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闻《金刚经》说众生有佛性,(Buddha)译文觉悟者。我以为佛所思维必定是多维空间吧?</p><p class="ql-block"> 有科学家耗尽毕生经历专门研究过蚂蚁,说这种生物的思维是二维的,专家从没说蚂蚁的宇宙观。我理论属于三维人类,认真了解过各学派天文学家的宇宙的起源比如Discover探索。</p><p class="ql-block"> 既然世上有二维,三维生物,我想四维乃至十六维生物应该也是有的?说不定真有灵魂轮回会或再生人什么的也说不定。于是一有感兴趣的事,只要有时间就习惯做些流水账似的笔记预备量子互通。</p><p class="ql-block"> 不幸的是,在整理过程中发现之前的文章大部分丢失了,只有2017年以后的这部分。好在早年QQ刚开通了日志,我写了一部《我的伊甸园》如今再写一部美篇《我的伊甸园》吧!</p><p class="ql-block"> 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人,用笔尖划过岁月的长河,我试图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记忆的书页仿佛还在岁月里沙沙翻动,曾经精心储存的文章如散落的星子,消逝在时光的洪流中。那些文字承载的故事、情感与思考,本应是串联生命轨迹的珠链,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化作难以追寻的幻影,只留下怅然若失的遗憾。每一篇文章都像是我与世界对话的记录,是我情感、思考和生活的缩影。那些曾经用心写下的文字,那些承载着我无数回忆的文章,就在不经意间,悄无声息地消失已无迹可寻。那些在脑海中闪现的灵感,仿佛被忽然之间一阵风吹散,只留下空荡的屏幕和无尽的懊悔。责怪自己太想当然,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做好其它妥善备份。</p><p class="ql-block"> 然而,生活总是要继续的,文字的旅程也不能就此停歇。在经历了最初的失落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剩下的文字。虽然很多文章已经丢失,但还有一些片段、一些回忆,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徘徊。我决定,把这些剩下的文字整理出来,把它们汇聚成一本书,作为对过去写作旅程的一种纪念,也作为对那些失去的文字的一种慰藉。文字的魅力或许正在于它永不磨灭的生命力。即便曾经的篇章湮灭,新的灵感与感悟仍如破土的春笋,在心灵的沃土上蓬勃生长。如今,我将这些劫后重生的文字汇聚成册,既是对过往遗失的缅怀,也是对当下创作的珍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我已经下载了手机📱Word文档,自行编辑自行打印成书,这本书里的文章,或许没有了完整的体系,或许没有了曾经的连贯性,但它们都是我真实的情感流露,是我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明。每一篇文章,都像是时光里的碎片,虽然不完整,但依然闪烁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大家看到一个曾经用心写作的我,看到那些在文字里跳跃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也是我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它让我明白,文字虽然脆弱,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写,用心保存,它们就会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符,都是我与生活对话的印记。它们或记录了某个触动心弦的瞬间,或抒发了沉淀于心底的思索,或编织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尽管失去了部分过去的积累,但也正因如此,这些文字更显纯粹而珍贵——它们挣脱了过往的束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着此刻的我,展现着我对世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即使有一天,它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消失,但它们曾经带着我的思考和感动,却永远不会磨灭。写作的过程,如同在暗夜中执灯前行,虽有迷茫,却始终朝着内心的方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盏微光,在某个时刻,照亮读者的心灵角落,引发共鸣与思索。也愿它成为一座桥梁,连接你我,让那些曾经遗失的美好,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绽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的话:</p><p class="ql-block">这本书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纪念,它也属于每一个曾经读过我的文章、和我一起在文字世界里漫步的人。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是你们让我有了继续写作的动力,也是你们让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p><p class="ql-block">愿这本书能成为我们共同的回忆,愿我们在未来的文字旅程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刘崑岭2025年4月18日于北京</p>