手,不禁深深地被老人们的绘画功底和剪刻时的耐心细致而折服。</p> <p class="ql-block"> 每幅剪纸画都有它的丰富内涵,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具。比如这幅《暨阳腾飞》,把江阴的长江大桥、海轮、华西金塔、龙西大酒店、兴国塔都囊括其中了。</p> <p class="ql-block"> 观国画,作为门外汉的我对画作赞不绝口。偶遇了画作的作者,在征得她的同意之后给她以画作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赏画作的同时,萌生了想学画画的念头。要是能画出美丽的画作那该多好啊!展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次展示到下周一结束。我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欣赏到这些精美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广济古泉。</p> <p class="ql-block"> “生活是自己的,尽情打扮,尽情可爱。”因为喜欢这文案,我们与之同框了。</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要塞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曾经跟晓张一起爬武功山的江阴美女特地过来跟晓张叙旧,我们为这份美好的友情喝彩。</p> 第二站:适园(陈家花园) <p class="ql-block"> 适园位于江阴市城区南街198号,俗称陈家花园,因无意为园而适成之,故名适园。占地规模约为六亩,由江阴清末山水画师陈式金建造,其子陈燮卿续建,部分毁于庚申兵燹,抗战时又遭日寇破坏。新中国成立后,迭经政府拨款修整,恢复旧观,2008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拨款大修。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适园总体格局北山南水,环园皆屋,山以土筑,用天然黄石造园,讲究“得自然之理,成自然之趣”。山北有“得蝶绕云山馆”,西隅斗室名秋入琼波,旁有适安斋;园内有镜湖居中,水清如镜;湖北山峰叠翠,湖南有“水流云在之轩”,东连过香廊、曲桥,至秋声舫;舫前为响秋轩,舫后为易画轩,凡求画者须以诗相交换故名;湖之东北为“得爽亭”,南接曲廊,廊壁间存有晋王羲之换鹅碑、元倪瓒山水画,以及 明梁同书、董其昌等手迹石刻。</p> 第三站:兴国园 <p class="ql-block"> 兴国本无园,因保护兴国古塔而建。兴国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是太平兴国教寺的七级浮屠,楼阁式砖木结构。清嘉庆22年(1817年),兴国寺被毁,兴国塔被损,仅余砖石结构的塔身,砖砌塔体犹如指天的巨大毛笔,邑人称之为“文笔塔”。1925年在军阀混战的“乙丑围城”中,兴国塔再次遭受劫难,塔顶受炮火之中,遂成钢笔尖形,却依然傲立苍穹。</p><p class="ql-block"> 2002年江阴市政府修建兴国园,以古塔为主景,用砚池来分景,建造了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脉络的大雅堂、椒山亭等仿古建筑,再现了江阴已消失的“善政桥”、“暨阳桥”等古桥,体现了宋代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诗中有画”,演绎了江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宣扬了江阴人民“人心齐,民心刚,敢攀登,创一流”的不屈不挠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静闻堂。</p> <p class="ql-block"> 兴国寺石经幢:兴国园西建工程破土的时候,时不时有雕花刻纹的青石碎件出土,其中有一块有铭文,经辨别为“咸通十一年”等字样。经考证,咸通是唐懿宗皇帝的年号,推测这些碎件是唐代遗留下来的,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又因为出土地点紧邻兴国宝塔,推断出这些碎件是兴国寺院的旧物,又因此推断出兴国寺应该是始建于唐代而不是宋代。</p><p class="ql-block"> 经幢是一种特殊的塔,是由刻有佛像经文纹饰华丽的青石累迭而成的,共十九级,高约两丈多。古人认为接近经幢会有福慧双臻的效果,让经幢的影子映到身上或者身上沾上经幢上的灰尘都可以消除罪孽,逢凶化吉。</p><p class="ql-block"> 如今唐幢宋塔相映益辉,成了兴国园的镇园之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