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计划4月12 - 13日循着徽州天路蜿蜒的轨迹,奔赴新安江画廊的水墨长卷。未料11日的狂风暴雨叩响旅程前奏,我们终究风雨兼程,开启这场与皖南山水的浪漫邂逅。</p> <p class="ql-block">4月12日,路程中一直在下雨,我们在服务区集合后,决定第一站,先去歙县万二村。</p><p class="ql-block">来过一次的我,记得道路难行,这次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在快到万二村时,车子被修路堵在村子下面了,一度怀疑开错地方,直到看到这个村卫生室。</p> <p class="ql-block">万二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西南部山间,从昌溪村口右转上山约5公里即到。始建于明代末年,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初叫“王村”,后汪姓族人迁入,经协商取王、汪两姓谐音改为“万二村”。</p> <p class="ql-block">二十余条街巷全部由青石板铺就,横贯全村,石阶逶迤,连通村庄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进村的时候,停止的雨又下了起来,往上走走,因为雨大就没上到古村的最上面。和四年前比较村庄没有变化。</p> <p class="ql-block">整个古村落呈梯状分布,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从远处看宛如一座大城堡,被誉为“徽州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听说这里的造房工匠因为石头造房手艺高,被派到修建布达拉宫。我们笑着说,故事来凑的节奏。后来看了村里的图标,还真这么说的。</p> <p class="ql-block">说归说,笑归笑。古歙南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万二十八街,除了屯溪街,就数万二街。”可见曾经的繁华。</p> 现在的村庄里基本上看不见年轻人,沧桑的老宅和坐在家门口聊天的老人和来回奔跑的小狗,让这本来就不大的村庄显得更加有岁月感。 <p class="ql-block">最佳摄影点,周团指定这三条线的拍摄。</p> <p class="ql-block">雨中我们离开万二村。万二村就好像是遗世而独立的世外桃源 ,没有什么游客,更多的是村子里原汁原味生活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在深渡简单用餐。国林同志说新安江画廊下雨不玩了,我们今天开去璜田乡住宿,这样可以从徽州天路东入口入,西入口出,回合肥。</p> <p class="ql-block">车行在雨中,看看车子右边是条河流,地图上看了一下这就是新安江,下午前往璜田乡的路,基本是沿着新安江前行的。窗外景色甚好,和司长说我们赶路也要看景。于是在江边的观景台停下来。</p> <p class="ql-block">两岸山峦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像是被丹青妙手晕染过,墨绿、浅灰交织,朦胧中透着几分神秘。山上植被郁郁葱葱,经雨水冲刷,愈发鲜亮。几户白墙黛瓦的人家错落于山脚,在雨雾中似有若无,如淡墨点染在山水长卷间,增添了几分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正赏景,故事来了,吴哥和师兄发现车子轮胎瘪了。在试着打气后发现仍旧不行,决定换备胎。打伞的打伞,卸车轮的卸车轮。每个人都在忙,我在记录^_^……</p><p class="ql-block">很快地车子换上了备胎。</p> <p class="ql-block">这时依旧烟雨濛濛,新安江笼着一层薄纱。江面上,游船悠悠驶过,划破这方静谧。两岸青山在雨雾中若即若离,江边枝叶低垂。这一刻,时光慢下来,喧嚣远去,只余这水墨般的诗意流淌,仿佛心灵也在这山水间寻得了归处。</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一个古桥附近停下来。看着水流,和胡主任说起丝光流水的拍摄方法。师兄在旁边说是不是应该在水的下游拍。我是你会啊,他说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好吧,高材生的见地。</p> <p class="ql-block">因为轮胎还要补,一路上不再停留,下午快5点赶到璜田乡找到了修车铺。修车的时候,和范范从修车铺的小巷子下去。发现一片绿野仙踪。远处山峦隐约,与眼前的小河、石桥、绿树,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悠远的乡村画卷,满是自然的清新与诗意。</p><p class="ql-block">周团打电话让我和范范去定住宿地,吴局开车、师兄我们四人去了镇上,看了房间定了下来。另外一车五人也到了,于是放下行李点好晚上的菜,打牌的打牌,出去采风的采风。</p> 以为周团打牌,结果背着相机和我们一起出来了。依旧顺水而上。这个村子是胡埠口村,璜田乡镇政府所在地。 <p class="ql-block">走进村里,依山而建的房屋,门前菜园地,胡经理关于是茶树还是辣椒在哪里讨论。然后范范指着几棵不大的辣椒说这是辣椒。我们又笑了,说范范都知道哪个辣椒。于是和周团同时又想起当年和刘哥说的,田星都会了。</p> <p class="ql-block">往村子里走去,璜田乡是徽剧重要发源地之一。古歙流传 “徽剧之源在徽州,徽州最数曹徽班,徽班名角在街源” 一说,璜田乡每逢节庆有自导自演徽剧祈愿的传统,徽剧在这里本味传承。</p><p class="ql-block">“义合台” 古戏台有着600年的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年节时还有演出,村里老人说。</p><p class="ql-block">一天的雨结束了,这时蓝天已现。</p> 问了一个老人,村里还有古建筑?老人领着我们往前走。这里很多老房子上文革的标语很多,时代的烙印。 老人领着我们来到村中胡氏祠堂前,说白天是开放的,这里以前是被用作村小学。也许是学生少了,也许是古建保护,现在恢复祠堂了。 <p class="ql-block">就这样走完了这个古村。7点半如约,饭店老板烧好菜,味道还不错,在微醺中结束了12日行程。</p> <p class="ql-block">4月13日,凌晨的村庄安静,六点钟看看窗外已经大亮。叫醒周团,一起出去走走。</p> 风雨结束,一夜过后水变得清澈。<div>7点退房,吃早餐。</div> <p class="ql-block">路途不长,很快到了蜈蚣岭。想想看昨天去璜田乡路中看到徽州天路东入口,我们早已在徽州天路上了。</p> <p class="ql-block">蜈蚣岭原名仙源,后因与长标乡贤源大队同音易混淆,且村中以方氏、胡氏、吕氏三姓为主,又因中山石板路与两旁山路形似蜈蚣形,兼及不忘祖源 “吴公岭” 的谐音,于新中国建立后改为蜈蚣岭大队,1983 年大队改为村,沿用至今。</p> 我们顺着山道往上,村子在山洼里。 海拔 800 多米,四周群山环绕,全村总面积 5.86 平方千米,位于 “只见青山不见田” 的街源腹地。 1958 年冬开始修建,歙县响应 “向大寨学习” 的号召,历经 20 多年,全村 800 余亩梯地发展成集体连片,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山石砌茶园。 站在高处眺望,这个工程真是浩大。爬个山都累,这些是原始的工具开山垒石堆埂成梯田,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农业工程。 山里采茶的老人。 下山途中,风光无限。 <p class="ql-block">景色迷人,走错路了。发现时,我们四人往山下走了一个小山坡了。</p> 村民看到我们让顺着石头小山道往上走,汗透衣背。 文革时留下的房子,远远的是村委。这里保留着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标语和遗迹,见证了特殊年代的建设精神。 <p class="ql-block">村口见到师兄和国林同志,他们说茶厂旁边一条巷子出来就到了,很近。擦着头上的汗很无语了。</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门口二层阁楼,应该是村民休息聊天的地方,可以眺望整个村子。</p> 远远地看见胡经理、余经理、范范扛着一箱茶叶回来。 <p class="ql-block">离开蜈蚣岭,往白际方向去,第一个观景台长陔岭观景台。我们进入徽州天路精华段。</p> <p class="ql-block">往下看,是我们刚过的长陔乡。</p> <p class="ql-block">周团说这牌子很俗,那就文雅的他再配一朵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山上开满杜鹃花。这一路两边的山上除了绿树,就是看到杜鹃花和紫藤花。</p> 下层的观景台。 第二个停留的观景台,金勺子观景台, <p class="ql-block">标志性的地方。一定要打卡。</p> 往下走,因为前两天的狂风暴雨,很多石块脱落,小的观景台一路没再停歇。 直到过龙岗观景台,才驻车观景。这里据说是徽州天路最佳观景台。 <p class="ql-block">路两边都有观景台,选了一个新建的上去,远眺景色不错。遇到一个镜头感十足的小女孩,周团和她一起拍了这张爷孙乐。</p> <p class="ql-block">对面观景台是观天路的最佳位置。和冬天不一样,天路只能若隐若现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留一张照片,过五年再翻起,感觉应该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春风拂面,春山浮绿。</p> <p class="ql-block">避过落石道路,到了最后一个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与挚友一同置身于山间观景台。远处山峦层叠,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暂别喧嚣,于天地间留存此刻的悠然自在,让这美好的时光,在记忆里深深扎根!</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基本下山路,往白际方向,因为两次到白际,餐饮一般,所以大家在往白际的路上找了一家温泉驿站吃午餐。</p> <p class="ql-block">饭店的后面是条溪流。阳光正好,我们邂逅山间溪流。</p> <p class="ql-block">蹲于石上,指尖轻触潺潺流水,任清凉漫过掌心。</p> <p class="ql-block">四周绿意环绕,古桥静立,这一刻,与自然相拥,时光都变得惬意。</p> <p class="ql-block">潺潺流水相伴,心在此刻沉静,暂忘纷扰,独享这片刻的悠然与自在。</p> <p class="ql-block">于溪边巨石落座,背后青山葱茏,身旁流水潺潺。</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旅行,在计划外,邂逅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餐厅的朋友打来电话。再看看这水,澄澈溪流,清可见底。水底石纹、沙砾皆清晰可辨,波光在水面闪烁。如玻璃般的色彩和质感。</p> <p class="ql-block">想起路上说的丝光流水,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吃完午餐,继续像白际出发,这次天路和以前是反向走法,倒是看到许多不一样的风景。有时感觉是一条新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车子沿着弯弯曲曲的窄的路面行驶,会车很难,驾驶车辆的朋友技术很棒。路过百丈冲瀑布,停下来。</p> <p class="ql-block">飞瀑如练,在绿意环抱中倾泻而下,奏响自然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栏旁,向那飞瀑伸出手,仿佛能触摸到自然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此刻,身心融入这山水画卷,记录美好,亦留存这独属于自然的震撼与宁静。</p><p class="ql-block">白际乡,没再停留。开始了回程的路。</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合影</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歙县万二村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徽州天路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徽州天路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徽州天路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徽州天路合影</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作品展示</h1>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静静流淌的河水》余立新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采茶人》余立新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奋斗出来的村庄》余立新摄</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村新貌》吴兵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奋斗》吴兵摄</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春山浮绿》翟文利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涧溪潺潺》翟文利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采茶》胡培峥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晒山货》胡培峥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农家大锅灶》胡培峥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蜈蚣岭梯田》范恒翠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桥流水人家》范恒翠摄</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烟雨新安江》范恒翠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个笑伙伴》吴国林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顶上的习语》吴国林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山深处的坚守》吴国林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砖黛瓦山水人家》吴国林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闲话家常》凌云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山采茶人》凌云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寻瀑》凌云摄</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神秘丛林》周清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警惕的猫》周清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采茶路上》周清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桥之映像》周清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写在最后:</b></p> <p class="ql-block">皖南之行:邂逅风雨与晴光</p><p class="ql-block"> 当生活的琐碎织成密网,困缚住身心时,一场奔赴皖南的旅行,成了逃离樊笼的出口。</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皖南就以一场风雨迎接了我们。细密的雨丝如针脚,缝起天地间的朦胧。踏入古村,青石板路被雨水洇湿,泛着温润的光。穿行在曲折的小巷,雨水打湿了肩头,却也洗净了心上的尘埃。雨中的古村,静谧而悠远,每一处角落都藏着历史的余韵,让人沉浸在这诗意的惆怅里。</p><p class="ql-block">沿着新安江行驶。江水在雨中泛起层层涟漪,像是被谁轻轻拨弄了心弦。江面上,雾气弥漫,远处的山峦,被烟雨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如一幅水墨长卷在眼前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第二天晴空万里。阳光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铺展在皖南大地。</p><p class="ql-block">蜈蚣岭梯田在晴空下美得惊心动魄。层层叠叠的梯田,像是大地的指纹,记录着岁月的更迭。站在高处俯瞰,那整齐的线条、深浅不一的绿色,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让人忍不住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拼搏奋斗的精神。</p><p class="ql-block">踏上徽州天路,一路风景如画。车窗外,山峦连绵起伏,像大地隆起的脊梁,层层叠叠的绿意,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停下车,站在路边,微风拂面,带着草木的清香。极目远眺,连绵的山脉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心也在这无垠的天地间渐渐舒展。</p><p class="ql-block"> 这场皖南之行,于风雨中感受古村的深沉内敛,在晴日里领略天路的壮美开阔。旅行的意义,大抵就在于此吧。它不是简单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是在不同的风景里,与不同的自己相遇。在风雨中学会从容,在晴光里懂得珍惜,让心灵在自然的滋养中重获力量,然后带着这份豁达与勇气,重新回到生活,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感谢:师兄、国林同志、吴哥一路辛苦安全的驾驶!</p><p class="ql-block">感谢:朋友们这一路关心和照顾!</p><p class="ql-block">感谢:各位提供的精美图片</p><p class="ql-block">期待下一次一起快乐出行!</p><p class="ql-block">编写:凌云</p><p class="ql-block">文字:凌云</p><p class="ql-block">图片:周清、师兄、吴国林、余立新、吴兵胡培峥、翟文利、范恒翠、凌云</p><p class="ql-block">技术指导:周清</p><p class="ql-block">执行会长:吴国林</p><p class="ql-block">执行秘书长:吴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