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节 重游杏花村

耕夫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大别山南鹿的湖北省麻城市,虽然离开麻城已25年了,但那里是我曾经工作和奋斗过的地方,在那里曾洒下过我的很多汗水!那里还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更有我的父亲、岳父岳母及祖先们长眠在那里,是我梦牵魂绕的地方。每年的清明节我总要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回到家乡,携老伴和儿子儿媳孙儿孙女们为祖先们扫墓。</p><p class="ql-block"> 我的岳父母家在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古村旁的五棵树村,每年清明节去为岳父母扫墓时必须经过歧亭古镇的杏花村,所以2025年清明节我们全家又借机重游了杏花村。</p>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万象新,路上行人情更深。</p><p class="ql-block">祭奠先人怀厚意,必经古刹杏花村。</p><p class="ql-block"> 一一耕 夫</p> <p class="ql-block">  我对歧亭古镇的杏花村情有独钟。原因有三:一是我的父亲(湖北文化名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大量考证,认为麻城市歧亭镇的杏花村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笔下的“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里就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并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论文,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歧亭镇挂职任副镇长时,曾多方呼吁应修复杏花古村和古刹,因当时限于条件和地方经济的困难,虽未能如愿,但我一直关心这里。三是杏花村与我岳父母家很近,每年清明节回来扫墓祭祖时必须经过杏花村,顺道可以游览杏花村,遐想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杏花村。</p> <p class="ql-block">杏花村的东坡湖,传说苏东坡当年曾在湖边饮酒垂钓。</p> <p class="ql-block">  今年再次来到杏花村,虽时值天阴下着小雨,但空气清新,一切仍感觉很新鲜。古刹旁边田野里的油菜花儿正在盛开,金灿灿的一大片,令人不得不与这金色的美景合张影。高高耸立的杏花村牌坊,仍是兴高采烈地欢迎着各地游人们的到来。微波荡漾,清沏见底,鱼儿畅游的东坡湖仍是令人留恋。我漫步在杏花村古道上,古朴而悠扬的乐曲从杏花村酒店传出,穿越时空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杏花村。</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红梅</p> <p class="ql-block">  走在鲜花盛开的杏花村古道上,听着悠扬的古曲,不知不觉我又来到了杏花古刹前。这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一片废墟,如今还原修复得古色古香,对古刹的修复我曾呼吁过也捐过款,所以每次游览杏花村时我都必到杏花古刹看看。走到古刹门口,里面传出一阵阵的颂经声,循着声音进入大门,大门内的四大金刚仍是精神饱满,两目圆睁,继续保护着古刹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后就是一个小院落,院落正中就是一个燒纸钱上香的香炉。绕过香炉拾级而上,就进入了大雄宝殿,过道上有一位大师正在敲木鱼念颂经文。我的孙儿虽然年纪小,但心地善良,进入大殿后他在拜垫上虔诚地跪拜了菩萨,并向捐款箱塞进了20元零花钱。我在一旁看着他的举动默默赞许着。</p> <p class="ql-block">古刹前的东坡桥</p> <p class="ql-block">孩童们在树上戏嬉</p> <p class="ql-block">孙女吃着棉花糖</p> <p class="ql-block">东坡湖</p> <p class="ql-block">走出杏花古刹我又漫步在古道上,古道两边的树木花草都已花红叶绿,有些儿童还攀上树枝戏嬉,有的游人在东坡湖边幽思怀古,我的孙女吃着棉花糖,欣赏着杏花村的美景。由于天阴下着小雨,轻薄的雾霭尤如纱笼罩着这片土地,给杏花古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杏花如繁星般挂满了的枝头,白里透红,粉白相兼,微风拂过,花瓣如同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将地面装点成花的海洋。蜜蜂们也忙着在花丛中穿梭,哼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曲,给静谧的村落奏响了春天的乐章。难怪宋代的陈季常要隐居这里,喝着美酒,看着美景,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真是赛神仙啊!</p> <p class="ql-block">陈季常与苏式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杜牧问牧童雕像</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下午五点多了,我们全家人只好与杏花村告别了!期待着明年的清明节再来!</p> <p class="ql-block">(注:今年清明节后由于太忙,本文写作断断续续,直到4月18日才完笔于由北京赴杭州的G35的高铁上。抱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